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孙中山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孙中山文化,文化遗产,毛泽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18 11:07
孙中山文化包括孙中山思想理论,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这个思想理论背后的文化元素,第三个层面是孙中山本身就是文化大家。综合来说,孙中山就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丘树宏
毛泽东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各地纷纷举办相关纪念活动。
在孙中山故乡,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主席丘树宏接受了《小康》记者的采访。第一次相见,他给《小康》记者递上一张双层折叠式名片,上面中英文介绍他的多重身份,背面重点推介“广东·中山市——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并介绍道:香山——一百多年前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
访谈中,丘树宏向《小康》记者介绍了他与孙中山先生十分荣幸而难得的缘分,他首倡“孙中山文化”广受认同,主创交响组歌填补空白,策划“高铁行”印证伟人中国梦等等。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山市举办“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相关情况,也表达了希望传承和宣扬“孙中山文化”,并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期望。
“我的中山不了情”
《小康》记者:您到中山工作多年来,从组织部长到宣传部长再到政协主席,一些工作都和孙中山先生有着某些关联,请您谈谈这其中的缘分和感情?
丘树宏:这是一种十分荣幸而难得的缘分。冥冥之中,这种缘分似乎在此之前就出现了“预兆”。2003年10月,广东省发布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14年春节前,我邀请省里几个文学名家来珠海,举行了一次文化沙龙,探讨文化大省建设的路径问题。2月底,我根据这一次沙龙的发言,整理成《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一文,刊发在羊城晚报。文章首次提出了香山人文这个概念,谈到“百年香山人文”包括孙中山品牌应该成为广东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始料未及的是,这一篇文章竟然在羊城晚报引发了长达两个月的大讨论。
到中山的最初几年,我担任组织部长,与人文历史关系不大,因而与孙中山这个主题联系不多,但我还是尽可能做一些事情,创作了少量的孙中山主题诗歌,发表的散文《香山梦寻》分析阐述了孙中山以及香山人文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我转任为宣传部长,研究和宣传孙中山成为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分内事。我发现,中山市竟然还没有拿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因此建言新一届市委要建设文化名城。这一任务无疑也就落到了我这个宣传部长的身上。我率团前往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故居参观学习,牵头策划组织了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居文化旅游联盟,后来得到了国务院“红办”的表彰和推荐。参观回来后,草拟了中山市加快文化名城发展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形式颁布。“意见”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个是建设“八大文化工程”;另一个是三年内争取国务院颁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八大文化工程”包括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其实,从内容上说,孙中山文化是完全可以列进历史文化工程中去的,但我们经过认真考虑,还是将它单列出来,而且放在第一个工程。作为孙中山的家乡,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伟人命名的中等城市,理应将孙中山和孙中山文化作为第一品牌。
“孙中山文化”是世界性命题
《小康》记者:您提到将孙中山和孙中山文化作为第一品牌,在多个场合也谈到做大做特“孙中山文化”。在您看来,“孙中山文化”的内涵是怎样的?怎样来打造这样的一个文化品牌?
丘树宏:什么是“孙中山文化”?在我看来,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孙中山既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为此,“孙中山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才应运而生。我个人的定义是,孙中山文化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孙中山文化”的特质是,它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灵魂,既领导和印证了近代中国甚至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继续印证和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它的现实意义,具有厚重的世界性、人类性价值。
如此看来,“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贵之处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应有的人文本原,更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孙中山纯政治符号化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而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孙中山文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视角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交流合作的现实实践层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影响日益扩大。2015年11月11日,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联合人民政协报、中山市政协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49周年暨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全程亲临出席,并在总结讲话中明确赞成“孙中山文化”的提法,认为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有依据的,是有道理的。他充分肯定了孙中山文化的独特意义,认为从文化的角度可以深化对孙中山的各种研究。他指出,研究孙中山文化要为“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服务,这也是孙中山先生当年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山市身为伟人故里,对“孙中山文化”的发扬需发挥应有作用,并对此责无旁贷。他建议对孙中山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推动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时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为孙中山诞辰献上一份微薄但充满心意的礼物。
“孙中山文化”概念是中山市提出来的,但仅仅由中山市来做则远远不够,因为孙中山既是中山市的,更是广东省的、整个中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中国正处于近300年来实施“文化复兴”战略的最好时期,提高文化软实力十分急迫;两岸关系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经济崛起”走向“文化崛起”的中国,需要用文化与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树立崭新的形象。所有这些,“孙中山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和途径,也就是说,“孙中山文化”是我们可利用的一个重要、特殊而无可替代的文化品牌和资源。中国影响世界并受到广泛公认的伟大人物并不多,而孙中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讲,“孙中山文化”不仅是中山市的命题,也是广东省命题,是国家命题,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性命题。
“六·十·六·十”系列工程
《小康》记者:据了解,中山市委部署实施“六·十·六·十”系列工程,同时,成立“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亲任组长,切实加强对系列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请问,“六·十·六·十”系列工程具体是怎样实施的?
丘树宏: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家乡,所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可能跟全国有所不同。第一孙中山是我们的家乡人,第二我们不仅仅是纪念层面上。所以这项工作我们前几年就开始了,在2007年、2008年就把它作为地域品牌,要把孙中山相关的东西作为一个工程来做。我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纪念辛亥革命100年,都是把孙中山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品牌来展开工作,这几年也同样顺着这个思路去走。具体来说,筹备工作从2014年开始。2014年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事情,觉得要借这个机会做这个事情。市委市政府委托我们政协牵头做这个策划方案,去年11月8号全国政协发布了这个决定,正好我们中山市的想法和做法也是吻合的。
我们中山市和全国的有哪些不同?首先,我们的指导思想有些不同,缅怀孙中山“发展是最好的纪念,创新是最好的传承”。第二个,我们从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来纪念,规划了“六·十·六·十”系列工程。
一是六大纪念活动,这里面有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我们的孙中山”大型交响音乐会等等;二是十大文化活动,“举办了孙中山文化旅游节”、第四届“中山文学奖”,组织大型的海外巡演、“全国文化高铁行”,举办2016“逸仙杯”中山国际马拉松比赛等等;三是六大建设项目,孙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村原来是4A景区,通过改造提升为国家5A景区,现在整个工作基本完成,国家旅游局已经对外公示了。深中通道建设系列配套工程。推进联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正式动工,同步开展我市路网衔接工程;四是十大民生实事,推动落实2016年饮水安全、放心食品、健康惠民、交通畅通、城乡环境优化、关爱老人、关爱儿童、创业促就业、全民禁毒示范市创建、政务便民等十大民生工程。
通过这四大类的系列工程全方位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样体现了家乡缅怀他老人家。同时弘扬他的精神弘扬他的文化,也借这个机会把孙中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这是孙中山“振兴中华”,也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当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提升中山市的知名度,同时提升它的文化竞争力。
不能让孙中山成为孤独的伟人
《小康》记者:对于孙中山先生,现今人们了解更多得是他伟人角度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等等,但是对于他个人、家族方面,资助他的华人华侨的关注都不是很多。对于这种现状,您有何感想?
丘树宏:以前对于孙家这块,都是从一个伟人的角度考虑比较多,其实也不是不对,以前条件情况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有比较好的条件做这件事情。条件很重要,没有这个条件是做不了的。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我们跟华侨的关系也经过了几个阶段。以前是以情感为主,以前叫乡情桥,打乡情桥的牌比较多。第二是经济桥,华侨在外面赚了钱想回家乡做点事情,做慈善公益,资助学校、教育、道路建设等等。他发展自己同时也支持家乡建设,也可以投资办厂等等。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国家需要从文化方面去提升,华侨本身也需要,所以这几年我们打文化桥的牌。这三个阶段很有意思的,也能看到我们国家的整个发展。
到了现在,比如“一带一路”,“中国梦”,与国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我们对孙中山的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要有创新,上升到更高的层面,那就是文化,人文这块。我们这几年传承孙中山文化都是这样的,以前纯纪念,完全是仪式感的。现在从原来简单的纪念活动仪式发展为纪念日,全天纪念,后来做了纪念周,做了文化周,又搞了文化节,今年是孙中山文化旅游节。
除了这些,对孙家也做了更多工作,他的曾侄孙孙必胜回来我们做好服务,包括他家庭的服务、个人的服务。他写了一本他曾祖父孙眉的传,我们帮他推介,后来推介为中山华侨文化奖。还有他们孙家的祖坟山,这些也要逐步完善,不能让孙中山成为孤独的伟人。他背后有他的家族、华人华侨的支持,这方面我们也在做,还要用一些文化成果来支撑。
中山装我们要做成产业,中山路我们做专题片、出书,纪念品的开发利用等等,我们让它们走向产业化。还有孙中山文化艺术作品、孙中山社科理论研究,全方位对孙中山进行研究和认知。仅仅是一种社科理论研究远远不够,要从研究走向交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的交流。所以我们政协这几年更重要的是交流,利用各种成果利用各种资源和关系作交流。交流才是最后的手段,研究也是为了交流,不交流谁都不知道。另外用交流,也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可感的方式做这些,这样效果就更好。
我们希望不要把孙中山神化,他是凡人的面目,有他的家庭和家人、朋友和敌人。把他的学术研究整个呈现,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孙中山,从纯纪念的角度把他请回民间来。第二个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呼吁把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思想精神文化制度性地纳入我们大学的教材,我们中小学的教材。
孙中山文化包括孙中山思想理论主义,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这个文化理论主义背后的文化元素,第三个层面是孙中山本身就是文化大家。综合来说,孙中山就是我们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编辑/韩静 《小康》记者 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