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隐忧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黑龙江,北大荒
  • 发布时间:2016-05-14 15:29

  “一百年前有人说,黑龙江是北大荒,如今人们都说,黑龙江垦区就是北大荒。”这是北大荒博物馆内一块石碑上刻的一句话。

  时至今日,北大荒的历史功绩与传奇故事并没有被人遗忘,然而,它的霸道与傲慢,也并不为外界真正了解。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黑龙江省政府与农业部的双直属机构,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场,95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28家非国有企业,以及近千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单位,并且拥有独立的公检法系统。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总人口170多万。

  由于农垦独特的体制,近几年学术界赋以其“独立王国”的称号。垦区内部有着自己的独特运行方式,集行政、司法、工、商、农大权于一体,既承担企业经营职能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和民生职责,亦城亦乡、亦农亦工、亦政亦企。这种独特的体制,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垦荒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只有这种管理体制才造就了北大荒的辉煌。

  然而,由于改革滞后,如今的北大荒已经成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独立、封闭、垄断,缺乏制衡和监督,农工与农场的矛盾,地租与农民的负担,已经成为这个独立王国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成为种种隐忧的根源。

  尽管三十多年来,黑龙江农垦始终在苦苦寻找改变之道,却囿于体制与财力之限而无力解决。如今,农垦改革再次提速,政策层面在关注粮食产量的同时,更要关心种植粮食的农场工人和种植户。

  北大荒的隐忧,不仅在于农垦系统的制度弊端,更在于内部官民生态能否和谐,土地权属纠纷、农场与农工的矛盾能否妥善解决。因为,广大农工才是北大荒的中坚力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