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创新的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政企单位的业务流程之中,网络安全领域的自主可控问题也随之凸显。要满足自主可控的需求,除了严格要求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的资质之外,关键是要做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作为云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领导者,亚信安全从诞生之初,就已经拥有了纯正的自主可控之“心”。
亚信安全在2015年完成对趋势科技中国区业务收购之后,不仅在企业内核上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还对趋势科技在中国的全部业务、核心技术、产品著作权进行了完整收购,从本地化技术研发、安全服务、战略合作等多个层面着手,全面推动自主可控进程。
亚信安全产品研发和业务发展总经理童宁透露:“目前,亚信安全拥有中国最大的病毒响应中心。早在2008年,原趋势科技中国就建立了中国病毒安全响应中心,病毒可以得到更快地响应和处理。同时,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也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为国内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安全病毒响应服务。考虑到病毒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样本特殊性的问题,原趋势科技中国还专门设立了网络安全监测实验室,实现安全服务完全本地化。随着趋势科技中国业务并购,这些病毒响应中心和实验室全部并入到亚信安全。而截至目前,亚信安全在南京和北京的两大研发中心,已经吸纳了共2000多位专业安全工程师,实现了完全自主化的研发与管理。”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大规模落地过程中,网络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勒索软件、恶意移动软件、APT攻击等网络攻击对政企客户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构成了严重的考验。这就要求政企客户在确保IT设备与信息安全产品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准确识别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威胁,全力打造立体化、智能化安全架构,形成主动有效的纵深防御体系,才能有效防范不断精进的网络安全威胁。亚信安全基于在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领先的网络安全研发能力,可以在安全威胁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政企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与时俱进的安全防护能力。
目前,亚信安全已经拥有88款安全产品及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其独立研发的自主可控产品线可以构建从终端到云端的安全可信链条。通过亚信安全防毒墙网络版(Office Scan)、定制化智能防御(Custom Defense From Targeted Attacks)、深度威胁发现平台(Deep Discovery,DD)等云安全产品,与亚信安全的网关、虚拟化、服务器,以及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形成智能联动,帮助用户全面防御网络中的各种威胁,打造立体化的威胁防御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科研、政府机构不断遭受APT攻击的威胁,亚信安全研究院通过对APT攻击长期的追踪发现在所有数据泄露事件当中,黑客平均潜伏的天数长达200多天。基于对国内网络安全威胁的深入洞察,亚信从云和虚拟化安全、大数据安全、APT治理、移动安全办公等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入手,挖掘创新的智慧资产,帮助用户建立包括管控、侦测、分析、监控、处理与响应在内的积极安全防御体系,防范APT安全风险。
随着BYOD等移动化部署模式在更多组织的落地,如何防护移动安全威胁、保护机密数据就成了棘手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的分离。亚信安全虚拟手机(VMI)解决方案通过内核级虚拟Android系统,采用了虚拟移动基础架构(Virtual Mobile Infrastructure),确保移动应用数据不出数据中心,移动办公数据不落地,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专为移动设备设计的安全虚拟工作区,从而有效保障企业数据的机密性,同时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
此外,亚信安全正在通过大数据存储的方式存储系统日志、网络信息等数据,建立数据底层构架,将亚信安全自身有关安全分析的经验,匹配规则和大数据技术,形成一种分析体系,提升对于安全威胁的态势感知能力。
亚信安全通过团结更多安全力量,以开放的姿态建设云安全生态圈,已经与华为、浪潮、曙光、中电华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红山、VMware、Citrix、Amazon AWS、Microsoft、Dell等国内外顶级云计算产品和平台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云上用户的安全防御能力。
■本报记者 赵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