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家人身险前三季保费超去年 鲜花锦簇背后的寿险新格局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寿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19 14:02
揭开人身险快速发展的面罩,我们注意到普通寿险和健康险成为今年发展最快的险种,而被市场热衷的理财险后继乏力,不同险种的分裂,将有望再次打破现有的寿险格局
寿险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总规模保费达2.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万亿元总额增长了55%。
其中有47家险企规模保费超去年全年。虽然局面皆大欢喜,但各家险企规模保费的增长原因不一,新型险企主要由短期高利率为吸引力的理财险产品拉动,在人身险产品新规下,面临可持续增长的难题。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更多保险公司将目光转移到保障型普通寿险业务上,下阶段回归保障的险企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47家险企保费超去年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7家险企的规模保费超去年全年。
具体来看,安邦系险企的战绩一直比较突出。今年前三季度,已有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入围寿险公司前10名之列,安邦人寿保费挺进前三。新型险企中,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也在总规模保费前10名占据了一席之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德华安顾、交银康联等共计11家险企前三季度的规模保费同比均出现至少两倍的增速。
保监会数据显示,德华安顾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保费为2.7亿元,同比增长2.7倍。德华安顾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前三季度机构的开设、人力规模和产能的提升使得公司规模保费同比增长迅速。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公司的个险渠道保费占比近50%,同比增速超过了4倍,是保费增长的主要贡献渠道。
交银康联方面则表示,公司规模保费增长的主因是规模业务和价值业务的明显增长,公司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称,前三季度期缴业务同比增长超200%。期缴业务滚动增长也带动了续期保费的明显增幅,前三季度续期保费同比大幅提升。目前,公司的主力保险产品为年金类产品和终身寿险产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规模保费收入达109亿元。
新型险企依靠万能险拉动总保费
虽然规模保费增长迅速,但各险企增长原因却并不相同。今年3月份,保监会公布了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所以今年1-3月份,一些以万能险业务拉动规模保费快速增长的新型险企抓住风口,大力发展万能险产品,这也拉动了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保费的增长。不过这些险企往往呈现出新规实施之前规模保费增速较快,而新规实施之后,规模保费增速放缓的趋势。
例如渤海人寿,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渤海人寿规模保费达171亿元,同比增长2137倍。但4月份单月规模保费仅为113万元,环比下降约100%。
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也正在积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大力拓展保障型业务。
此外,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中融人寿、上海人寿、昆仑健康等11家险企上,这些险企第一季度占前三季度总规模保费的比例均在80%以上。
健康险、传统寿险快速增长
除理财型产品推动保费上涨之外,健康险、传统寿险的增长亦对规模保费增长有所助威。
在保监会一再声明“保险姓保”,并对投资类保险进行管制之下,保险公司一方面优化自身的规模保费结构,另一方面则加强保障型产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强调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产品的原保费收入为8967亿元,同比增幅达63%,显然远高于行业增速。
即使是以理财型产品发家的新型险企,目前也不得不发展面临向保障型产品的倾斜。随着下阶段规模保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回归保障的普通寿险产品收入将获得提升。
健康险与普通寿险相似,在今年也获得了远超行业发展的增速。保监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430亿元,同比增长87%。
从专业的健康险公司来看,太保安联、和谐健康、昆仑健康的规模保费增速明显,同比均有超一倍的增幅。和谐健康的规模保费更是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499亿元。
实际上,健康险的发展迅猛还有政策支持的因素,自去年8月份保监会发布健康险个税优惠政策以来,目前已有16家保险公司获批经营个税优惠健康险业务。可以预测,健康险业务在下阶段将继续发展,并有效带动规模保费的不断增加。
寿险排名格局将再改变
近两年来,由于短期理财险、万能险业务的扩张,一些新兴险企得以依靠这些业务进行弯道超车,并在总规模保费前十名中得以占据一席之地。最明显例子是,去年前三季度安邦人寿的总规模保费还排名第十,但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排名已提高至第三名,靠的就是万能险保费同比超10倍的增速。
新规实施后,一直排名靠前的新型险企如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单月规模保费也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富德生命、华夏4月份单月规模保费分别为59亿元、82亿元,环比分别下降67%、45%。虽然目前这些险企靠着第一季度的规模保费拉伸仍能保持较高排名,但这些万能险撑出来的排名,目前面临着来自监管的挑战而摇摇欲坠。如果新型险企仍以万能险为增长主力,那么排名下滑的可能性非常大。
此外,一些长期专注于健康险业务、保障型业务的保险公司下阶段将由于政策等原因,将继续释放自身在健康险方面的优势,而得到规模保费的增长,甚至排名的提升。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