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末尔之后 土耳其为何频繁军变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土耳其,军变,凯末尔
  • 发布时间:2016-10-25 14:31

  2016年7月15日晚,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近百年来,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虽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但在他身后,军政分离的原则却被一再打破,军人政变一而再再而三……

  老去的西亚病夫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被称作西亚病夫。它尝试维新变法以求独立自强,但最终失败。为了挽回奥斯曼帝国的颓势,1908年爆发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革命,革命胜利后,青年土耳其党拥立70岁的穆罕默德五世为苏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因亲近德国,最终被绑上了德国战车,踉踉跄跄地冲入了战场。德国这驾战车在一战中被协约国给碾碎,同在车上的土耳其也摔得头破血流。

  对这个行将入土的病夫,英、法、俄三国早在1915年就达成了瓜分的秘密协定。根据协定,黑海海峡和伊斯坦布尔给俄国,黎巴嫩、叙利亚给法国,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给英国。一战结束之后,在英、法支持下,原先附属于奥斯曼的阿拉伯地区纷纷独立,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只剩下亚欧交汇处的土地了。幸运的是,由于俄国爆发革命,沙皇政权垮台,土耳其保住了海峡和伊斯坦布尔。

  但此时,土耳其世仇希腊则乘机吞并土耳其土地。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使土耳其避免了山河破碎的命运。

  凯末尔挽救了土耳其

  凯末尔生于1881年,原名为穆斯塔法,因为这个名字很普遍,老师给他在名字后加上“凯末尔”以便识认,凯末尔意为“正义”。

  凯末尔从小家境贫困,父亲逝世之后,12岁的凯末尔离开家乡,去不要学费的军事预备学校就读。在学校期间,凯末尔醉心于法国启蒙思想,对欧洲思想家著述的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的现代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战中,凯末尔曾率部苦战11个月,击退英法联军,取得土耳其唯一一场胜利。

  再回头说希腊欲图吞并土耳其领土之事。1919年5月19日,在希腊人于伊兹密尔登陆后的第四天,凯末尔联合各地武装团体,召开全国各地代表大会,以拯救土耳其于危亡之中。

  当时,土耳其的领袖是穆罕默德六世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苏丹于1918年暴毙)。凯末尔的努力被穆罕默德六世所敌视,他被谴责为“冒充国家代表的人”。他判处凯末尔死刑。但凯末尔在安卡拉自行组建了大国民议会,建立政府,宣称自己是土耳其唯一合法最高权力机构,与穆罕默德六世处于对峙。

  1920年8月,老迈昏庸的穆罕默德六世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屈辱的《色佛尔条约》。由于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政府和土耳其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也不敢执行该条约。英、法见不能达成自己的利益要求,便转而支持希腊在1920年下半年发动攻势。

  从1920年至1921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希土战争。在1921年7月的第三次希土战争中,凯末尔指挥新军,击败希腊军队,取得了胜利。穆罕默德六世仓促出逃。

  利箭般的改革

  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土耳其将走向何方?每个人都看着凯末尔,而他心中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一次朋友在大国民议会里私下问凯末尔,未来是不是将建立一个共和国,凯末尔反问道:“难道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要建立共和国,就必须废除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最高宗教领袖的名称,从阿拉伯帝国开始一直沿袭下来,“苏丹”则是国家世俗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在奥斯曼帝国,神权(哈里发制)与王权(苏丹制)是合二为一的。

  对土耳其人来说,苏丹统治国家是天经地义之事。废除苏丹哈里发制激起了国内一系列的骚乱,但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凯末尔顶住了巨大压力,宣布成立共和国,凯末尔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尽管有种种阻力,凯末尔在各个领域成功地推行了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在妇女平权、人们的衣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诸多改革。凯末尔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凯末尔牢牢地把握住军权;其次,凯末尔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为土耳其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空间;再次,凯末尔在改革中推行了一系列利于民众的政策,得到民众拥护。

  在领导土耳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逝世,享年57岁。凯末尔曾说过,我终归于尘土,而共和国却将永存。凯末尔领导土耳其15年,身后给土耳其留下了一支精锐强大的部队,一个根除了专制的共和国,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个崭新的土耳其民族。

  军政分离的原则被打破

  由于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土耳其军队一直享有极高的地位。但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禁止现役军官参与政治活动。自土耳其现代国家建立后的37年时间内,始终贯彻军政分离原则。

  然而1950年土耳其民主党执政后改变了这一切。民主党政府一上台就大量清洗国家机构中的军队势力,使议会中军人出身的议员比例从1/2下降到1/25,并在内阁成员里基本实现文官化。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曼德列斯为首的民主党政府在经济上过度推崇自由化,导致经济失控,民众的不满日益积累。更糟糕的是,军队不但失去社会政治地位,而且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民主党政府拒绝给军队涨工资,使其社会经济地位也大大下降,引起军队更大不满。

  在政治上,民主党利用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逐步转向独裁。1960年4月27日,议会通过法令,授权调查委员会查禁出版物、封闭报馆、禁止政治活动、逮捕任何违反规定的人。5月27日土耳其总参谋长古尔塞勒发动政变,以藐视宪法、实行独裁的罪名,逮捕了总统拜亚尔、总理曼德列斯,政变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为全国承认。

  1961年9月,曼德列斯及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被处决,拜亚尔被判无期徒刑。而土军方则于1个月后还政于民,古尔塞勒被选为总统。

  这场政变对土耳其具有深远影响,军队从此摆脱不能干政的束缚。1961年1月4日通过的武装部队内部法案使军方干预政治合法化,在随后的政变中,军人们都拿出这一法案证明自己合法干预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政变开始接二连三地上演。

  一份备忘录就让政府垮台

  不同于其他国家常伴随着激烈冲突的军事政变,在国内拥有崇高声望的土耳其军方接管政权甚至只需要一份备忘录。上世纪60年代末,街头暴力、工人罢工和政治暗杀此起彼伏。执政的正义党党内各派系纷争严重。1971年1月,土耳其政府无力遏制校园和街头暴力,也无法通过社会和金融改革的任何重要议案。军队出手的时刻再度到来。3月12日,土耳其总参谋长塔马奇上将向政府发出一份备忘录,要求组建一个强有力和可信的政府,结束混乱状态。如果这些要求不能被满足,军队将“行使宪法赋予的职责”,接管政权。总理德米雷尔在与内阁成员举行3个小时会谈之后宣布辞职。

  19日军方任命尼哈特·埃里姆教授为总理。然而,当年4月有情报显示,一些持不同政见的下级军官和军校学员准备发动新一轮军事政变(未遂)。但此后,土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一些宗教组织也加强政治活动,各项改革无法进行,土政局又陷入混乱的轮回之中。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几年,土耳其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由此导致前所未有的政治暴力在土耳其爆发。1979年9月11日,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埃夫伦命令下属提交报告,分析是否应进行政变或只需警告政府。军方智库的观点是需要一场政变。1980年3月,埃夫伦收到第二份报告,建议军方高层尽快发动政变,否则下级军官可能会单独行动。9月12日,由埃夫伦领导的军方接管国家权力。1982年11月,埃夫伦根据新宪法直接成为土耳其第七任总统。

  土耳其今年之前最近的一场政变发生在1997年,这一年的二三月,埃尔巴坎总理被迫辞职,还被禁止在5年内从政。直到现在,尽管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最近几年大力打压军方势力,但土军方仍在土国内保持着很大影响力。

  (金卫东荐自《扬子晚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

  □袁灿兴候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