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创产业路在何方?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 文创产业路
  • 发布时间:2010-10-27 10:16
  时下,在澳门,最热门的话题莫过於文化创意产业了。除了社会上一些社团领袖与专业人士近一两年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外,近月政府亦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乘势推出澳门文创产业的目标与发展蓝图,将视觉艺术、设计、电影錄像、流行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服装及动漫列为八大重点发展项目,其中视觉艺术及设计更列为“重中之重”,冀为澳门文创产业杀出血路,打造世界休閒旅遊城市。在经历多年“只闻楼梯响”的情況下,政府终於提出如此明确的目标,实在令人欣慰。问题是以官方作主导的文创产业政策能否改变澳门文艺界的现況?政府投放“大量公帑”在此领域,能否落到实处?政府是否真正找到澳门文创产业的出路?

  未搞清本地情況贸然出击

  文化产业委员会“发展八大界别”的结论,是因何拍板的呢?在一个正常的、专业的、严谨的文化決策制度之下,先要有大量数据、调研、论证,以及广泛的征询各个界别的意见,方能得出比较务实、可行的结论。但据悉,有关澳门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评估调研和数据调查的工作都尚未开展,至於区域性和全球范围内的文创格局研究更未列入考虑之中。这种没有摸清区域发展格局,仅仅是立足於本地实际就匆忙订定产业方向,可能会增加被边缘化的风险;若既未摸清区域方向,又未搞清本地情況而贸然出击,那么产业发展就会如同“瞎子摸象”,成效堪忧。

  澳门文创产业突然身价“暴涨”,前景可期,近期澳门街文创力量呈異军突起之势,不少社团成立关注组、委员会,成立文创产业的相关团体,不解的是,这些团体似乎很难与“原创”拉上关係。再看看政府公佈的43 人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即使是较了解澳门文化现状的人,对委员名单中相当一部分名字闻所未闻,而部分委员明显是沿袭传统“分饼仔”的政治文化,文化局称这份名单“具有广泛代表性及专业性”恐怕难以让人接受,也让人质疑政府投放“大量公帑”能否落到实处?再者,文化局所提出的文创产业框架,其行动计划包括产业推广、产业资助、人才培养、行政与法律辅助和产业研究,五部分可谓面面俱到。

  但仔细研究起来,卻发现地域特色不明显、品牌意识不够、时间观念滞后等三大问题。目前文化局正筹备的文创商品展销平台,如塔石广场旗舰店,还有文艺界提出的望德堂艺术一条街、南湾的C-SHOP等,暂时都没有找到与地方特色的结合点,仅是泛泛而谈或是移植概念提出艺术一条街,並未能结合区域特色、提出打造某些品牌的旗舰店或者是某某一条街,使得相关平台很可能沦为文创产品的“士多”。因此,文化局确定的八大项目,创意成分还有待评定。

  笔者认为,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按照澳门的特色定位,建构立体多元的产业体系。博彩业作为澳门主导产业,给本澳带来了发展繁荣。因此,澳门文创产业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在丰富休閒旅遊的文化内涵、创新多样类型模式、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以博彩业为主导的立体多元的产业体系。如影视、广告创意、主题旅遊以及教育培训等。

  澳门具备发展影视产业条件四百多年前,澳门已对外开埠,因具独特的人文史地优势,一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樑,积淀了数百年中西文化融汇並蓄的历史。正是这一历史,孕育了澳门包容多元的独特文化,不同族裔、不同宗教的和谐相处。历史上拥有大量的史哲及先烈,建筑上岭南风格的庭园庙宇、欧陆色彩的楼房教堂星罗棋佈。

  2005 年,以大三巴牌坊为代表的28个景点所组成的历史城区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地域虽小,卻独具深层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魅力,这正是影视创作生产的重要元素及永不枯竭的源泉。众多为内地、港、台任何一个地方所不具备的,源远的文化底蕴为电影创作带来丰富题材。

  由行政长官崔世安在《施政报告》中明言,将建立专项资金和专门管理机制,可见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一大批年轻电影人的出现,将为多套反映本澳历史或现状为题材的作品诞生奠定基础;再者,影视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澳门探索和发展影视产业,既具备独特优势,也符合特区发展旅遊休閒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因此,澳门理应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狠下功夫,可以考虑兴建高配置的剧院、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引进人才组建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文艺团体,创作更多像影片《少年星海》、《澳门1949》、《奥戈》等反映本地历史题材的电影,逐步提高澳门的文化品位。业界不妨透过与港、台、内地合作联营,取长补短,只要能繁荣发展影视业,用“借船出海”的方式亦未尝不可。

  澳门的博彩业就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发展得很好,但博彩业的发展对澳门人力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为澳门带来了大量的职位空缺及不俗的库房收入。要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有关艺术表演的行业是一条出路,但澳门企业曾多次从外国引入外国表演团体,结果都是难以经营。是否可以参考如内地名导演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电影,利用本地具艺术特色的建筑物作舞台,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这种注重本土特色,又符合所有人口味的表演具有发展潜力。

  开发高水平旅遊度假胜地

  文化品牌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文化品牌通常指城市文化产品中的著名而有影响者,它们是城市的名片。文化品牌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依托自然资源,如桂林山水、三亚海滩;有的倚重人文积淀,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更理想的则是将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南京明孝陵、中山陵等。澳门欲打造文化品牌,固然可以从利用自然资源入手,如路环岛的黑沙滩、竹湾等处海滩旅遊胜地。可以进一步开发成高水平的旅遊度假胜地;但是澳门的自然资源毕竟极其有限,更有效的文化品牌建设还是应当从发掘人文资源入手。已列入世界遗产名錄的历史城区的开发利用目前仍处於较低的水平,多数只停留在观光旅遊的层次。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出仅有依托相关资源的澳门才能兴办的历史文化旅遊,那么一定能度身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而以其独特的个性举世闻名。

  文化创意需要从教育着手,转变人们观念。澳门是休閒旅遊城市,每年有2300 万的遊客,是很好的创造财富机会。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能够创造财富,创造就业机会,这样才是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澳门来说,让遊客喜欢澳门的文化,让他们买文化创意的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向。在这方面澳门可以与台湾合作,设计特色手信和礼品,甚至是生活用品,给遊客有很好的採购项目。此外在软件上,两地可通过交流,研究将澳门的文化如美食、音乐旅遊景点包装成澳门的文化。

  文创产业发展具有潛力

  在加拿大及澳门拥有超过30年广告及设计经验的本土设计师、“澳门佳作”行政总裁兼创作总监林子恩,从加拿大返回澳门,全面投入开拓及推广澳门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藉“一条龙服务”把艺术品化身文化产品,以更立体、全方位宣扬澳门艺术家之作,能彰显本土独有的历史与文化。澳门地方小,但人情味较浓,基於对小城难舍难离的情意结,深信在澳门有所作为,深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潛力大。

  “澳门佳作”创意品牌公司,旨在组织本土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透过不同载体呈现艺术家之作,达至品牌效益。林子恩坦言,将艺术家创作有机融注不同载体,再发展成为品牌,不可急进,要经得起时间考验。“澳门佳作”现广泛联繫不少本土艺术家,拥有自己的生产线,提供“一条龙服务”助艺术家推广具个性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对於遊客或居民而言,都起到立体而具成效的宣传效果。但凡水杯、颈巾、笔记本、帽、笔或服饰、衣物等,都是良好的载体。由此衍生而来的文化创意产品,可成为官方指定礼品或遊客纪念品。

  林子恩综合多年管理及推广品牌经验指出,向遊人推介本土文化创意产品,並非只为经济收入,而是着力推广本土艺术家,让更多人知道澳门不只有鸡仔饼、杏仁饼或葡挞等手信如此简单,开设上类公司更面临市场风险。不管怎样,他对前景感到乐观,认为文化创意产品不应只是艺术品,而是一种宏观概念。

  澳门文创产业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许多困难,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按照产业项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具体明确投资方向,各界人士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才可能得以不断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