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纪念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革命,黄葳
  • 发布时间:2016-05-14 15:55

  欧阳晓光和晓明寄赐她们为纪念母亲诞辰100周年而编辑的《黄葳画传》,读后心潮共鸣,激起千波涟漪,无尽思念。《画传》中汇集了300多幅珍藏照片,蒙太奇辑,串璎成史,栩栩如生,如见人闻声,留驻了那个火热的时代和黄葳同志崎岖光荣的革命生涯。少年时代的吴侬才女、清华学子、抗日民先、中共党员戴中扆,中共长江局、延安窑洞的黄葳,进军东北的县委书记、大企厂长、研究所长,“文革”后科技战线拨乱反正的领导人,她亲历和参演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的艰难曲折与胜利辉煌。青葱学女,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终身许国,奉献了一生。

  时空缘分命定,我第一次见到黄葳同志已是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1月,她受中央委托主持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的工作,集中精力于拨乱反正,纠正“文革”和以前对科技工作的破坏,平反冤假错案,制定和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保护和“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向现代化进军”。1981年1月,黄葳主持召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我们140多名中青年应邀参加,聆听了方毅副总理讲话和黄葳的主题报告。黄葳的报告充溢着对科学技术的尊崇,痛惜失去的10年,转达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对中青年的厚望。她详细解释了正在制定的《科技干部管理工作条例》:提高社会地位,科技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恢复“双百”方针,保护学术自由,禁止滥扣政治帽子,改善生活条件,建立奖励和晋级制度等。我们都明白这是落实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的关键一步,与会同志都感奋不已。《条例》3个月后颁布实施。又过几个月,中共中央转发了科干局《关于充分发挥中青年科技干部作用的报告》【中发(1982)10号】。

  我1984年奉命到国家科委工作,才有机会与黄葳同志面谈,聆听她的指点。她说,过去5年科干局已为18万“文革”中受迫害蒙冤屈的科技骨干平了反,除个别案例仍在落实外,拨乱反正工作基本结束。今后的工作应集中精力于科技体制改革,开辟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的新路。

  黄葳彼时近70岁,随心所欲之年,我们称她老革命、老大姐,仍然精力充沛,严谨认真,热情满怀,一副黑边眼镜遮不住慈祥的炯炯目光,亲切可掬。她对科技界的知爱还因她是1936年清华物理系高材学女,与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于光远、陈芳允、林家翘等中外著名科学家同班同学。毕业时物理系主任叶企孙教授挽留她在清华任教。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她心潮澎湃,选择了离开物理而投奔革命。时代大潮推动着她的漂向和驻足港湾。数十年后,学兄们仍然频频看望和关爱着这位英年学妹的命运。黄葳把青年时代对科学的热爱移情到隔代学子身上。

  “文革”动乱中在黄葳身边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广为流传,知识界家喻户晓,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和敬重。

  黄葳是老一代革命家欧阳钦(1900-1978)同志的夫人。欧阳钦,湖南宁乡人,1919年与蔡和森、蔡畅、李富春等同船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周恩来、赵世炎等建立的中共旅欧支部。1925年与朱德等转入莫斯科苏联红军军校。1926年奉调回国,派往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1927年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组织科长。1931年调往中央苏区任中央分局秘书长。1934年在红三军团,长征到陕北,任陕甘省委组织部长。西安事变后,任陕西省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和西北局秘书长等。1945年进军东北,任中共冀热辽分局秘书长。1948年被派往苏军管辖的旅大地区任中共地委书记,有力支援了淮海战役的胜利。1950年初参团陪毛主席、周总理访苏,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长铁路、旅大回归祖国。1954年出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在发展工业,改造北大荒为北大仓,开发大庆油田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调任东北局第二书记。1966年春患脑血栓病倒。“文革”开始后,天下大乱,欧阳钦被诬为“走资派”、“里通外国”、“反党集团”。尽管受到周恩来总理关怀保护,仍被批斗纠缠10年之久,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才得以平反。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欧阳钦同志铁骨铮铮,坚持真理,不屈不挠,黄葳陪伴他与“四人帮”斗争了10多年,终于赢得慰籍,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敬佩。遗憾的是,1978年5月15日突发心脏病,溘然而逝,享年78岁。

  “文革”动乱中发生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68·11·28’反革命案件”曾轰动全国,在科技界引起巨大震动。长春光机所是王大珩先生回国后主持组建的,承担着“两弹一星”重要任务。1968年夏,“四人帮”爪牙在光机所捏造了牵涉多人的“特务集团案”,关押毒打科技骨干,有多人被逼自杀,大搞白色恐怖。欧阳钦和黄葳的长子欧阳湘(1940-1968),成长于延安,1963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此时在长春光机所搞协作,承担“两弹一星”设备研制任务。看到这种局面,科研瘫痪,他心急如焚。与此同时,他看到当时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潘复生利用造反派的无知制造冤假错案,于是写了匿名信给省军区司令员,向亲人解放军反映情况,揭发恶行。查出后被潘复生定为“反革命案”,欧阳湘被逮捕,押解到哈尔滨,在20万人大会上批斗殴打,后致死。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8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宣布给欧阳湘同志彻底平反昭雪。十年沉冤,终见日月,可惜欧阳钦没等到这一天。

  世事的严酷和逝夫失子之痛没有噬减黄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贞信念。短期住院后,心脏病稍微康复,1979年就从悲痛中走出。对昨事的深恶痛绝,对祖国未来的夙梦向往,重激起她的革命热情,恢复了她特有的奋斗精神,生气焕发,在“中国科学的春天”又投入新的战斗。从1979-1984年,她主持国务院科技局工作,爱怜科技老少犹如同窗学友、同师弟妹,圆满完成了科技战线拨乱反正这项关键任务,为全国数十万科技骨干平反复职,数百万科学工作者终于摆脱了悸惮,安下心来,统一了思想,向新的目标前进。为以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奠定了基础。

  读《黄葳画传》不由联想到,人类总是生存在历史之中。今天是从昨天走来,明天从今天出发。今人饷食祖传五谷,享用前人遗产,记习祖训睿智和生存经验。我们每人都缘祖传基因出生、成长、入世。前人的奋斗牺牲、福乐与灾难都紧密关联着今人的命运。社会是由已逝、尚存和未来组成的连续系统,千丝万缕的生理遗传和物质文化锁链把今人后代紧缚在历史车轮之上。《黄葳画传》的出版,纪念黄葳同志百岁诞辰,更给今人后代留记先辈披荆斩棘,建立新中国的不朽业绩和奋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每个人都应记住,为今日生存而劳,为明天所需而备,为后代幸福而争,这先人大致的遗训。

  文/宋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