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滋润的“万精油”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大三元,相机,摄影
  • 发布时间:2016-06-24 17:48

  摄影很包容,只要你喜欢,拿起相机拍摄即可;摄影也很极端,总是有各种阵营在互相叫骂,尼坑、索粉、C家、宾工厂……自己的总是最好的;摄影之路很多,也有各种风格,人文、风景、儿童、婚纱、旅行等,就看你自己选择了……摄影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但归根结底会落到器材上,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的相机和镜头?单反还是无反,定焦还是变焦,大广角还是中长焦?看看各家品牌相机的套机镜头,几乎都是涵盖一定的广角和中焦的变焦镜头,原因无它,拍摄便利而已。但如果你非常注重画质,或者想要有一身高大上的行头,那就入手各品牌相当于35mm相机约24-70mm F2.8的镜皇吧,这也是堪称“万精油”的镜头,人像、街拍、室内、风光、夜景拍摄皆能胜任。近年来,无反相机市场备受关注,不管是为了避开尼康、佳能单反相机市场无法撼动的现实,还是用户的确很喜欢这类产品,都让索尼、富士、奥林巴斯、松下等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特别是镜头群的丰富和完善早已今非昔比,大三元、超大光圈定焦不再遥不可及。今天就让我们从这里出发,看看索尼、富士、奥林巴斯的无反镜皇有怎样的表现。

  永远的大三元

  在相机领域,“大三元”就是传奇一样的存在,涵盖了16mm(或者12mm)~200mm的最常用焦段范围,非常便利。镜头结构稳定,具备防尘、防水滴溅等优异特性,画质出众,较大的F2.8恒定光圈下也有卓越的表现,可以适应光线较弱的场景。因为这些原因,大三元镜头成为了很多摄影发烧友的必然选择。

  无反相机取消了反光板,法兰焦距变短,但成像方面的配置与单反并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它要想能够获得广泛的用户认可,大三元镜头都是必须要开发的,即便作为“摆设”也有巨大的意义,因为它几乎就代表着无反相机镜头系统的完善。

  为什么是镜皇?

  “大三元”在各品牌镜头体系中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而24-70mm F2.8镜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顶着“镜皇”的名头—镜头通透明亮,成像锐利清晰,焦段适用性极强,适合视频和照片拍摄,为人像、旅行和纪实摄影等题材而设计,这使它成为大三元镜头中占有率最高的存在。

  现在,无反相机中各品牌基本上都有了镜皇存在—作为相对DSLR的新相机系统,无反相机镜头的数码化较单反相机以往的镜头(新的高品质镜头的更新换代相对较慢)更加优秀,有助于让更多用户接受无反相机,而镜皇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精微大师

  索尼FE 24-70mm F2.8 GM

  索尼发力了!如果说2015年索尼发布两款全画幅A7系列二代无反相机和三款RX系列固定镜头相机及蔡司35mm F1.4镜头大出风头的话,那么索尼今年推出三支大师级镜头则奠定了坚实的未来之路,挑战尼康、佳能单反相机不再只是虚妄的猜想,特别是在视频应用方面领先更不止一星半点。

  FE 24-70mm F2.8 GM是索尼针对全画幅无反相机开发的镜皇。“G”镜头是索尼高品质镜头的标识,而“M”的出现则将其提升至新的高度,因为它代表着“Master”(大师),索尼的顶级镜头来了。

  大块头有大智慧

  因为针对全画幅无反相机,注定FE 24-70mm F2.8 GM将没有无反相机镜头给人印象中的“小巧轻便”,看看规格,你会发现它与佳能单反镜皇二代的外形尺寸相当,但稍重一些。与同期评测的富士、奥林巴斯镜皇相比,无疑称得上大块头了。加载在A7RⅡ上,略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了。但毫无疑问,作为顶级镜头,索尼无所不用其极,不仅镜头采用了镁合金材质,还具备防尘、防水滴溅和防冻的特性,橡胶环在低温下也能正常使用。

  因为光圈变化由无反相机控制,所以FE 24-70mm F2.8 GM的设计非常简洁,除了变焦环、对焦环之外就是锁定变焦钮、对焦模式切换钮和对焦锁定按钮,使得操控更为便利直接。镜头入手,微凉的金属镜筒让人有种瞬间心安的感觉。变焦环略显滞涩,但不用太担心镜头会意外伸出;对焦环的转动则极为平滑,而且是无极变化,非常适合视频应用;锁定对焦按钮方便固定场景中的连续拍摄(主体在一个对焦面前后移动的幅度不大),视频拍摄中也可以锁定焦点,利于更好地构图。这种专业级操控也只有FE 24-70mm F2.8 GM这种大块头更容易实现。

  “大师”称号是有原因的

  年初的发布会上,索尼“重新定义镜头”,FE 24-70mm F2.8 GM就是为未来更高分辨率和更好的焦外效果来进行设计的,这是“大师”称号的由来。为了实现更高分辨率,索尼在镜头组件的应用上也是大手笔,加入包括1枚XA镜片、2枚非球面镜片、1枚ED镜片、1枚超级ED镜片等在内的众多特殊镜片。

  XA(Extreme Aspherical) 镜片是索尼新研发的镜片技术,从字面可以看出它是非球面球面,只是其表面粗糙度仅为0.01微米,能有效避免焦外光斑的“洋葱圈”现象,配合其他非球面镜片,可有效消除像散和场曲现象。ED(低色散)和超级ED玻璃元件则可解决放大照片时出现轴向色差消除边缘色散和伪色,再加上纳米增透镀膜技术能有效减少眩光和鬼影,从而保证了极佳的细节再现。

  在年初的发布会上,我们就已体验过FE 24-70mm F2.8 GM的超高分辨率优势。看看索尼官方展示的MTF曲线图,不管是广角还是长焦端,曲线几乎达到最高的完美状态(广角端更佳),中心至边缘的画质下降并不太大。从我们测试的情况来看,FE 24-70mm F2.8 GM在F2.8最大光圈下的画质就相当不错,收缩至F4.0之后画质达到巅峰状态,F8.0为最佳光圈,至F16后画质有所下降。

  FE 24-70mm F2.8 GM镜筒采用外伸式结构,搭载DDSSM直驱超声波马达驱动系统,配合A7RⅡ,对焦响应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才符合“大师”的身份。

  浓缩的都是精华

  了解Zuiko镜头历史的人会发现,“小型化”和“高品质”一直是其最明显的特质。M.ZUIKO镜头显然承袭了这种特性,让我们手中拿到的这支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显得那么较小玲珑,镜头长度甚至只有FE 24-70mm F2.8 GM的一般,身量苗条,与大家通常所见的18-55mm套机镜头的大小相当,与E-M5或者PEN F相得益彰。不过,M. 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入手后的感觉却与普通套机镜头截然不同,颇有分量的感觉让我们首先想到其用料的扎实。

  的确,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是一支设计非常紧凑的高品质镜头,即便不看其上的“PRO”标识,单单只是触摸手感就能感受到——镜筒整体都采用了镁合金,包括变焦环和对焦环甚至镜头盖!变焦环和对焦环虽然没有覆盖蒙皮,但表面密集的齿状纹路依然带来了不错的手感,当然也不用担心时间久了,蒙皮会脱落(这似乎是镜头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或许会有人觉得镜头内筒不是金属材质,担心镜头落地后容易摔坏表面镜片。不过,镜头落地,摔坏的可能是较薄的滤镜螺口。建议驳接上遮光罩,不用相机的时候也请盖上镜头盖,则可以完全消除这样的隐患。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设计简洁,操控非常灵活特别是它采用了手动对焦离合机构(高端M.Zuiko镜头应用较多)和L-Fn锁定对焦键。变焦环转动略紧,在手动对焦模式下,对焦环反倒减少了顺滑感,而且此时转动有范围限制,视频拍摄中在转到极端时可能产生碰撞噪声和震动,建议改进。

  全场把控来自天赋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是我们非常喜欢的镜皇,轻便灵动,操控灵活,响应迅速,应用全面,仿佛天赋光环加身,让人一见倾心。这里说的“应用全面”,除了开始时提到的关于镜皇的那些特性外,还应加上微距摄影这点。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最近对焦距离恒定20cm(即便在40mm长焦端)绝对是个变态的数据,这可是等效35mm相机标准的0.6倍图像放大倍率,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微距镜头来使用了,一般的花花草草、小饰品、小昆虫的近距离捕捉都可以通过它搞定。

  当然,对于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的成像画质,我们几乎不用太担心。奥林巴斯在其上已经赋予了很多:1枚非球面ED镜片,2枚非球面镜片,1枚DSA(双面非球面)镜片,2枚ED镜片,1枚HD镜片和2枚HR(高折射率)镜片!如此多的特殊镜片的组合堪称豪华,再加上奥林巴斯高透光ZERO(Zuiko超低发射光学)涂层,足以将鬼影、眩光、畸变、色散等成像问题降低足够低,这也是镜头如此小巧,却能实现F2.8最大光圈的明亮透光率的重要原因。

  从官方展示的MTF曲线来看,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中心成像画质很高,向边缘过渡的画质也很稳定,直到边缘下降也不太多。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取高画质,缩小一档后开始,画质逐渐达到最佳,直到F16之后才有稍明显的下降。

  作为高端镜头,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自然加入了MSC机构(兼容静态照片和动态视频,取消了齿轮,消除运转噪声),同时由线性马达驱动, 实现了快速、安静的自动对焦,配合L-Fn键,在视频拍摄方面无疑是一把好手—如果真的希望在此方面大展宏图,用户也可以选择松下GH4之类的产品。

  全能高手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在奥林巴斯的产品线中,相机产业其实只是很小的一块业务,但是请不要因此低估奥林巴斯在此方面的实力,毕竟在数码相机的历史中,奥林巴斯是精密光学成像方面的代表之一,极具革新精神。在数码影像时代,奥林巴斯继承了传统胶片时代的相机镜头开发思路,以PEN和OM-D的名义开发M.4/3无反相机系统,M.Zuiko镜头也率先得到丰富和完善。相对而言,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是2013下旬推出的一支老镜头了,但它却是不得不提的一支经典镜皇。

  机械战将

  富士龙XF16-55mm F2.8 R LM WR

  或许是因为沉迷于技术和恪守摄影传统的缘故,相对于索尼、佳能等品牌来说,富士非常低调。富士X系列相机已经有五年历史了,无反相机同样是从APS-C画幅入手,以复古造型倡导影像文化的回归,并有各种胶片模拟应用,只是其影响力主要还是局限于对摄影有一定了解的影友圈内。但坚守摄影传统总有其市场,要了解富士,除了无反相机之外,较索尼更加完备、注重高品质的镜头群(特别是有众多大光圈定焦镜头)同样是一个途径。XF16-55mm F2.8 R LM WR登场不算太长,也就一年多一点,它拥有富士龙镜头开发的众多先进技术,你会从中发现富士的特别之处。

  三环配置满足手控党

  体现富士保持摄影传统的特性,除了复古的旁轴机身外,高端镜头自带光圈环(镜头名称中带有R标识即表示拥有光圈环)也是重要的标志。XF16-55mmF2.8 R LM WR显然秉承了这一特性,配置了变焦环、对焦环和光圈环。结合中高端X系列无反相机上配备的快门速度拨盘,能让用户充分体验到手动操控的乐趣。不过,三环的布局非常协调,从镜头前端至后,分别是对焦环、变焦环和光圈环。对焦环无极变化,转动阻尼较小,非常顺滑,即便拍视频也很拿手;变焦环转动略微滞涩,但还算平滑,焦距变大,外变焦的镜筒会伸出;光圈环每一级卡位准确而果断,也可自动变化。

  富士认为APS-C画幅是无反相机便携性与画质的平衡点,那就把APS-C做到极致。富士龙镜头自然也针对APS-C画幅的X系列无反相机,因此XF16-55mm F2.8 R LM WR不能跟索尼FE 24-70mm F2.8 GM比块头,不过也不娇小,材质用料扎实,镜头外筒为镁合金材质,做工高水准,入手可明显感觉沉甸甸的分量。但镜头内筒为工程塑料,外出拍摄时可驳接自带的莲花型遮光罩,一能有效抗眩光,二能在相机不小心掉落时保护镜头。

  “机械”战得很漂亮

  富士龙镜头共为XC、XF这两个不同的系列。其中,XC镜头为价格亲民、素质平平的低端镜头,通常为塑料材质,常与富士低端机型搭配销售;而XF镜头则定位高端,且焦段分布非常广泛,镜身材质通常为全金属,具备良好的做工与优秀的素质。不过,作为高端镜头,XF16-55mm F2.8 R LM WR可不会仅有优秀的镜身,事实上,它在操控性、响应速度和成像方面皆做得相当漂亮。

  在如今的数码影像时代,坚持纯粹的摄影传统并不值得赞赏,富士很巧妙地将传统摄影体验和先进技术融为一体。比如XF16-55mm F2.8 R LM WR的光圈环设计并非传统的手动光圈调整,而是在镜头上进行调整的电子光圈设计,这一做法既能提升操作的乐趣,同时也保证了富士X系统的机动性能。同时,XF16-55mm F2.8 R LM WR在表面镜片上,同时采用了HT-EBC(高透光率电子束镀膜)和Nano-GI(梯度折射率)涂层技术,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镜头眩光,包括斜向入射光造成的鬼影和眩光。镜头结构中也应用了3枚非球面镜片和3枚超低色散镜片,对畸变矫正和色散控制都做得非常到位。

  官方展示的MTF曲线显示,镜头在各焦段就算全开光圈,也有上乘的质素,中央解像力充足不在话下,就连边缘质素也只是轻微的下降。长焦端和广角端成像成像锐利,从F2.8至F11皆有稳定的高画质表现,只是从F16开始,才有稍明显的衍射现象出现,画质有所下降。另外,XF16-55mm F2.8 R LM WR在广角端、最大光圈时会有轻微的暗角现象,缩小光圈则逐渐减弱消失。整体来看,F16-55mm F2.8 R LM WR虽然没有索尼大师级镜头那么逆天,但也算是APS-C画幅镜头中出类拔萃的存在。在响应性能方面,与单反相机镜头不同,F16-55mm F2.8 R LM WR没有采用超声波马达的设计,而是采用了线性对焦马达(带有LM字样的均采用线性马达设计),能够实现安静、高速自动对焦(与X系列旗舰机配合,可实现最快0.06s的自动对焦速度),这也是无反相机中越来越流行的配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