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什么选择上海做特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蓬皮杜艺术中心,特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12 14:15
早在10年前,就曾传出蓬皮杜要在上海建分馆的消息,但此后却没了声息。
作为全球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法国首都巴黎更是以坐拥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以下简称“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闻名。
但不久前,巴黎这些“艺术宫殿”遭遇了洪水危机。
2016年入夏后,塞纳河巴黎河段的水位一度高涨,达到6米,坐落在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博物馆和法国奥赛博物馆宣布暂时闭馆,并成立应对洪水危机小组,地下藏品陆续转移。
“即便博物馆地下储藏室不会进水,但一旦塞纳河水位超过5.5米,按规定也该启动最底层储藏室藏品的转移工作。”巴黎市副市长布鲁诺·朱利亚尔说。
日前,来上海筹办“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特展的策展人罗朗·乐朋,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国际关系主任米沙尔·西施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也谈到这次洪涝危机中的博物馆。
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塞纳河遭遇洪涝灾害,对卢浮宫等博物馆有什么影响?
罗朗·乐朋:塞纳河两岸水灾频繁,因此巴黎一直有针对塞纳河周围博物馆美术馆的水灾保护计划。
比如,卢浮宫就有一个搬离计划。1993年,卢浮宫整修时,新建了一些地下储藏室,但地下室对抗洪水威胁的能力尤其薄弱,大约25万件藏品储存在容易受洪水侵袭的地方,其中大多数存放在地下储藏室里。
如果只是一般的水灾,我们会把地下室藏品运到较高的楼层;更严重的话,就会把重要的藏品转移到巴黎北面一个叫兰斯的城市,但这次并没有那么严重。
虽然有保护计划,但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要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对于像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这样的国立博物馆,法国有专门的水淹专项基金,基金由国家、巴黎市政府和卢浮宫三方面筹集,但专项基金还是比较缺乏。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政府鼓励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公立博物馆,那么法国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罗朗·乐朋:法国的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门票,大约能占到自有收入的70%。以卢浮宫为例,2014年门票收入6500万欧元,占收入的64%;还有一些博物馆近几年一直在提高门票价格,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参观票价由十年前的5.5欧元提高到现在的14欧元。
但近年来,公立博物馆也开始推行部分免票的政策,如18周岁以下免费(欧盟成员国居民26周岁以下免费),每月设立免费参观日等。此外,还有每年举办的“欧洲博物馆之夜”,参加的博物馆当晚免费开放至凌晨。
我觉得,像中国这样强调公立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实行免费或收取很少的门票费,这会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但这需要政府投入很多的钱。
为什么选择上海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上海举办了不少世界级展览,如毕加索展、印象派大师莫奈展、雷诺阿展等。2016年10月,蓬皮杜中心也将在上海举办一场名为“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的特展。不少城市都在热衷举办大师个展特展,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罗朗·乐朋:不仅是中国观众更倾向于喜欢个展特展,在美国、法国、日本很多地区的观众都是如此。一个或几个艺术家的特展往往会比群展或者主题展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喜爱,从而获得成功。
《瞭望东方周刊》: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什么会选择上海做大师展?
米沙尔·希施柯:“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的举办,让人想起蓬皮杜艺术中心和上海的缘分。早在10年前,就曾传出蓬皮杜要在上海建分馆的消息,但此后却没了声息。
可以说,这次“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是一个临时的蓬皮杜艺术中心。2017年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建馆40周年,我们还会来上海举办庆祝活动,进一步与中国、与上海开展合作。
这次“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已经于6月11日在日本东京的东京都美术馆开展。
对上海来说,从莫奈展到即将开始的“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展览注重展示的内容和品质,有质量的交流才会赢得观众的认可。
此次大师展,选取了从1906年到1977年期间艺术大师们的代表作,一年一件作品,包括杜尚、夏加尔、布列松、毕加索、马蒂斯、贾科梅蒂、赵无极等。
从争议建筑到城市地标
《瞭望东方周刊》: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建设之时就因前卫的建筑风格备受争议,现在如何?
米沙尔·西施科:蓬皮杜艺术中心本身是一个非常前卫的建筑,外观很像一座工厂,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这跟周围的建筑风格在视觉上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当年很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
但我觉得,蓬皮杜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杰作,而这个杰作里面又容纳了这么多杰作。
40年过去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已经跟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列成为巴黎三个地标式的艺术机构,它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地标。
蓬皮杜艺术中心变成了法国人、巴黎人最爱的文化地标,其他两个博物馆外国人参观的比较多,而巴黎人法国人更偏爱于来参观蓬皮杜艺术中心。
《瞭望东方周刊》:法国大型博物馆参观人数连年攀升,2014年卢浮宫吸引游客达930万人次,居全球博物馆之首,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分别吸引游客430万人次和345万人次。你觉得还有改善的空间吗?有什么期待?
罗朗·乐朋:巴黎虽然拥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也非常多,但像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这样的大馆,参观者大多数为游客,法国或者说巴黎的当地人却很少,而且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因此,我觉得法国的博物馆有必要进行改变,主要目标是吸引年轻人。
怎么才能吸引年轻人?就是要一直更新,不断地更新,多做年轻人关注和喜欢的项目,无论是展览的内容还是呈现方式,都要符合年轻人的趣味。
捐赠艺术品可减免税收
《瞭望东方周刊》:法国的博物馆通过什么方式来丰富馆藏?
米沙尔·西施科:以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例,我们每年用于增加馆藏的预算约为100万欧元,这个预算相对于现代艺术品价格来说不算太高。
但丰富馆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捐赠,在法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政策,捐赠艺术品可以抵税。2003年颁布的赞助法规定了极其优惠的税收减免制度,分别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赞助给予大幅度的税收抵扣。
在税收的激励下,社会力量踊跃赞助博物馆事业,2014年,卢浮宫收到的社会赞助达1200万欧元,比上年新增55万欧元,占全部自有收入的12%,是继门票之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那博物馆会经常性地出借馆藏吗?利润有多大?
出借藏品换取收入已成为了博物馆行业的惯例,法国许多博物馆收藏大量名贵藏品,这些藏品通过短期出借的方式,尤其是国外巡展,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厚收益。
奥赛博物馆曾组织高更、梵高、莫奈等名家名作国外巡展,盈利1000万欧元,用于填补该博物馆大型维修工程的资金缺口。
卢浮宫2014年度报告显示,卢浮宫有3万多件作品在法国其他省份的博物馆展出,2000余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在借展上的收益达到500万欧元,占全部自有收入的5%。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琰/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