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中德智能制造

  ——直击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

  李培根院士说智能制造要从基础做起,德国专家说《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共通点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讲互联网+智能制造要实事求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认为合作要多样化发展……近400位中德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代表热情参与,论坛演讲、经验分享、项目推介、磋商交流多形式对接,让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进入快车道。

  6月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承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德双方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讲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白约恩、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英飞凌、莱茵集团、菲尼克斯、中国航天科工、徐工等中德知名企业以及中国贸促会、中国电子学会、同济大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多家机构协会的近4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还同期举办了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中德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推介会和中德企业交流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

  搭桥中德制造优势互补

  目前,我国已出台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会上,辛国斌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和众多企业都希望借助智能制造这一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将消费和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供给侧的自我更新和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工信部及相关部门机构正以多种形式促进中德双方企业对接交流。本次成功举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就是又一有力举措。

  辛国斌强调,《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是中德双方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为两国间和两国企业间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白约恩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大会的举办重要且极具意义。德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希望能和中国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南京对中德两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南京投资。他期待着中德智能制造有更多、更深的合作。

  与此同时,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缪瑞林也深刻地阐释了南京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环境,再次号召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中德企业合作意向。

  承办此次大会的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以“汇聚智造力量,开展广泛合作,推进创新应用,实现共赢发展”为宗旨,围绕智能智造领域的研发、应用、标准化、产业化、人员交流、教育培训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互利共同体。

  同时,联盟按照《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和两国政府部门相关合作备忘录的精神,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机对接,面向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撑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搭建产业与技术的合作平台,持续深入研究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提供支撑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两国企业家都希望能够依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共享共赢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对接、交流与合作。

  大会现场嘉宾的交流充分而热烈。大家一起见证了德国莱茵集团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战略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会议成果丰硕。

  夯实基础开放合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带来了“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展望”的精彩报告。他认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弃在质量方面的专注,这种专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多的是让客户也存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某个环节,每一个工序,甚至包括其他因素,做到所有的质量信息透明化。另外,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智能制造越来越需要关注的就是数据,因为很多的潜藏规律是可能存在于我们感知不到的关联中,数据是可以发现这些规律的。

  “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推进智能制造首先需要什么?是数据的基础工作。需要分析哪类数据有较高的性价比,避免成本增加。每一类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加实际价值?要做到优化数据功效,明晰数据保存时间,每类数据设计的风险以及数据敏感性等。而且,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与其他一些数据,或者使用环境数据结合起来会产生更大价值的情况。总而言之,智能制造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一个过程。不能盲目追求,仅仅是在一些概念中做文章,要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智能制造才能有序健康发展。”李培根补充道。

  谈及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呼吁,《中国制造2025》关系到目前应对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行业内要4.0示范,同时还要推动整体2.0补课、3.0普及的问题,核心在于怎么引导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业向迎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好准备。他说:“《中国制造2025》主要解决我们目前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解决企业目前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构筑支撑企业高端创新的平台。”

  从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角度出发,英飞凌科技全球副总裁OlafHerzog在“如何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加快产业智能转型”的演讲中提到,能够对不同产品优先程度加以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产量很大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实现个性化的制造十分关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魏毅寅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活动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推进,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工业自动化能力以及智能制造基础方面还待加强。他指出,特别是在信息化、自动化能力差距较大的企业,应该首先把基础夯实,相对好的企业应该发挥优势将有关智能制造的一系列实验性活动开展起来,同时还要保证开放合作的态度。

  德国西克公司中国区总裁焦峰也从智能传感器如何有效助力“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角度来展开阐述,他说:“如果没有智能物流是很难处理的,将来会有很多移动AGV模块替代人,同时智能分解和仓储,堆垛也是通过机器人实现,这就是过去和将来人们可以憧憬的不同情况。”这也说明,从各个角度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事业都刻不容缓。

  会上GIZ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翱鸽以及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罗群分别进行了“中德工业4.0与智能制造双边合作”和“智能制造与江北新区发展”的主题演讲;弗劳恩霍夫IPK高级顾问、公司事务及计划部经理Thomas Knothe博士和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也分别带来了以“汉德智能制造研究所为例下的智能制造及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以及“菲尼克斯电器的智造观”为主题的精彩的分享。

  在会议高峰对话环节,英飞凌科技全球副总裁Olaf Herzog、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德国西克中国区总裁焦峰、江苏徐工南京公司副总经理李檀、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以及德国莱茵大中华区副总裁陈定康各自就智能化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方向、重点及合作方式两个议题展开了精彩的探讨,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

  增进互信 互利共赢——直击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

  ■本报记者 路沙

  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和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的召开,为中德双方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引领下,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作为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的专场之一——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将中德双方企业的实际需求、技术应用方向以及合作意向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交流会上,来自博世中国、海尔、航天科工、浙江正泰太阳能、烽火通讯科技、武汉企业园区、青岛生态园区以及英飞凌、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德国标准化协会等中德双方企业和专家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

  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Olaf Herzog表示,在中德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双方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从灵活性、速度性上进行综合考虑,不止是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那么,如何做到着眼未来?“第一要建机制,建立两国政府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第二要搭平台,搭建像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第三要明确重点领域方向。第四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说到。

  另外,海尔集团的代表说道:“工业4.0时代,已经超越了原先简单的项目合作关系或者合同关系,朝着双方深入的战略平衡的方式去开展。所以说从集团角度来讲,不仅仅是产品或者市场要做到全球化、国际化,同时从资源、合作领域、资源平台整合方面也要做到全球化和国际化。”

  目前,航天科工在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应用上,例如智能工厂建设、智能产品互联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在与德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开放互联、资源共享,航天科工的代表说到。

  谈到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烽火通讯科技的代表也深有感触。他表示,在智能制造的大形势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立足现在,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另一个就是要落实创新机制,依托创新实现产业和技术变革。同时,他还从技术标准化、全球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定制化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的优势和不足。

  与中国企业的视角略有不同的是,来自德国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和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的代表从战略发展、文化认同、人才培养以及注重中小企业发展几个方面讲述了一些看法。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代表表示,弗劳恩霍夫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且和很多的中国企业有过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在战略的发展路径以及文化包容方面,中德双方还是会产生分歧,这就需要双方更进一步的增加了解和信任。

  另外,“工业4.0”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自身的培养体系。弗劳恩霍夫在欧洲正在启动在职持续教育,同时在中国也引进了这样一个培训体系项目,来为企业、为社会做“工业4.0”以及“工业4.0”物流培训再教育。

  另外,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的代表谈到,“工业4.0”时代,一定要注重中小型企业发展,德国的中小型企业之所以能够支撑德国的工业发展,恰恰在于中小型企业充满活力。同时,他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下,中国和德国互有优势和缺陷。中国有速度和灵活性,德国有质量和创新,而中德双方的合作尤其在“工业4.0”方面的合作是工业互补。

  最后,安筱鹏从智能制造建设和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两个方面做了总结。他说:“我们要利用好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平台,利用好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的机制,促进中德之间的合作向纵深发展。”

  安筱鹏希望,平台和联盟不仅要在更广的领域对接合作,还须在更深的层面研究一些问题,并探索出好的模式,也希望有更多的中方企业、德方企业共同联合参与到项目中,使得试点示范项目确实能够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

  彼此了解 深度合作——直击中德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推介会

  ■本报记者 冯霄霞

  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上,中德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推介会同期成功举办,为中德企业及园区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合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新机会。

  工信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德国贸易与投资署、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TUV Nord中国区信息技术安全事业部的相关领导以及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的三十多家企业代表和中方园区/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推介会。

  互补互存深度合作

  工信部国际合作司欧非处处长黄颖在推介会致辞中表示,中德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产业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已经具有平等而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德两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中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德国正在推进“工业4.0”,两大战略异曲同工,核心理念都是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黄颖介绍,中国在推动两大战略的对接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第一是政府部门的对接,工信部国际司通过推动工信部和德国经济能源部开展频繁的互访,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战略互信。

  第二是执行平台的对接,双方领域分别制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合作研究机构作为中德合作咨询平台,负责协调双方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日常的沟通对接,同时也向政府部门反映相关的政策诉求。

  第三是政策发展的对接,对现有的政策法律和合作框架进行与时俱进的完善。

  第四是企业项目的对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企业层面的务实合作,将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产业体系的优势与德国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结合起来,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打造产业聚集优势。

  彼此优选最佳拍档

  为什么德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德国贸易与投资署中国区主任Jonathan Schoo在推介会上表示,第一,德国的经济非常稳定、强健,而欧洲国家或者世界上其他国家并非都是如此。第二,德国的生产率一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状态。第三,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德国的吸引力不仅是它的经济,还在于德国贸易与投资署这个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和德国的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和试点项目,把信息延伸到中国的企业以及其他的国际公司,把企业联合起来。

  他介绍,从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情况来看,在过去的四年里,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股票从2010年到2013年涨了差不多一倍。而德国在境外投资最多的是中国,甚至超过了美国以及德国其他的邻国。

  安全与服务达共识

  推介会上,据德国TUV Nord中国区信息技术安全事业部副总监戴安勇介绍,TUV Nord是一个集团性的公司,它下面有四大品牌,在工业服务领域、交通领域、能源及培训领域、自然与资源领域提供相关技术与服务。

  据介绍,精细管理体系是TUV Nord的强项,在信息管理体系方面拥有授权的第三方发证机构,可以针对IT产品的开发商、IT公司等提供前期的一些审核、评估包括预审和中期的现场审核,以及最终的发证,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等,掌握实施性更强的安全体系,帮企业和管理人员建立、架构一个安全规范的体系,规避企业的管理风险。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品圣表示,工业4.0的创新型定义就是变革性的创新,因为工业4.0的创新有三大特征,颠覆性、影响性、价值性。有价值的创新才是工业革命的核心。

  项目推介会上,不只有德资企业和机构做推介,中方的重点产业园区代表也做了智能制造和研发设计方面的推介。南京江北新区浦口经济开发区何副主任表示,作为江北新区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高地,浦口经济开发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主要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以及港口物流等几个主导产业,已经建立了三个园区。

  南京江北新区原创园管委会蒋主任表示,今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到南京高新技术园区,以此为契机,南京高新区软件园内增设了南京江北园区产业技术原创园,目的是进一步聚集全球最优的创新资源,引导最优的创业生态,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心。

  目前,江北新区、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同时在原创园有优惠政策的叠加,将会让原创园成为成就各类投资创业家梦想的地方。

  项目推介会上,与会代表都对大会的对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

  加强交流 互动对接——直击中德智能制造企业交流对接会

  6月22日下午在南京金陵江滨酒店江川厅,中德企业交流对接会成功举办。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中国贸促会贸易促进中心、广东加德伟自动化有限公司以及佛山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近30家中方企业参加,另外德国GIZ、博世、莱茵、BDI、德国商会等近20家德方机构与企业也莅临现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