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入生活的斩马刀

  漫长的疾病就像一柄斩马刀,悍然劈入我的生命,将我的世界和同龄人的世界一劈为二,他们全都在那头,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待在这头。他们待在课堂里,与课本、同学共处,而我待在家里或者医院,跟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腰穿手术、葡萄糖输液瓶共处,在不那么难受的时候读读书、写小说、打游戏、上网混论坛。斩马刀留下了巨大的坑洞,留下了长久的孤独和疏离,无可抵挡。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个坑洞里始终有内疚、罪恶感与自我厌弃在呼啸回荡。

  2011年3月份,我拎着一个旅行箱、背着装有电脑的双肩包来到北京,扎进出版业当了一名身心灵图书编辑。那时我刚从考研的战场上退下,身后是父亲等待我撞得头破血流后狼狈认输的冷峭目光。而最终的结果是,我一去不复回,满怀热忱地爱上了北京。

  我像逃离一间囚室一样,逃离了家乡,逃离了父亲为我规划的生活。

  在他规划的生活里,关键词是正常和正确。他希望我好好考研,不然就考公务员,遵循他安排的人生轨迹,获得主流标准里的成功;他期待我的人生像一条上升的曲线,一直朝上走,更多、更好、更快。

  我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做到,然后发现不能。

  其实早在十四年前,我的人生就已经脱轨,根本无法回到“正常”与“正确”。

  那时因为生病,我意外告别了课堂。症状很复杂,有剧烈的头痛、呕吐、晕眩、昏厥甚至一过性瘫痪,病因却难以诊断。在父亲日复一日、难以抑制的焦躁里,我辗转去过很多医院,接受数不清的检查和治疗。整个过程非常折腾,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成效,反而因为仓促粗暴的治疗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即便是到了现在,我也远远称不上健康。

  因为这样的缘由,我早早脱离群体,遁入了一片半明半暗的世界。

  病痛就像一柄斩马刀,悍然劈入我的生命,留下了巨大的坑洞,留下了长久的孤独和疏离,无可抵挡。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个坑洞里始终有内疚、罪恶感与自我厌弃在呼啸回荡。

  当时我常常因为疼痛无法入睡,在许多个失眠的夜里,我静静数着自己的心跳,觉得孤独和病痛像长夜一样没有尽头。有时父母在隔壁吵架,我就躺在床上竖起耳朵听,他们在我到底该怎么治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我听得战战兢兢,觉得自己就是个麻烦和负担。父母对我的每一次不满和否定于我都像针扎,哪怕只是提起我时语气不那么好,都会让我陷入无休止的担忧和恐惧。我害怕被嫌弃,甚至多于害怕死亡。

  后来我逐渐长大,在有意识地进行改变之前,始终逞强,从不示弱求助,唯恐自己被别人当作负担。许多人都曾诧异于我身体这么弱,性格却这么强。

  那时候我学会了三项绝技,一项是逞强,一项是率先放弃,还有一项是否认。

  我曾经在弯腰捡水瓶盖时昏倒,在楼梯走到一半时因为晕眩摔下去,在接受激素治疗之后在四十天内像吹气球一般胖了二十斤,在最严重的时候无法承受外界刺激,连噪音和过强的光线都能破坏我的身心状态。

  这种动荡不安、变故迭起的少年时代让我很难相信,生活可以不被打断,可以持续、稳定地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场病是如此漫长,以至于后来我已经彻底失去为健康而努力的意愿--病就病着吧,由它去,我也不想做些什么让它好起来,因为经验告诉我,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哪怕长大之后,健康状况已然好转、环境已然改变,我依然无法真正相信,生活会安宁、稳定,更勿论美好、丰盛。

  我习惯的是一种瘦骨嶙峋的生活。尽量压缩和削减自己的需要,告诉自己其实没什么、其实不重要、其实自己没那么想要--可以出远门的体魄、足够的精力、亲密和睦的同学、互相认同的团体、没有变故和意外的生活……

  十年后,我才勉强愿意承认,这些其实是重要的,其实我都想要。

  在骄傲的少年时代,我竭力否认这些,否认被劈开的生活给我带来的伤害。我总想伪装,伪装我所拥有的非但没有比别人少、比别人差,反而比别人更丰富和深刻;伪装我非但没有掉队,还在其他跑道上跑得更好、更快;伪装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强者,而非弱者--你看,我有他们难以企及的自由,有远超他们的学识,不上课也照样拿比他们漂亮的成绩,还早早发现了能从事一辈子的喜好。

  而事实是,漫长的疾病将我的世界和同龄人的世界一劈为二,他们全都在那头,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待在这头。他们待在课堂里,与课本、同学共处,而我待在家里或者医院,跟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腰穿手术、葡萄糖输液瓶共处,在不那么难受的时候读读书、写小说、打游戏、上网混论坛。

  在建立自我认知的关键年岁,与正常的轨道、庞大的群体脱节,这使得我对许多约定俗成的事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同,也无法使自己看起来“正常且正确”。哪怕我再竭力否认,也难以压制因为长久的不合群而暗自滋生的自我质疑--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到底有什么问题?

  到了二十四岁,我终于在一场痛哭后承认,早在十岁时我就已经掉队,而且在这条“正常且正确”的跑道上,大概一辈子都不可能追上他们。从承认的那一刻起,我开始愿意当一个掉队的弱者,专心地走自己的路,不再耗费心力假装自己在正常的队伍里跑得并不比别人慢。

  撰文/巫小仙 编辑/饶小妖 摄影/杨熹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