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母亲,但不知道怎样去爱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母亲,爱
  • 发布时间:2016-12-13 11:02

  我父母中年离异,子女只有我和妹妹。父亲早已病逝,母亲多年独居。十多年前,妹妹嫁了一个开装载机的下岗工人;二十多岁时,她是“问题少女”,那些年刮宫可能刮得太多,又有一次宫外孕,医生劝告不宜生育。我父亲还有一个哥哥,早已去世,并无子女。所以,这一家的香火就靠我了。但我十一年前离了婚,一直没遇到合适伴侣,未来也不敢乐观。很有可能,若干年过去,我们这家人,就像儿时念的一句咒语,全家死绝,虽然没做什么断子绝孙的恶事。

  母亲显然着急。这几年,偶尔见面或电话,她总催我“早点把你的个人问题解决了”。我没离婚时,她屡次说要帮我带孩子。这是中国家庭的惯例。以她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我和前妻哪敢接招。我的婚姻后来破灭。孩子这个话题,她偶尔还提,说得更细了:去医院检查一下,你小时候得过腮腺炎(据说影响生育);找个能生的女人,最好年轻一点,奶水好的。我听了哭笑不得,忍着没问奶水好如何评判。

  只要还来电话,你至少知道,她不仅好好的,而且中气十足。她一直在乎自己的身体,年纪愈大愈在意。这些年,她的境遇有所改善:转到社保的退休费加到两千多,又有医保,股市小有斩获,加之俭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换了老掉牙的热水器和冰箱(我妹妹婚前的闲置);有了豆浆机、电炉盘和微波炉(我因为居无定所不得不放弃的累赘);买了一个貌似原木的立柜;冤枉花了三百块,修好她死去的妹妹(我五孃)淘汰的三人皮沙发;今年夏天热,还想将来装个空调。她渐渐舍得小把花钱,家里堆着各类食品和辅酶Q10这类保健药,这样营养那样有效。“自己吃,花不了多少钱。”听她这样说,我和妹妹暗暗松了口气。

  她也自豪或骄傲:她是有文化的,看书看报掌握形势,自强不息,这把年纪炒股还能小赚,虽然没电脑,眼睛不好,老了反应慢,手机炒股,打字也要输半天。她几乎每次都说,她的兄弟姐妹比她过得好,未必有她这样的闯劲和本事。

  前年从大理回省城赁屋而居,尽管不告诉她地址,我住得离她依然只有十分钟步行,潜意识觉得,她若有事,来去我也方便。这两年,我给她送了好几次钥匙;老了,出门忘带,幸好前几年给了我一把。我妹妹后来去一间快捷酒店做库管,忙,脱岗要扣钱,所以有事多半找我。除了送钥匙,她偶尔小病下不了楼,我也帮她买菜买米。去医院做胃镜得打麻药,年纪大了需要亲属在场,我也陪着。或是换热水器时,替她去买厕所毛巾架,盯着工人安装,免得人家忽悠她。去年夏天,她用一位中学同学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在别人家,很兴奋:同学搬了新居,一套三间的旧房优惠出租,啥都不缺。她想把自己那套狭窄房子租出去,跟我一起住。我不敢应承。过了两天,她的同学单独给我电话,听来像是通情达理安享晚年的老太太,说你妈苦了一辈子,大家同情她,但又不敢跟她过多交往,每次同学会,就她嗓门最大。

  她是子女不愿上门也没什么朋友的空巢老人。周围的人虽没坏到处处算计她欺负她,看你家中无人,多少也会恃强凌弱。但她与人争论,用四川话讲,嘴真的很臭,所以她放在院里的花盆会被故意砸烂,因为她骂起门卫毫不留情。去年,我到缅甸旅行前,她那幢居民楼的院委会主任给我打电话。她去一旁某间廉价酒店的大堂闲耍,眼镜不见了。她一定要酒店赔她眼镜,因为镜片镜架怎么好。主任和酒店主管劝不住,只好打我电话。那几天,除了天天电话跟我诉苦,她都去酒店讨说法,闹得人家焦头烂额,哄她要赔,让她先去验光,私下却给我电话,说他们绝不负责。最后,她自己去配了一副打折下来四五百块的眼镜。过了一阵,眼镜找到了:她掉在家里放冰箱的墙角。

  跟很多老太太不一样,她从不唱红歌不跳广场舞,也不诵经念佛(听她几乎句句离不开钱和一生遭遇,我倒希望她这年纪信点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她太清楚没有钱万万不能,她“对国内外形势的掌握”出发点很实际,主要用于股市。她的不满与怨恨,只能发泄到进城谋生的农民和过得滋润的既得利益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她懂得看准时机为自己捞点补偿。若不愁钱,她肯定也会投资楼市,做个小炒家。中国很多老年人并不心静。

  这个月初,她所在的院委会贴出告示,总共六十户的居民楼,每家每月要收二十八元门卫费和清洁费。借口独居和收入低,她一直没交过八元的清洁费,更不要说门卫费。这一次,她依然不交。她向来看不起也看不惯守大门的乡下人,偶尔给点好处,像端午节塞几个粽子,也是居高临下。胡萝卜加大棒,因为鸡毛蒜皮,她跟他吵了好多回,这次更不例外。打给我的电话里,她声嘶力竭,仿佛我就是那个可恶的门卫:

  “我负担不起!不公平!哦,搞绝对平均主义嗦?啥子叫社会?社会就是不平等的。是不是农村的都要跑到城里来?你一个看门的,一家人都来了,两间房子都给你装修了,铺了地,两台电视开着,两台电视哦,一直开着,有没有必要看两台电视嘛?我都不交有线费了,不看电视,老了,眼睛不好。加工资?我加的钱还没拿到呢,加个锤子!”

  过了几天就是中秋,我和妹妹照例去她那里吃午饭。大院门口,五十来岁的小个子门卫把我截住,委屈加怨恨,动作略显夸张,说她骂他骂得有多难听,说她与其相信那些骗人的老年保健药品直销,还不如先把这点门卫费给了。上了楼,我和妹妹劝她,她一下子炸开,好像儿女都不卫护她,一边做饭,一边开始长篇独白:她过去怎么苦,现在怎么底层,又怎么事事不如人。谁的儿女安排得好,谁有几套房子,谁的退休待遇好。“你们两个,有啥?生个病都不敢去看。你有老婆房子吗?你爸又没本事,说流氓流氓不来,说权术权术不来。这个家,沉船一艘,后人也没一个。我以前好苦哦,在社会最底层打滚。凭啥子交?交个锤子。我不怕闹,难道还拉我去定个啥子罪?这么多年,我生病吃药都是靠自己,你们也过得不好,找过你政府没有嘛?我就是不舒服。”

  不管怎样,她的境遇慢慢顺遂,我的境况一直堪忧(尽管我也努力兼死撑),加之观念和生活习惯天差地别,我们无从沟通,更不要说一起生活。我对她,似乎只剩生为人子的血缘之份,或许还有同情,可怜她的一生遭遇。她对子女有爱,只是不知道怎样去爱;我和妹妹,也不知道怎样去爱她。

  然而,她也不是绝对悭吝,至少对血亲。等她过得稍稍宽裕,等她不那么神经官能症,她会想到她的子女跟着父母受苦。她有一大堆姐妹家淘汰的各类衣服或工作服,款式陈旧,不时拿出来,一定要我们穿;她也会把超市优惠的加钙奶粉和各类小食品塞给我们。这几年,逢年过节,用我妹妹的话说,她都要给妹妹和我发钱。两百块,三百块,不多,却是她的心意。我们从不啃老,但真的还不如她,除了衣服,每次默默或尴尬接受。去年夏天,她突然主动拿出六千块,解了我交不起房租的燃眉之急。这个中秋,对着我们痛斥社会,坚称不交二十八元的门卫费和清洁费,她突然又说,十一要给我和妹妹一人一万块;“这个钱,你们自己拿去翻本。”她一直劝我炒股,但我既无本钱也没兴趣。这笔钱,如果真的如期拿到,我也只能用来苟延残喘。临走时,她硬塞给我几个月饼,社区发的,慰问老人。“放进包包,不要让门卫看到。”她说。

  (容容摘自“大家”)

  ◎周成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