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院线的布局与图谋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万达院线,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
  • 发布时间:2016-11-23 15:24

  万达院线:用“小目标”完成大野心

  万达院线在2016年基本上仍然延续了去年横向增长加纵向延伸的经营理念,为打造真正的娱乐帝国再度发力。第三季度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总收入84.37亿元,同此增长54.52%,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增长22.17%。其中累计票房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28.5%,累计观影人次14123万人次,同比增长32.4%。截至9月30日,万达拥有已开业影院347家,银幕3056块。显而易见,万达在院线建设上仍然保持着强劲势头,无论是采取并购或是新建的方式,万达的招牌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的架势无疑是其招徕顾客的重要方式。

  报告提及,由于2016年度国内电影市场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万达院线2016年度营业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在130,440.98万至154,157.52万元之间,变动幅度在10%至30%之间。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显示,预付款项、在建工程和其他非流动资产同比去年年均增长约1.4倍,基本上都是用于院线建设,由此可见今年万达的业绩虽受到下半年全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的影响,以及万达院线之前收购的澳洲第二院线Hoyts的债务影响,但其利润还在稳定增长。

  此前,王健林还在多个场合宣布了远景规划,到2020年万达将拥有20%全球票房。因此,万达在收购了北美最大院线AMC、间接收购了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UCI后,在8月24日对外宣布与韩国CJ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约定就CGV影院加盟万达院线、CGV影院映前广告代理、4DX影院建设等事项开展合作。CGV除在起家的韩国拥有100家影院以外,还在今年4月以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7.88亿)收购了土耳其最大的影管公司Mars Entertainment Group100%的股权。

  与此同时,CGV也正逐步面向全球布局,阶段性进军印度和俄罗斯市场,确保2020年全球拥有10000块银幕。因此万达与CGV二者之间的战略合作实际上仍然是万达布局全球娱乐帝国走出的重要一步棋,在许多方面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除院线布局外,影院的升级建设同样也是万达今年的重头戏之一。今年6月,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及杜比实验室共同宣布,亚洲首批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全部落户万达电影院线,并将陆续在大连、长春、重庆和济南的万达影城揭幕;今年8月IMAXCHINA与万达院线签订协议,将在万达院线新建150家IMAX影院,其中110家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此次协议履行后,万达旗下的IMAX影院数量将达到360家。这一消息发布后,万达此次的购买行为被媒体称为是“IMAX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订单”。万达一系列玩转“黑科技”的行为,如将视听效果全方位升级等,足以让人窥见万达走高端影厅路线的雄心。

  除此之外,万达在今年还收编了时光网。此次全面收购时光网,无疑将拓宽其线上票务的市场份额,巩固优势。而时光网的衍生品业务同样将依托万达院线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与影院结合形成“场景营销”,有望进一步提高衍生品消费转化率。

  中影星美:传统会员体系升级

  星美控股(00198)9月1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管理公司之一,预计到2016年底,星美的电影院和屏幕数量将达到大约300座和2070块。2016年总收入将可能达到38.94亿元,同比增长33.2%。

  随着一线城市影院数量逐渐饱和,公司未来将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扩充,计划通过自建和收购以4:6的比例扩充影院数目。针对今年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中影星美集团渠道发展中心总监范嘉东告诉《综艺报》记者,“这个行业对内容实际上非常挑剔,扩张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在高速发展后,包括标准化管理等在做到一定程度时,还是要重新整合。星美是最早做产业链化的院线公司,无论是从相应的市场需求,还是从规模化发展,包括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规模来看,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目前公司有约200间影院可作为收购目标,收购准则是影院须具有良好的人流、外围环境和3D、IMAX放映配套设施。每间影院的自建成本约2500万,收购成本最高为自建的3倍。虽然自建影院成本较低,但需要面对区域观影习惯的适应风险和至少6个月的时间提升至足够的人流。为了快速释放收入和利润,星美未来将重点做上游产业,通过统一排片,统一核算整合资源谋求更大发展。

  与此同时,中影星美又在下游扩张“星美生活”,在电影院专柜及网上购物平台“星美汇”销售影视周边产品、高档品牌产品、数码产品、特色食品及时尚生活用品,使公司非票房收入占比三年多以来稳居国内第一。星美希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触发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据上半年财报,公司预计到2016年底将发展目标影城店300家,小区店80家。未来3年公司计划增加“星美汇”数目至1,000家,并在影院外设社区店。若按照300家影院辐射周边两公里家庭用户计算,公司将可对就近6000万家庭用户、1.5亿以上人口的商品实现推送循环服务。但从会员体系建设方向上来看,星美已经意识到传统影院会员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在便利性和价格上都不具备优势。范嘉东表示,星美将逐步摒弃传统会员模式,转用自建平台进行整合式营销。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7,范嘉东不断强调的“影院数量达到500家”、“业绩指标翻倍”彰显了星美在明年院线布局、整合升级方面的雄心。

  大地院线:登陆“新三板”稳健前行

  4月25日,大地院线正式挂牌新三板,成为继万达院线后第二家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院线公司。公司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大地院线票房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国票房占比8.1%,票房排名全国第二位;观影人次6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9.7%,人次排名全国第二位。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开业影院643家,3290块银幕,分布于全国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全国影院数、银幕数最多的院线。由此可见,这家名字看上去“低调朴实”的院线,一直在“闷声赚大钱”。

  从上半年财报上来看,公司的商业模式较去年没有重大变化,除了继续扩大院线规模外,还持续增强影院服务,上半年共为近650家加盟影院提供从选址、建设、开业到运营所有环节的服务;利用院线的云课堂,为加盟影院提供线上远程培训;并通过多元的落地营销活动增强客户黏性。

  由于今年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大地院线调整策略,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的影视制作发行业务延伸,并尝试多种增值业务,来丰富盈利模式。

  有分析师预测,到2016年底大地院线营收增长将达到30%,再加上其原有的院线发行能力以及其向上游制作发行业务和下游放映业务的延伸能力较强,因此在2017年将持续保持稳健上行态势。

  上海联和:依托“上影”上市快速扩张

  作为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联和是位列全国第四的电影院线,到2016年已拥有超过300家加盟影院,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基地、在重要电影市场重点布局的区位经营优势。截至6月30日,上海联和院线2016年上半年票房收入17.8亿元,全国票房占比7.24%。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今年8月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此次“上影”计划募资的9.08亿元主要将用于影院新建、升级改造,信息系统与网络平台建设等。由此可见,上海联和将依靠母公司强劲的势头和资本迎来新一轮的快速扩张。在上市当日,上影股份公司也向媒体透露,公司仍然强烈看好院线市场的发展潜力,计划通过自建和外延式并购两种方法,加速拓展影院终端规模,提升影响力。任仲伦表示,“上影”计划在未来2-3年内实现自有影院数量过百家,票房总额占全国5%,而这一重任绝大部分将由联和院线担起。

  今年,上海联和在影院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在构建影像内容传播与体验的生态互动方面也逐步进入成熟期。电资办数据显示,上海联和院线旗下北京成龙耀莱国际影城五棵松店在上半年位列全国票房收入第二名,观影人次第一名。今年7月耀莱影城还联手杜比实验室在五棵松店建立了北京第一座杜比影厅,虽然票价比普通影厅高出3-4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上座率。

  10月14日,上海联和院线旗下SFC上海影城成为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可以放映3D/4K/12帧版本的影院之一。

  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坚持为加盟商提供完善服务

  回顾南方电影新干线11年来的成长史,关于互联网、关于上市,它几乎没有靠这些内容上过头条,却始终位列前茅,在并购热潮日益高涨的今天,它也仍主要依靠加盟来扩大自己的版图。

  2016年上半年,南方电影新干线院线放映场次236.4万场,观众人数4950万人次,票房17.12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45.69%、30.01%、20.94%,票房居全国院线第五。南方电影新干线今年的主要商业模式仍然以加盟院线为主,截至2016年10月,院线影城数量519家,总银幕数2816块,加盟影城及银幕数量稳步增长,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今年,国内整体的院线建设重心仍然在中小型城市进行。投资影院的生意看似大有可为,可对于独立的中小型影院的经营者来说,光依靠单打独斗的方式不断试错,在院线竞争激烈的今天已不适用,因此加盟一家可以提供指导性服务、成长性好的院线无疑成为有经营影院意向者的重要选项。今年,南方电影新干线始终坚持对加盟院线在签订院线合同、加盟审核、设备注册、发行备案、市场规范、影片供应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协助,为加盟商提供全面指导。从银幕数的增长情况和票房收益来看,南方电影新干线另辟蹊径的策略,与旗下加盟影院获得了共赢。

  文/杨涵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