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韩媒体相继爆料,从2017赛季开始,亚冠外援名额将由目前的3+1改为4+1,尴尬的是中国足协,今年6月,他们刚刚研究准备将中超的4+1减少为3+1。
9月底的亚足联印度果阿会议上,除了裁委会提议2017年起在亚冠淘汰赛阶段启用门线裁判外,还讨论了2017-19年的亚冠模式,其中外援名额增加到4+1,得到了多数代表的认可。不过,这一方案还要在11月底的亚足联年终会议上进行表决,如执委会通过,将作为正式文件下发执行。
之所以有此动议,在于亚足联主席萨尔曼一直想把亚冠打造成接近或达到欧洲五大联赛的水准,但目前状况不佳,西亚以及日本都热情不高,韩国虽然球队战绩不错,但上座率惨淡,唯一例外是中超,而这和大投入是分不开的。
为了提高亚冠的水平和观赏性,亚足联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提高奖金(冠军500万美金、亚军300万),激发各联赛的投入热情,还要提升关注度,而引进大牌外援无疑是最直接的,这一点在中超体现得最为明显,亚足联也看在眼里,所以,增加外援名额势在必行。
目前,亚冠实行3+1的外援政策,这是2008年10月30日亚足联职业联赛特设委员会第8次会议做出的决定,当时亚足联主席哈曼表示:“我很愿意看到一个沙特球员在韩国踢球或者一个朝鲜球员效力与沙特,通过3+1外援规则,我们会给更多亚洲球员提供效力其他亚洲球队的机会。”
随着亚冠的发展,不断有会员协会希望增加外援数量,但一直都被纳入讨论范围。
2012年6月底,中国足协副主席于洪臣在和当时的亚足联竞赛部主任斯特尔特会面时,曾建议放宽外援名额,而在年底的亚足联会议上,乌兹别克足协正式提出了3+3的议案,即亚外增加到3个,当时,中国足协投了赞成票,不过,这一方案未被通过。2013年5月,萨尔曼出任亚足联主席,重点打造亚冠,当时,他就要求竞赛部研究外援政策调整的可行性,拟定在2014-16赛季实施3+2的政策,即亚外增加为2个。不过,在当年年底的会议上,这一方案(还是由乌兹别克足协提交)再次被否,理由是该提案对水平一般的联赛有利,对职业化较好的联赛有负面影响。这一次,据说中国也投了反对票。
不过,亚足联一直谋求增加外援名额,毕竟,这是提升亚冠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才有了这次果阿会议的讨论。
对于亚足联动向,日韩都有所领会,尤其是日本,加上自身有需要,今年多次开会研究增加外援。
今年6月,J联盟副委员长原博实就透露,J联赛准备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外援名额,“增加名额,可以激发外援间的竞争,可以提升整体实力,虽然可能会对本土球员出场造成影响,但如果无法适应竞争,就该被淘汰。”他还举了德甲和英超的例子,“这样的联赛,才更有活力”。
9月初,J联盟就曾开会讨论此事,而在9月底联盟的合同干事会议上,再次讨论,同时透露亚冠下赛季将实施外援4+1政策,J联盟有意“统一步调”。而日媒透露,在10月的J联盟会议上,增加外援一事将正式决议,日媒的观点和原博实一样,“J联赛(包括J2、J3共53支)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本土球员有足够的机会出场,如果增加外援,可以刺激竞争”;“为本土球员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实力的提升,在欧洲,多国部队很常见”;“本土球员面临更残酷的生存现实,如果无法战胜亚外,那么意味着无法获得世界杯出线权,所以,为了长远计划,增加外援名额势在必行”。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足协,今年6月,在贵阳举行的2016年注册工作培训会上传出消息,中超外援将从4+1变成3+1,当时,竞赛部副主任刘希付、注册办负责人叶莉在会上表示,足协目前正在研讨,该政策可能在2017赛季作为过渡期执行,但最终细节未敲定。
当时,中国足协声称是要和亚足联保持一致,但一旦今年年底亚足联通过4+1的政策,也许,中国足协该重新考虑这一改变,事实上,包括ESPN在内,今年有多家外媒都认为,中超不是外援多了,而是太少。
记者崔宇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