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牯牛降景区:“智慧景区”APP 实现智慧化旅游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 关键字:智慧旅游,安徽,牯牛降景区
  • 发布时间:2016-06-29 14:24

  近日,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率先在安徽石台县牯牛降景区投入试运行。该系统由旅游微服务器系统、旅游云平台、手机APP客户端、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组成,采用线上线下双服务器架构技术。游客通过连接石台牯牛降景区内各主要景点安装的“智慧旅游微服务器”,快速安装手机APP软件后,即可享受景区介绍、地图服务、自动导览、游览攻略等功能。此外,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各个景点设置的40多个二维码展示牌,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各个景点的景观信息。

  牯牛降景区插上智慧翅膀

  在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景区,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到石台县牯牛降景区游玩时,只要用手机下载安装“智慧景区”APP,就相当于请了一个贴心的免费导游,自助旅游导览、地图服务、景区旅游攻略呈现、景点最新旅游资讯等信息一览无余。如果你是景区负责人或旅游管理部门人员,下载安装这款APP,就能实时监测景区游客数量,及时向游客发送信息,甚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定位游客位置。还可以通过智能平台搜索咨询和救援信息,真正实现了智能化旅游。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距石台县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在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每到假期,这里人满为患。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早在2014年,石台县牯牛降投入300万元,完成“智慧景区”项目的一期建设,这也是安徽省首家试点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搭上了“微时代”快车的牯牛降景区,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打造了一个智能化、安全化的旅游景区。牯牛降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智慧景区建设项目之一,景区在龙门潭等三处设置负氧离子监测设备,实时统计并发布浓度信息。

  为加强景区的安全和管理,牯牛降景区设置72个视频监控探头,建设视频监控室,实现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24小时全覆盖监控。目前,景区内交通车换乘点、龙门潭、生态仿古亭、四叠瀑布、古树林等5处景点,已初步完成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

  去年8月,牯牛降景区突然下起暴雨。正在游玩的罗女士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围困在山谷中央的一块巨石上,进退两难。在视频监控中发现这一情况后,景区负责人立即启动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小分队赶到现场,同时报警求助。经过景区工作人员和民警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罗女士成功获救。

  由于景区所在地地形复杂,且属于山区,雨雪天湿滑,暴雨或者暴雪等恶劣天气易引发山洪,所以系统中云平台还增添了消息推送功能。景区负责人表示,根据天气状况,分为普通和应急消息。如遇到恶劣天气则推送持续震动的应急消息,提醒游客阅读,并根据所提供的路线安全撤离。“景交车换乘点工作人员请注意,一位游客来回徘徊了好久,疑似出现困难,请前去救助。”在牯牛降视频监控室内,视频巡查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名游客表情焦急,且长时间徘徊,便赶紧通知工作人员帮助。仅过了5分钟,就收到景区工作人员的反馈,该名女子与同伴走失,未带手机,已通过工作人员手机联系上同伴,并告知其位置。

  别小看这些视频监控探头的功能,这些监控探头都装在人流量密集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及景区内部重要节点,它们不仅能实时、实景监控人流拥挤区域,最明显的特色是通过监控探头获得旅游数据,实现大数据分析,对进入景区游客可能发生的人流量过于密集地方,进行预警提示,以便工作人员尽早疏导,避免发生突发事件。牯牛降景区工作人员说:“每年的国庆节、五一小长假期间以及暑假,都是旅游旺季和游客高峰期,牯牛降景区游客经常爆满。为防止发生意外,景区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扫描、统计车辆信息,科学分析客源地分布,通过统计车辆信息,适时调度停车场运营,避免因为停车而造成矛盾纠纷,另外也可以通过监控车辆和游客刷卡进景区的境况分析,为工作人员做好高峰期游客疏导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园区游客安全。

  智慧景区升级版

  据了解,O2O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包括自主开发的微服务器、客户端软件和云服务平台三部分。该系统采用国内首创的线上线下双服务器架构技术,可向景区提供游客大数据分析及游客信息推送反馈功能,为游客提供智能化、多功能的景区导览和综合信息服务。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全景点WiFi覆盖、景区客流量管理、游客服务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突发紧急状况管理、大数据采集与挖掘等诸多功能。

  去年初,牯牛降景区上线试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景区,旅客只需下载安装APP,就可享受景区介绍、客流量统计、普通消息和应急消息的推送功能。“我们利用APP在景区重要节点安装了8个微服务器,通过这些服务器可以‘抓取’手机信号,以此来统计每个节点的客流量,在人流量可能出现拥挤的地方,及时增派工作人员疏导,分流旅客,避免游客拥堵事件发生。”牯牛降风景区市场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十一期间,景区游客爆满超过最大承载量1万人时,系统及时报警,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分流,避免了景区道路拥堵。“我们通过建设‘智慧数字景区’,用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来实现景区自动化的服务管理流程,就是要让景区对游客的服务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借助“智慧数字景区”平台,景区开发了能够自动抓取游客手机信号的微服务器,在遭遇暴雨、火灾、山洪、大雾天气的时候,景区会利用微服务器向游客推送信息,提醒游客注意避让或者疏导游客到其他景点参观,特别是在遭遇极端天气或者突发情况的时候,服务器推送的信息会通过振动的方式,提醒游客注意避让,直到游客接收消息为准。

  依托“智慧数字景区”项目打造的微服务平台,景区既能够自动感知游客资源,对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自然资源、游客行为等进行全面、自动、及时的管理和服务,又能实现移动互联的游客服务,电子票务、电子支付、车辆引导、信息推送等,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个性化的服务。

  “互联网+旅游”同样不仅仅是接入WiFi、装上设备,更加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供的信息处理机制,在可接受的伦理边界内最大限度消除旅游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平衡市场。

  而牯牛降景区作为皖南示范景区,与专业的智慧旅游科技企业合作,充分运用了互联网手段,实现旅游“等客来”向“引客来”,由无差别游客管理向个性化游客管理的质变提升。牯牛降景区已成为皖南智慧景区的一个样本,参会景区代表纷纷表示,要利用“互联网+”助力智慧旅游,打造数字化景区,为游客提供智能服务。负责项目落地的安徽京中智慧旅游信息科技公司的胡赟表示,希望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全面推广,助力皖南旅游示范区升级发展。

  “智慧景区”、“创意旅游”的发展,只是石台牯牛降景区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石台牯牛降景区形象不断提升,接待人数也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其中,2014年,石台牯牛降景区年接待量达28.18万人次,比2013年有较大提升。而2015年第一季度,散客同比增长15.4%,网络订购游客同比增长269%。

  未来,随着系统的后续建设,游客到牯牛降景区旅游,通过手机就可完成购票、订房、订餐。并通过建设无线寻呼信号台,扩大无线寻呼范围,确保通信及时畅通,应急反应更加迅速。目前,整个石台县已完成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全覆盖。

  ■本报记者 李晓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