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病人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病人,心病
  • 发布时间:2016-07-11 14:00

  前一段时间,“魏则西事件”把医生推进了舆论的狂澜,朋友圈的一拨儿人谴责医生无良。

  在这里,我不谈医患矛盾,只想说,在这个知识时代,我们不需做那种先懵懂地把医生当作神仙参拜,不能痊愈又将医生当作魔鬼诅咒的病人。无论什么时候,作为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去看医生之前,要问问自己,你会不会做病人?

  任性大小姐

  我走进病房时,那位瘦高而虚弱的女病人一直在吃。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但从不忌口。左胳膊刚打完胰岛素,右手就举起了一块大蛋糕。

  主管大夫每天循循善诱地劝她节制,但她一个电话又命令老公拎来一堆好吃的。看她每天拿个血糖仪扎手指7次,也挺疼的。护士说:“您就别测了吧?这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的,您不是一直吃吗,怎么降下来?”她瞪着60岁仍清澈无辜的眼睛反问:“人活着多不容易,再亏了嘴,有意思吗?”

  她绝对没啥眼力见儿,不仅如此,对那些不抽烟不喝酒无任何嗜好,特听医生话的人,她还表示了极度鄙夷:“等人变成无机物,自然就不吃不喝,按照天道轮回,接受规律了。只要活着,咱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种人会出现在很多科室,患高血压的病人大夫让少油少盐,偏不。心脏搭桥的病人大夫让戒烟,偏不。胃癌切除4/5的胃必须禁酒,仍然说不。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他的坏习惯为敌,而他会用生命保卫这些“乐趣”。用西医的话,这就叫患者依从性差。反正治不好,医生也有了理由。

  与“任我行”相对的,是另一种病人。有一种医院治不了的病,是“我觉得我有病”。

  我认识一个人,老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先是查导致父母去世的部位器官——担心遗传,从现代医学来说,70%的癌症来自遗传;然后查自己年轻时候的旧病部位——病灶会是定时炸弹,很可能恶变。查了三四年也没查出什么来,便认为现在医院都不值得信任,什么病都查不出来,人就这么给耽误了。本来胖乎乎一个人,后来变得骨瘦如柴——哇,突然消瘦,不是癌是什么?

  很多肉体的病,根源在思想。想不通,血管经络就堵上了,想通了,有些病不药而愈了。

  心病还须心药医

  伴随着对医生的不信任,我周围出现了很多“养生大王”。家里贴着“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厨房的墙壁上贴着“食物相克图”,餐桌玻璃板下压着《怎么食补活得赛神仙》。

  早晨醒了数到三才能坐起来,数到三才能站起来。吃早饭要用豆浆机打碎若干种杂粮,加入若干种蔬菜水果。早起7颗枣、7个核桃,出门做操、唱歌,中饭要吃4个菜必须有蒜,晚上少吃甚至不吃。然后进入复杂的睡前模式,敲膀胱经、胆经排毒,敲脚底板若干次,然后在床上做一套操。还要准备好温开水半夜起来喝,降低血的黏稠度。

  电视养生节目的后果,就是造就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床是好几万元买的,能按摩能加热,而且总要更新换代。家里都是养生锅、养生壶,各种打碎芝麻核桃的粉碎机、搅拌机,各类腰托、颈托、养生鞋,还有各种电动洗脚盆。我们的生活变得格外谨小慎微和复杂。为了长寿,人类好可怜。

  做自己心的医生

  前些天医生给我妈开药方,说她的呼吸障碍需要用呼吸机治疗。我见过那种无创的呼吸机,知道在那机器强烈鼓风作用下病人的状态。连续几天,我一直在犹豫,做,还是不做?

  看我周围的老年人,什么样的人长寿而且生活质量高?我们院子里,一个101岁的老爷子从小热爱书法,坚持到现在,虽然饭有时要人喂了,但毛笔每天都要抓一抓;一个91岁当年单位里的交谊舞舞王,87岁的时候还搂着舞伴满场转呢;一个快90岁的老人手脚灵便,不仅时常钓鱼,而且还坚持管居委会的工作。他们也有病,却能跟病周旋于爱好之间,相忘于江湖。

  我每天上下班跟老人们打招呼,感受到了很多埋藏在浑浊眼睛后面的心火。那是不屈的生命力,是苦中作乐的淘气,也是一种面对死神的坦然。

  我最后做了治疗依从度差的家属,在拒绝的单子上签了字。也许我的选择是错的,妈妈有什么差池是我的责任。但这个决定,与我这些年面对身边人的生老病死形成的世界观相符: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护老人,让他们在面对病魔甚至死亡的时候保持尊严;其次,因为守住了尊严,他们会有更多自信,能焕发出那种无所谓的大大咧咧精神。人有生老病死,顺天应时,客观规律在面前,强求也强求不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5月12日)

  堵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