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现收费?《支付宝》比《微信》亏得多

  继《微信》提现收费之后,《支付宝》也于10月12开始实施提现收费。虽然看起来这两者的行为和目的颇有相似之处,但是导致的结果也许并不相同,这个艰难的决定支付宝要更为难做。

  支付宝的核心,微信的分支

  首先,支付只是《微信》的一个分支业务,其的主要功能是社交以及将潜在用户导向相应的腾讯系手游之中—在这其中,微信支付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唯一。而相对于《支付宝》来说,支付是核心业务。可以说,支付只是《微信》篮子里的一个鸡蛋,但是却是《支付宝》篮子里唯一的鸡蛋。现在鸡蛋出现了一条裂缝,谁的损失会更大?答案可想而知。

  因为提现收费而抛弃了《微信》支付的用户,不可能因此放弃《微信》,对于《微信》来说,他们还能够继续产生价值。但是因为提现收费而抛弃《支付宝》的用户,永久流失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微信》的强社交性,给它带来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用户更青睐于在《微信》中发红包。而《支付宝》上的红包往往是官方或者一些商家与明星对用户派发红包,《微信》红包更多的就是普通朋友之间互相赠送。很显然,后者才能够直接刺激到用户《微信》红包余额的增加。但是《支付宝》却没有这个优势,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支付宝》的后盾,蚂蚁金服的资金沉淀就会因此而下降。

  很多人都知道,蚂蚁金服是一个涉足了支付、微贷、基金、保险、理财与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小贷业务和众安保险等多个品牌,以及包括了网商银行和芝麻信用等新兴互联网业态的庞然大物。而其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支付宝。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支付宝》已经成功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甚至在不少城市,用户根本不用携带现金或者银行卡,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完成绝大多数的消费行为。

  可是,在《支付宝》提现收费之后,如果大量的用户因此而将自己的钱在收费之前就拿出来,把它放在其他人口袋里(考虑到现在余额宝的年化率越来越低,很多用户都倾向于选择其他理财产品,所以想要留住用户,不能只靠余额宝),同时又不愿意将更多的钱存入支付宝账户,那么蚂蚁金服的资金池难免就会面临萎缩,这对于蚂蚁金服这种靠钱说话的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支付宝》如何才能避免因为提现导致的用户流失潮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支付宝》提现收费之所以会比《微信》提现收费受到更大的冲击,就是因为它的强支付、弱社交属性。虽然近年来支付宝乃至阿里巴巴都一直想要把自己的社交属性给做出来,但谁都知道有腾讯这个社交巨头挡在面前,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非常难。

  继续发力金融消费业务

  在这种不利境地之下,《支付宝》想要避免用户流失潮,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继续发力消费金融,让用户根本离不开《支付宝》。很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最近支付宝又在各大城市的大型商铺中悄然开启了消费随机立减的活动。这让很多才正在考虑要不要在提现收费到来之前赶紧提一波现的用户,再一次站住了脚步。

  但是补贴必然是暂时性的,《滴滴出行》和《饿了么》这样的前例摆在了大家面前,消费者自己心里也清楚,一旦店大了,“欺客行为”就在所难免,自己不可能掌握话语权。毕竟之前花的钱,还是要收回来的。等过了2016年10月21日这条线,这些补贴还在不在?这就很难说了。

  所以,《支付宝》还要让自己绑定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前一段时间,支付宝团队才宣布自己在国庆前,将于沪杭甬高速收费站的200个出口收费车道率先上线支付宝缴费功能。当《支付宝》只能用于比较单一的场景时,用户想要摆脱它的影响并不难,但是当《支付宝》无所不在地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之中后,让用户吃穿住行都要和它打交道的时候,用户就会发现,就算是提现收费了,他们也不可能适应没有《支付宝》的生活了。在处处碰壁不便捷的生活,与便捷但是需要在提现时收取0.1%手续费的生活相比,可能很多人都会更愿意选择后者。

  所以,在推出提现收费政策的同时,《支付宝》也同步上线了一个新的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消费蚂蚁积分来获得免费提现额度。也就是说,对于《支付宝》的深度用户而言,提现收费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提现收费,其实真正想要排除的是那些单纯利用《支付宝》来规避跨行手续费的用户。考虑到《支付宝》对于这些用户的主要价值就是把左边口袋里的钱免费挪到右边口袋中,在此过程中阿里巴巴白白付出了提现成本,用户的这些钱却并没有为其产生什么价值,支付宝想要将他们排除在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之外,再利用更多的支付场景来拉住真正的深度用户,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