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款为何这么难缠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契约精神,尾款
  • 发布时间:2016-11-15 13:56

  不久前,一位资深会展人吐槽展览工程尾款收取之难的文章在会展圈流行开来,引发广泛共鸣和热议。

  这个资深从业者都心照不宣的话题其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共性问题,不仅会展业有,几乎各行各业都存在,只是程度不一,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突出。尾款现象反映了中国商业市场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契约精神缺失,情大于法,合同不如人情。尾款难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施工方不敢过分催促欠款方,因为还要维护客户关系和人情,保证还能有下次生意。即便数十次催促,早已过了合同规定的付款期,也很少有施工单位会选择与欠款方对簿公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了不想撕破脸皮得罪客户之外,对于维权成本和官司胜利后能否执行的担忧也是被欠款单位不愿走这一步的重要原因。那位资深会展人说过,在尾款这件事情上,签了合同也没用。很多时候,我们签合同只是一个形式,或者说寻求一个最低安全保障,很多人心里都清楚,一纸合同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才出现了工程结束后,追款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怪现象,以至于尾款到账的时候都已经贬值超过一半了。与国际良好的契约精神相比,中国的这种商业环境是畸形的,是变态的,想要改变非朝夕之功。

  第二,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甲方永远高于乙方。在催促尾款时,被欠款的单位往往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对方,欠钱的反倒是大爷,这是甲方强势地位的体现和延续。如果碰上一些权威部门或者在某一领域地位特殊的机构,那么施工方的地位就会矮半截,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简直是卑躬屈膝,毫无地位,恨不得(其实是不得不)免费给对方做。由于处于甲方的天然优势地位,许多单位有“我赏你饭吃”的优越感,那么你就得给我干好活,怎么能提钱呢?还有些单位高高在上惯了,往往形成了“只进不出”的心理,面对追款单位一遍遍的催款,一句“少不了你的”或者“正在走流程,快下来了”就把你堵回去了。还有些单位仅凭着一张中标通知书,一毛不拔地就让承建方开工了,还理直气壮地规定竣工日期,这些说白了就是甲方强势地位的体现,乙方由于不敢得罪客户,只能先开工。以至于工程结束后,尾款的结算成了万里长征路漫漫。

  第三,监管重表象轻本质。表面上看,工程建设只涉及甲乙双方,实际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两者之间可能还存在若干个环节的承包商和发包方,层层转包的后果就是导致烂尾工程频现以及后期尾款追讨难度加大、资金难到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而自从总理亲自出面为民工要工资后,农民工的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往往能促使问题解决,让民工兄弟在年终拿到工资。但是中间环节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承包商可能仍然没拿到结算款。借钱开工和欠债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的恶果只能由施工方吞下。

  尾款追讨是一场持久战,面对遥遥无期的尾款,有网友编了一个段子:“料想百年后,儿孙替我收钱,坟前慨叹连连:爷爷,参展钱款已收到,您老请安眠。”滑稽搞笑但又充满无奈,不管如何,尾款反映的行业问题亟需政府重视并研究解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