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大数据应用实践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 关键字:南京师范大学,大数据,智慧教育
  • 发布时间:2016-07-26 11:34

  现代大学已经变成规模巨大、种类繁多、功能和组织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社会责任广泛的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专门知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

  未来的校园,是数据化的,是互联网化的,更是智慧的。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以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多的是关注信息技术手段,而在智慧校园阶段,所有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研究”、“服务”,实现硬件网络化、内容数字化、学习个性化、科研协作化、服务智能化,做到适用、会用、活用。这时候,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学校、老师、学生学习的一项内容,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学校领导人和决策中枢机构,很难再依靠传统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大学,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依托信息挖掘,推动高校从“经验性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创新浪潮,是新时期的“数字石油”,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蕴藏着巨大潜力和能量,前景广阔。“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数据蓬勃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和运用。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利用信息资源的思维、视角和业务策略。大数据给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将对现有的科研和教学体制带来大幅度的变革,对科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带来大幅度的变革。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学、科研、管理过程服务,提升相关人员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内部管理及服务等方面提升:

  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是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学科专业设置和专业知识结构更具有时代特征;数据驱动更精细化管理及流程优化,逐步去行政化,更贴心的师生服务;通过海量科研样本的分析,科学研究更真实性及更富创新,“数据密集型科学”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科研新模式。

  信息化建设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年底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担当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且将网络中心变更为属于处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学校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仍是服务于学校总体工作,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因此做好建设、应用、服务仍是我们永远工作的重点和理念,而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学校的工作更是我们工作的原则和出发点。在应用系统建设上,从1998年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一期开始,应用系统的建设就从未断线。

  在教学上,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服务系统,建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库,从而丰富授课方式。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交流讨论网络化,实现教学内容个性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服务上,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图书馆,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足不出户可以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科研资料及各种教学、管理参考材料,给读者提供24小时服务。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使档案成为一种活的资料,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在校园生活上,信息化校园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生活。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通行食堂、图书馆、宿舍、体育场馆以及网上购物等。

  在内部管理上,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学科系统、211系统、档案系统、就业与招生系统等建设,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加快学校的工作节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平台建设上,信息门户、共享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开发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数据在校内系统中的流动共享。

  不难看出,通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在学生、教师、人事、科研、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招生、就业、资产、图书借阅、一卡通、网络计费、上网行为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我们大数据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数据是万万不行的。

  2013年我们开始了大数据利用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数据有效应用到大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如何推动高校管理人员由数据的管理向数据“消费”转型;如何面向师生提供大数据服务等等。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这些尝试,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校内数据积累有限,质量不高

  学校部门比较多,执行力不像企业那么好,协调也非常困难;学校有些部门思想保守,觉得数据是他这个部门的,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校的资产,对拽在手中的数据不肯放手;信息化建设的厂商也多,信息标准不统一(有些学校甚至连单位代码都不能统一);另外每家的信息化的认知参差不齐、责任心也有好有坏;数据来源也比较单一,基本依托管理系统产生。

  ■校外数据采集难度大

  校外的数据采集很难,来自于互联网、教育部、国外等的数据,都是宝贵的资产,很难采集,取决于国家顶层的数据开放共享政策。

  ■业务部门没有清晰的大数据需求

  业务部门有些人有时候会觉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不错了,做这些事情反而会增加工作量,不愿意干;对全校的业务情况不太了解,很难从全局考虑,高校管理人员由数据管理向数据“消费”转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行业分析模型缺乏,摸着石头过河

  教育不像其他企业,企业需要盈利,学校不需要也不应该,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这种大数据的需求不够强烈,整体发展缓慢,没有成熟的分析模型,有想法的学校就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写在最后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不要纠结我们数据够不够大。大数据,小数据,有用的都是好数据。我们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向个人、院系提供全方位数据盘点服务,让个体更了解自己,让我们管理者更了解学生;面向学生管理者,提供学生行为分析,辅助管理,从而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教学工作者,提供学习行为分析,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行为,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大数据是高校愈来愈激烈竞争中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机制,是高校“知己知彼”的情报,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以改进为目标,并加以实践,将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

  随着大数据应用日益深入,我们逐步从探索“是什么”,更加偏向于“为什么”,将来会“怎么办”。从数据到信息挖掘,再到知识创新和智慧凝聚,推动高校从经验性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为校领导、院系领导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并提供决策数据服务,全面优化管理、教学、科研水平,以适应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之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面深入了解和分析本校发展特征和潜力,并通过和同类型高校进行比较来取长补短,运筹帷幄,制定独特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大数据在高校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田立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