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光环渐褪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MBA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0 16:42
在网上搜索关于MBA的新闻,弹出来的多是负面消息。20年来,MBA教育经历了从受人盲目追捧到光环渐渐褪去的过程。
如果把MBA比喻成个体,这20年来,它从来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它可以依据教育规律自主地生长和发展,但实际情况是,作为研究生考试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一直被时势裹挟,成为人们获取学历、户口甚至资源交换的工具。但是,当这个工具的功能被一一消解、弱化后,MBA随之降温。
这也让很多人迷惑不解:MBA在今天到底有多重要?学校、学生和市场应该如何看待MBA?已知的情况是,一方面,MBA在国内确实有着巨大的需求,被誉为“管理人员的标配”。另一方面,MBA又因数量众多、质量下降而实实在在地经历着价值减损。
在《瞭望东方周刊》接触的众多采访对象中,回归理性是被提得最多的一个词。
过去十多年来,无论是招生学校、报考学生,还是整个社会,对MBA都缺乏一种理性的审视。
学校抓学生像抓一根救命稻草,学生抓它们也像抓一根救命稻草。
学校方面,缺乏教书育人的心态。很多学校将MBA视为敛财与开拓资源的平台,不断迎合市场,却对学生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宣称通过门槛低、读书过程轻松、校友资源强大。他们匆匆开设的MBA班,严重缺乏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实践,教书也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方面,缺少认真学习的心态。很多学生,上课打卡是为了交朋结友,好像在从事一项“投机买卖”。一些学生会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自己是客户,对学校提出各种“顾客就是上帝”式的需求。如果这些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MBA头上又会被算上一笔“没用”的账。
社会方面,缺乏客观、包容的心态,不是一窝蜂地支持,就是一窝蜂地踩。
如今,MBA光环渐褪,也许是其回归本质、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文/姚玮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