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养父和他的6个孤儿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父,孤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24 14:13
60年前,“闯关东”的养父在哈尔滨收养了6个孤儿,其中一个孤儿在30年前放弃国企干部身份,下海经商。他感念养父爱的滋润与熏陶,创建为老年人服务的“雷锋”车队,又专门关注呵护老人,坚持至今。16年的时光隧道里,一直有他躬身乐善于老人的身影……
2016年5月15日,他代表为了他们而一生未娶的97岁高龄养父,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们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6个孤儿,1名异姓老父
4岁那年,栾景通的父亲因病去世,迫于生计的母亲背着他,来到哈尔滨化工机械厂旁一处住宅工地上打短工。一位工友把机械厂门卫彭云松指给她:“那人是个好人,已经收养了好几个孤儿,你把孩子寄养在他那里,这样也省得天天背着,你干完活再接走孩子……”母亲红着脸找到彭云松。彭云松叹了口气,点点头。妈妈看他点了头,双腿一弯就跪到他面前,失声痛哭……
彭云松1919年出生于山东平邑县偏僻山村。1953年,34岁右腿略有残疾的他因家乡遭旱灾,“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化工机械厂,在门卫打更。后来,彭云松调到省化工厅所属供销处,转正成为正式工人。那时,他的工资仅有30元。在暂时代养栾景通之前,心地善良的彭云松已从火车道旁、垃圾箱里捡了两个孩子——老大闫景成和老三张秀清。
起初,每过1个月或半个月,母亲来看看栾景通。但1966年5月,妈妈突然因急病去世,栾景通一下子成了孤儿。彭云松流泪摸摸栾景通的头,说:“我养着你吧,你这个孩子真可怜!”此后,彭云松先后又收养了同为孤儿的老二郭廷忠、老四高玉滨、老六刘玉争……彭云松一家7个姓氏,艰难地生活在厂门卫室里。
一个工友对彭云松说:“你一个老光棍,带着6个拖油瓶,何苦呢?你应该给他们全部改成你的姓,将来大了也是你的孩子,好有个依靠!”彭云松脖子一梗:“那可不行,我不能把人家的血脉给弄没了,人家该姓啥就姓啥。我也没指望他们将来能养我老,只想把他们养大,工作了,我就算尽心了!”当时,厂里也有一个女孩相中过彭云松,可后来知道他还带着几个孩子,就不了了之了。
那些年里,彭云松每天都惦记着怎么赚到钱填饱6个孩子的肚子。捡破烂,打短工,什么能赚钱他就干什么。后来,他干脆养了5只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羊奶,再拿到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上卖……直到孩子们一个个地长大,一个个地参加了工作,一家7口人才算从喝稀饭吃咸菜、一年到头只能吃上一顿饺子的穷日子里熬过来。
栾景通作为家中老五,看多了父亲彭云松严厉地教导哥哥、姐姐的场景,“你不成器都可以,但得做个正直的人。”“别呆着,别闲着,别依靠别人,一定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得到自己的东西……”这些,栾景通都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1978年,17岁的栾景通高中毕业。彭云松对栾景通说:“老五,你去当兵吧。当兵是为国做贡献,是好事。回来了还能分配工作,多好!”1978年底,栾景通当兵离开家。3年后,栾景通复员,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化建公司,不久即因表现突出当上了公司团委书记。
1984年,栾景通结婚,次年,女儿出生了。年过七旬已退休在家的彭云松每天都过得很开心:6个儿女先后成婚,孩子们经常把孙辈领到他面前,他看着儿孙们乐得合不拢嘴。
父亲渐老,孝敬他和他们
两年后,栾景通下决心辞去工作,卸任团委书记职务,下海经商。过去上班时,他每天经过一家妇产医院门口,发现产妇用手绢量非常大,辞职后他就在医院门口叫卖手绢,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又做化工产品代理批发,还成立了公司。
1999年,栾景通开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捷达轿车。那时,街上除了公车极少有私家车。栾景通在街头发现,许多行走不便的老年人乘车困难:公交车线路少,老人年龄大,要好半天才能上去公交车,下车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摔倒。他想:我可以为那些老人“捎脚”,这是在做好事,是向爸爸学习,继承爸爸的精神……
那一年,栾景通无意间走上了公益之路。他的想法简单直接:方便别人,快乐自己。他利用下班时间,去单位附近的公交站点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回家。栾景通把自己的车叫做“雷锋车”,他专门做了一个“雷锋车”的牌子立在车前挡处……后来,他干脆联合私企圈子的出租车公司老板,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雷锋车队”,专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刚开始,“雷锋车”队也只有几台车;后来,随着“雷锋车队”在哈尔滨名声雀起,加入的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多。
2001年3月5日,栾景通的车队被市里正式命名为“哈尔滨市雷锋车队”。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举动,终于创建成了全国第一支专职免费服务车队。“雷锋车队”命名后,有一天,栾景通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彭云松高兴地笑了:“好啊好啊,你做好事做大了,是爸爸的好儿子。好,太好了!”
最小的老六刘玉争结婚后,彭云松向孩子们提出要回农村老家去,但孩子们一致反对。一直拖到彭云松80岁,他对孩子们说:“你们都结婚了,也有孩子啦,我也就放心了。不能老待在这里给你们添麻烦,我得回老家。”孩子们不同意,但倔强的彭云松固执己见。老人乘坐的火车开走了,栾景通和其他5个孩子在站台上看着火车徐徐远去,哭成一团:30多年了,父亲第一次离开他们,他们不习惯,也舍不得……随后不久,栾景通就去了山东平邑县爸爸的老家——一个偏僻小村。
栾景通是专门去劝老人回哈尔滨的,可他还是失望而归。他看到爸爸在老家农村也帮别人,屯里邻居都说彭云松是个好老头:屯里有个比他还小的70岁老人,无儿无女,缺衣少食,彭云松就每月给村里杂货店100元钱,嘱咐店主每天给老人送两斤馒头,一直到秋收粮食下来;屯里有个残疾人,房子漏雨,彭云松就拿上梯子小心地爬上房顶修补……
从山东回来的路上,栾景通感慨万端: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在帮助别人,我更应该把好事做下去。回哈尔滨后,爸爸彭云松在老家的一幕幕总在栾景通跟前浮现,他决定要帮助更多的老年人。2010年,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栾景通认识了哈尔滨市道里区的130位老人,其中有30位还是侨界老人,他们高龄、孤寡、特困。看到他们,栾景通就想起远在山东的老父亲。他和老人结成关爱对子,约定每年拿出20万元购买生活用品等资助老人。
孩子们轮流去山东看望彭云松,渐渐发现90多岁的彭云松听力出现了问题。栾景通和哥姐们商量,就是硬拉也要把爸爸接回哈尔滨。2012年6月,栾景通终于把老父亲接出小村子,坐上飞机回到哈尔滨。
回家当晚,一家人欢聚一堂。栾景通和哥姐们又一次向老人提出改姓彭。彭云松笑着直摇头:“这些年都没改,现在就更不改了。”老人语音未落,几个孩子就哭了:“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一家人!”父亲接回来了,栾景通没有了后顾之忧,做好事的节奏也加快了。
爱心路上,先有父才有我
2014年8月18日,靖宇街道办事处在道外区啤酒广场开展情暖社区、爱心助老活动。栾景通不仅参与活动,还拿出1万元钱,为10位70岁以上老模范、老军人、贫困老人发放免费志愿服务卡。持有此卡,就能得到由栾景通专门委托的商家提供专门服务:每季度为每位老人免费理发3次、洗澡3次、吃水饺3顿、免费观光游1次。在栾景通的带领下,社区里的秀发会馆、新江浴池、老方园水饺的老板们也不甘示弱,都欣然签约为老人们提供服务。
栾景通的“雷锋车队”运行16年,发展到300多台“雷锋”志愿服务车,有近万名志愿者。如今,车队已免费接送老人、病残患者近万人次,而栾景通为此花费了300多万元。但让他自豪的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已相继有20多个城市成立了“雷锋车队”,周边城市还经常派人来取经。2015年3月,栾景通兑下一家宾馆,投入160多万元装修一新,改名为雷锋文化旅馆:免费为全国“雷锋车队”志愿者、获得过市级以上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提供住宿,同时也对外营业,补贴宾馆日常开销。
彭云松回哈尔滨后一直轮流在几个儿女家居住,现在栾景通兑下了宾馆,就安排老人常住宾馆,怕老人没事做寂寞,就让他继续“打更”。彭云松对五儿子的这一安排特别高兴。有时前台值班临时有事,老人就帮着接待客人。有事做了,彭云松每天很开心。还有客人教会了老人用智能手机上网看新闻。住店客人有会下棋的,彭云松就逮住客人下上一盘棋……
每天中午,栾景通就从宾馆附近的公司走过来,陪老父亲吃饭。他也时常把自己在外面帮助老人的事说给父亲听,彭云松笑着说:“这事办得好!做人就得这么做,帮别人,永远都是好事。做好事,有好报啊!”
有时,栾景通也和老父交心:“我现在有条件有经济实力,一是照顾好你的晚年生活,再一个就是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您待我们几个如亲生儿女,我们就回馈社会,让社会上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2015年3月27日,栾景通正式申请成立了哈尔滨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让自己的公益行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发展,扩大自己的公益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人受益。2016年4月7日上午,哈尔滨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会长栾景通宣布:“雷锋车队”巴彦分队正式成立。这个哈尔滨周边郊县的首家“雷锋车队分队”,有6家出租车公司的30名司机加入……
栾景通的公益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了别人也影响到了下一代。闫立影是老大闫景成的女儿,从2000年开始,她就帮助南五道街一个残疾家庭,每月送去200元钱,从不间断。闫立影说:“以前,我爸爸告诉过我,他从我爷爷身上学到的就是做人心要好,要尽力帮助别人。这些年,在我叔叔栾景通身边,我受他的影响更大……”
2016年5月15日上午10时许,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栾景通和三姐张秀清代表父亲彭云松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养父把爱给了我们6个孩子,我们就要把爱传递给千千万万的人。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辜负我那伟大的养父。作为一个私企业主,一年拿出几十万元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挺好的。我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老人。”如今,栾景通还开办了一家居家养老中心。他说:“过去老人把我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要关爱他们、养活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
文/贾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