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灭一名恐怖分子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恐怖分子,奥巴马,生物信息识别技术
  • 发布时间:2016-08-24 16:59

  2011年5月,制造了“9·11”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前一号人物本·拉丹死于美军的一次突袭。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这次突袭称为美国打击“基地”组织的“最重大胜利”。

  如今,本·拉丹虽死,但恐怖主义未亡。“基地”组织转入蛰伏期,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却风生水起,美军的打击重点也随之转移。

  人们虽然可以从报章上读到美军击毙恐怖组织高级头目的新闻,却对背后的过程所知寥寥,美军也因安全原因对此秘而不宣。不过,敏感者依然可以从蛛丝马迹中窥到那只完整的豹子。

  “定位者”的任务

  对于击毙极端组织高级头目,美军在这两个月可谓成果丰硕。

  3月13日,“伊斯兰国”高级头目、“战争部长”奥马尔·希沙尼死于美军的一次定点清除。

  3月25日,“伊斯兰国”高级头目、“财政部长”阿布·阿拉·阿夫里被美军击毙。

  4月4日,“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救国阵线”头目阿布·菲拉斯在空袭中被炸死。

  成功率如此之高的精准打击,美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高效的情报收集。

  “9·11”后,美国中情局获取情报的能力一度备受诟病。后来,中情局建立了一支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队。这些人聪明、自信,都是女性。她们通过人工搜寻和情报分析来圈定重点恐怖分子的位置,被称为“定位者”。

  “定位者”的任务比较具体:她们专门分析特定的恐怖嫌疑人或极端组织,而且一般是与案件负责人以及执行任务的特勤部队一起工作。她们要从那些无人机拍摄的粗糙画面中、从那些窃听到的电话录音中、从各种各样繁乱的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准确定位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

  她们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名叫简的情报员,就是她准确定位了本·拉丹的藏身之地。

  2007年,简注意到一个化名为阿布·艾哈迈德·科威特的人,此人据信是本·拉丹的信使。在简看来,以这个信使为源头顺藤摸瓜,极有可能找到本·拉丹的下落。

  2010年8月,简终于在一次电话窃听中捕捉到艾哈迈德的踪迹。中情局随后依据简的汇报,锁定了艾哈迈德和他兄弟两家人的住所——距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军事学院不足一公里的一栋三层建筑。

  这栋建筑几年前一度进入中情局的视线,但并没有成为监视目标。中情局一度认为,本·拉丹的住所必是戒备森严,而这栋楼外围却无人巡逻,且几乎没有人员进出,这与想象中本·拉丹的藏身之处完全不同。可以说,本·拉丹正是使用了“灯下黑”的藏身策略。

  然而,简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在海豹突击队队员们前去执行任务时,简给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情报,甚至细致到这栋建筑的门是向内开还是向外开的。最后的结果证实,她的情报全部正确。

  情报背后的技术手段

  在追捕本·拉丹的过程中,“定位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在更多的案例中,高科技手段已在前期完成了情报收集、分析等大量的铺垫工作,人需要走完的或许只是那“最后一公里”。

  在追击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技术手段大概有以下几种:

  通讯定位技术。以美国为例,空中的卫星能够不断接收地面的通讯信号。本·拉丹的信使正是因为一通电话暴露了行踪,从而让中情局顺藤摸瓜,找到了本·拉丹的藏身之所。

  生物信息识别技术。说到这一技术,最为人熟知的可能要属人脸识别技术。如果能够大规模部署,将大大降低恐怖分子的机动性,增加其实施跨区域犯罪的难度。当然,人脸识别在追捕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他相关技术,比如虹膜识别、手掌静脉识别等,一旦成熟并投入使用,相信都能为追寻恐怖分子行踪提供帮助。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说,人类在信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与数据有关。面对海量数据,光靠人力去筛选就如同大海捞针,因此需要研发算法,让机器去帮助人类分析数据。有专家表示,当前,一些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能够让机器通过大量观看视频学会识别什么是猫。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机器处理数据的能力有望显著提高。

  “斩首”双刃剑

  在成功定位重点恐怖分子之后,美军就要开始制定清除计划,一般有地面突袭和空袭两种手段。除了击毙本·拉丹这样的重量级恐怖分子采取了地面突袭行动,美国现阶段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无人机空袭,或称“斩首”行动。

  奥巴马在2016年国情咨文中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动了近万次空袭,除掉了他们的恐怖头目,破坏了他们的石油供给,捣毁了他们的训练营和武器。”

  奥巴马近乎凶狠地表达了美国消灭恐怖分子的决心:“他们(恐怖分子)就是杀手、疯子,必须予以追踪、缉捕并摧毁。‘伊斯兰国’必将和以往的恐怖分子一样,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你们怀疑美国或是我个人伸张正义的决心,不妨问问本·拉丹……如果你和美国过不去,美国绝不会放过你。”

  但是,空袭的背后也有无辜者在付出代价,不少平民由于误炸而丧生。

  2015年1月,美国无人机在巴基斯坦空袭“基地”组织成员时,“误炸”致死一名美国人质和一名意大利人质。

  在2015年4月的一篇报道中,英国《卫报》指出,为了清除恐怖分子名单中的41人,美国派出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和也门两国展开多轮所谓的定点清除行动。这41人中据信有32人被打死,而伴随着这32人丧生的却是1147名无辜平民,其中也门273人,巴基斯坦874人。文章称,美国经常为打击一人而组织多轮袭击,这也直接导致更多平民丧生。

  (冬冬摘自《环球》)

  ◎蒋骢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