“超级博士后”

  “超级博士后”计划,正在成为部分国内高校的引才新策。近日,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计划的第一个入选者娄捷通过了复旦物理系教授的投票表决,正式进入教职序列。

  “博士后”怎样“超级”

  从2014年开始,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决定将一部分人员经费用于设立待遇丰厚的“希德博士后”岗位,向全球招聘博士后。

  每位入选博士后每年能得到21万~23万元的津贴,待遇水平与美、日等名校博士后接轨,甚至超过一些欧洲大学。

  如果入选博士后毕业自该学科全球前50名的学校,学校还将为课题组配备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目前,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推出了类似计划,这些计划的博士后津贴都达到15万~20万元左右。

  为何要设“超级”计划

  因为国内大学博士后计划此前很难吸引名校博士毕业生

  ·原因之一:国内高校本身博士后计划比较少,又因计划少,反过来更难招到优秀博士毕业生。

  ·原因之二:博士后待遇普遍偏低,津贴一年仅几万元。

  “超级博士后”计划在世界名校不鲜见

  ·如著名的加州伯克利“米勒学者计划”

  ·麻省理工也有类似的冠名博士后岗位

  ·这些计划吸引着全世界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竞争之激烈不亚于校内正式教职

  中国大学如何吸引博士后

  近年来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国内优秀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完全可与发达国家相比,如果选择在这些研究组做博士后,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根据最新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规定,课题经费最高可有70%左右用于人力资源开支,因此,以高津贴吸引博士后人才的做法正在成为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