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老干部”的自我修养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靳东,老干部
  • 发布时间:2016-07-11 11:09

  一不接low戏,二不肯炒作,三不混圈子,守着自己做人、演戏的标准和底限,让他在演艺圈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步入中年,靳东,这位“娱乐圈老干部”才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

  “老干部”是怎么炼成的

  空旷的街道,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靠在墙角聊天,不时发出阵阵嬉笑。这不是《志明与春娇》开场,而是靳东在北京高碑店拍摄写真间隙出来透气,一群以女生为主的工作人员也出来陪他。靳东被围在中间,说些俏皮话逗大家开心,还不时秀一秀自己拿手的粤语,丝毫听不出老家山东的煎饼大葱味儿。

  眼前的靳东比《伪装者》中的“明楼”足足瘦了3个号,拍戏时他为了诠释出明楼的稳重和气度,不惜增肥20斤。现在已经成功减回150斤的靳东脸部线条更加清晰,虽已年近40,眼睛里还有股大男孩的精气神儿。

  可休息过后,一旦开始接受媒体访问,靳东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嬉笑的表情被收拢,脸板起来,没聊两句,传说中的“老干部”模式就启动了。对于媒体,靳东礼貌配合,但明显还有一层距离感,除了演戏,其他话题都很难跟他聊下去,他说过,“观众只有对我这个人了解得越少,才能越相信我塑造的人物角色。”

  霍建华之后,靳东也被粉丝冠上了“老干部”称号。有时候不得不感叹粉丝眼光毒辣,这两位男星确实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摩羯座;在粉丝眼里都属于高颜值却为人低调的男星;都醉心于演戏,痛恨炒作,也因此厚积薄发,人到中年才大红大紫;红了以后却不许粉丝“追星”,靳东跟粉丝以文会友,除了书信,粉丝送他的东西一概不收。同时两人都对社交网络一窍不通,霍建华不发朋友圈,靳东做微访谈时需要工作人员教他如何操作。

  靳东认为演戏才是演员的本职,其他都是在浪费时间。令他一炮而红的电视剧《伪装者》需要他发微博帮忙宣传一下,拗不过工作人员,他只好发了一条“《伪装者》今晚20:00,继续”,第二天如法炮制,“《伪装者》今晚20:00,继续继续”,第三天又加了一个“继续”。于是工作人员都在赌他最多能发多少个“继续”,终于等到大结局,那天他在微博上一共发了12个“继续”,而且一如既往地使用了繁体字。

  然而越是这样,越让粉丝觉得他“呆萌”,包括他的“无知”都是天然的萌点。粉丝把他和王凯在剧里的角色组成了“楼诚CP”,还问他知不知道什么是“CP”,他答“CP不知道,但CCP我知道,代表中国共产党”。“TFBOYS”他也不知是谁,“EXO”,他反问:“是一种酒吗?”

  因为在《伪装者》中出色演绎剧中内敛睿智、有担当的大哥“明楼”,一个月内,靳东的微博粉丝从十几万暴涨过百万。

  那段时间,靳东被问了很多次——“你觉得自己红了吗”“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他曾不客气地说:“什么叫红,什么叫不红?我在自己的领域(话剧)早就红得发紫了好吧。”但看到上了标题,他又检讨自己“性情所致,口无遮拦”。

  这样的靳东在演艺圈显得很特别,所以人们说他是老干部,可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讲的。对他来说,只是按自己小时候所看到的那样去生活去工作,他从自己的父母师长身上学会了怎么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继续着,他觉得自己没变,只是这世界变了。

  说起靳东的小时候,按现在的话算是个文艺青年,他读《三字经》也读莎士比亚,很多年以后,他才明白这些事物已经长到了自己的血液和骨子里。

  考大学时,靳东本来想上中文系却未果,于是陷入了对未来的思考。那是靳东特别迷茫的一段时间,每天呈现在脑海里的只有3个字:没意思。

  无论做什么样的尝试,都觉得没意思,直到他碰到了表演,碰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角色——《东方商人》中的少年高显阳。这个经历打开了他生命中一段新的可能性,此后他继续表演,直到23岁重回校园,考进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班,还被刘烨戏称是“史上年纪最大的新生”。

  2005年主演电影《秋雨》,被吴宇森评价为“开拓了表演方法一个新的空间”。2012年,他获得了国内话剧的最高政府奖项金狮奖,和他一起上台的还有徐峥、秦海璐、胡军等人。正如靳东所说,在话剧领域,他早就红了,只是在略显浮躁的小荧幕上,他一不穿越,二不耍宝,所以花了更多的时间,才走到人们面前。

  必做的演艺必修课

  在片场拍戏的间隙,靳东会尽量表现出活泼的那一面。比如有次走戏的时候,靳东提议用方言对戏,让大家秀一秀自己家乡的方言。胡歌觉得太没挑战性,提议每个人都说别人的方言,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奇怪的口音,结果导演第一个听不下去喊停:“胡歌这方言不及格!哪里是济南话,根本是陕北话!”此时的靳东就在一边深藏功与名,他颇具语言天赋,各地方言都是信手拈来。他还曾在电视剧《特殊争夺》里挑战过很长一段日语,标准的发音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也让对戏的日本演员刮目相看。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的认真程度常常让跟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压力倍增。在《伪装者》中扮演汪曼春的王鸥就发现靳东的剧本上被他写得密密麻麻,标注细致到了每一场戏该有的情绪和语气,有的地方还标注了“大提琴、钢琴……”,王鸥刚开始不理解,去问了靳东才知道,原来那代表他认为合适的背景音乐,以助于他演这场戏时能更好地带入情绪。

  这种“案头工作”在靳东看来是必修课,准备得越充分,才能越高效地完成工作。同时他希望跟他演对手戏的演员也能把“案头工作”准备充分,“这是必须要达到的的东西,至少在现场的时候,我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比如说一段台词,别说你背不过,就是你说得不精彩我都觉得这是一个丢人的事。”靳东作为学长,就曾在片场教育学弟王凯“别给中戏丢人。”

  正是这种老干部式的认真态度和对表演的痴爱,靳东才能把《伪装者》中明楼这个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三面卧底,明楼平日里总是一袭大衣着身,鼻梁架着金丝边眼镜,在各色人等中周旋,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杀人时却瞬间换了一副面孔,用镜片做武器一招致命。而后又迅速恢复之前的斯文面目,摆摆手让管家善后,他自己坦然回到舞池,继续和派人试探自己的汪曼春跳舞。

  年轻时的靳东就曾被吴宇森夸奖过“眼睛会演戏”,在这部剧里更是将眼神戏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青梅竹马汪曼春,他的眼睛里既有防备的试探,又有痛心的不忍。据说汪曼春被明楼打死的那场戏,靳东特意演了两场,一场为曼春流了一滴眼泪,一场没流,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所以看完《伪装者》很多观众都在纠结明楼到底有没有爱过曼春,他自己的回答是“爱过”。

  2016年初,在大热的女性都市剧《欢乐颂》中,靳东客串饰演的大谭宗明不仅是全剧的顶级富商,还是女主角安迪的最强守护者,虽然镜头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展示非一般的男友力。不少网友一边哀嚎“看不够”,一边兴奋大赞“只一个背影,大哥就已抓住人心”。

  “不合时宜”地相信美好

  和靳东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他读书自省,你听之有味,说到感慨之处,不懂分寸却是潇洒敞亮,若是你心怀善意,他会滔滔不绝地说东说西,毫无戒备。他说起国外的各种剧社,说起玉树地震后去那里的见闻,说起少年时与崔健、刘元、王迪一起在录音棚里录歌,他甚至会说起父亲赠他的口琴。

  靳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与他相处得十分融洽,虽然他在工作上要求一向很高,却很少发脾气,用他的话说是采用鼓励法,平时多鼓劲,经常送礼物。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靳东是一个特别传统的三观很正的人,正直、认真,但玩闹的事情也少不了。他听说一个工作人员摔倒了,立刻给对方发微信关心地问:你没事吧?对方心里大暖,说没事,紧接着他就问:那地板没事吧?

  靳东听着别人的评价,也笑,他说自己是个会努力制造快乐的人,渴望美好的东西,最受不了的就是情感上的伤害。他知道感情很容易碎掉,可越是容易碎掉,越是很难奢求,得到了才会更珍惜——“就像我相信一切可以是美好的”。

  你很难想象,一个40岁的男人以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说出这么一段“不合时宜”的话,事实上这段话就像靳东所坚信的东西一样,那么美好,却又充满着说服力。

  (据《看天下》《服饰与美容》相关资料整理)

  Yuki 李妖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