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22年,一路波澜壮阔,堪称时代壮举。第一个20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崛起最好的催化剂。第二个2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而正在发生的最短最热的互联网创业史,必将是影响未来社会最深最远的一段历史。

  中国走向网络强国

  2016年无疑是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截止到2016年6月底,全球网民总量达到36.76亿,普及率达到50.1%,第一次过半,标志着互联网真正的上半场结束,而更精彩的下半场正式鸣哨开场了。从2000年至今,全球网民增长了918.3%,将近十倍。而另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亚洲网民总量达到18.46亿,全球占比50.2%,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占据半壁江山。亚洲网民普及率还只有4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曾经作为全球互联网中心的北美地区,网民全球占比目前只有8.7%。所以,无论是规模还是潜力,都可以说,亚洲将是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全球互联网从此进入“亚洲时代”也名至实归。而同期,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占亚洲网民总数的38%,占全球网民总数的将近20%。互联网的中国力量已经一马当先。

  但是,如果要预测第二个20年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洞察互联网的全球化浪潮,以及理解中国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更愿意以2014年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分水岭,将中国互联网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2014年,是美国互联网诞生45周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全功能接入20周年。中国正式成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20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堪称是开天辟地的时代传奇。中国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13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改变着全球发展的基本格局,以及人类整体发展的进程。

  现在,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7亿网民已经启动。在2014年底,全球网民刚好达到第三个10亿,开启了下一个全球30亿网民的新进程。全球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从美国为中心转移到以中国为中心。因势利导,顺势而起,借助互联网发展大势,中国全球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将势不可挡。中国走向网络强国、引领全球互联网的序幕已经拉开。

  1994年:中国互联网应运而生

  互联网毫无疑问是“舶来品”。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不论是互联网技术和标准,还是互联网投资的理念与商业模式探索,都是美国一马当先。即便如此,互联网引入中国还是充满波折。

  1994年之前,最早感受到互联网脉动的是海外学子和港台地区的人们。在中国大陆,王运丰、吴澄炯、钱天白、许榕生、胡启恒等一批学术科研人员都在独立摸索着互联网的接入。

  任何变革都是需求推动的。199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第129号令,严禁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转播、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信号。除了学术科研界之外,在华的外籍人士对获取国外信息的渴望触发了中国对互联网的早期需求。

  如今回头再看1994年,可以发现这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果。1994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也是美国互联网热潮渐起之际。1993年,美国伊利诺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推出了一个浏览器,命名为“Mosaic”,在当时大受欢迎。Mosaic的出现是点燃互联网热潮的最重要火种之一。

  1994年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使1994年成为中国互联网元年。那时,无论是科研、技术和基础设施,我国都还处于科研项目和政府立项等阶段,今天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创业还没有萌芽。但是,一些迹象已经显现。10月,丁健与田溯宁接通越洋电话,撬动了分包中国电信北京上海节点的业务。而在美国,12月15日,网景通信公司的网景浏览器1.0正式版发布,软件名为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在国内,王志东的四通利方推出Richwin中文平台软件。

  而发生在1994年,引爆于1995年的清华学生朱令铊中毒得助于互联网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也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互联网启蒙。1995年,全球网民大约为4510万,其中美国网民就有2810万,几乎占到2/3,中国网民数量仅为8万。但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开始全面引爆。

  第一次浪潮:

  Web1.0阶段(1994-2001年)

  关键词:网络化

  1995年初,马云从洛杉矶飞往西雅图。4月,杭州海博电脑公司创办。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1995年4月,马化腾架起CFido最豪华的四线台Ponysoft。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大干快上地完成,民众上网只能是纸上谈兵。

  1995年5月,第一批ISP(和讯、世纪互联、中网、瀛海威和讯业金网)开始服务。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第一条连接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同时,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等八座城市的主干网DDN信道开通,速率为64Kbps,并实现与NCFC互联。11月,中国电信签约亚信建设ChinaNet,田溯宁的亚信由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同月1日,张朝阳回国创业,创办了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随后两年,网易、新浪问世。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从美国席卷到中国,互联网大潮开始全面启动。

  1999年2月,腾讯公司推出中国首个即时聊天工具OICQ,即后来的QQ。7月,中华网作为第一支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融资8600万美元。2000年1月,中华网再次发行新股,募得3亿美元,股价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紧接着,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好景不长,2000年,美国股市开始崩溃,新浪股价一度跌到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一度仅有53美分。曾经狂热的投资商也趋于谨慎甚至停滞。

  第二次浪潮:

  Web2.0阶段(2002-2008年)

  关键词:社会化

  2002年,门户网站借助中国移动提供的短信SP业务实现季度盈利。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2004年,以掌上通为首,携程、盛大等一批SP公司上市,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热潮开始,形成了SP、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三大赢利模式,每一项都达到数十亿元的年收入规模。

  推动这股热潮达到最高峰的是2005年8月5日百度的上市,当天股价涨幅353.85%,震惊华尔街。2007年8月,成功推出《诛仙》的完美时空成功上市,融资近两亿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首次上市融资额的新高。下半年紧随其后的征途、金山、久游等四家以网游为主业的公司上市,为第三次互联网热潮开始预热。从这一年开始,网络游戏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收入来源。

  而电子商务的崛起则拓展了中国互联网的深度和厚度。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收盘逼近40港元,市场价值超过25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原本遥遥领先的腾讯和百度,将价值只有20多亿美元的老牌三大门户拉开一个数量级,中国互联网全新格局初步奠定——百亿美元级的阿里与腾讯、百度构成第一阵营,优势明显;50亿美元左右的分众和巨人,以及20亿-30亿美元的携程、新浪、网易、盛大等六强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二阵营;而搜狐、九城、完美时空、金山等十多家互联网公司构成了第三梯队。这个格局与几年前三大门户的独领风骚,已然大不一样。

  与此同时,博客、BBS等多种网络媒体形式的发展,使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迅速提升。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到2.53亿,居世界第一。凭借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互联网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网络媒体渐渐跻身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网民主导网络文化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

  第三次浪潮:

  Web3.0阶段(2009—2014年)

  关键词:即时化

  随着校内网、开心网、饭否网的前期积累,2009年,我国SNS网站有了高速发展。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随后,微信及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创新应用应运而生,将中国互联网带入即时传播时代。即时传播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互联网文化迎来全民创新的局面。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开始呈现自己的特性,并在网民数量、宽带网民数、CN注册域名、个人电脑等多个指标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之最,腾讯、阿里等巨头公司的市值也跻身世界前列。这一阶段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即时性、社交性和开放性。

  2013年,中国迈进4G时代。斯诺登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网络空间的博弈真正成为各国国家战略核心问题。中国开始战略觉醒,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不设防的时代从此终结。

  2014年,从微信红包引爆除夕夜到余额宝取缔论战,再到滴滴与快的打车挑起腾讯和阿里的移动支付大战,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被推向新的高潮,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新商业模式发展与创新已经超越美国,引领全球。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阵营将由马云和马化腾两人领衔,“二马当先”是中国互联网千亿美元级的世界级领袖。百度增长乏力,与京东、360、网易、小米、滴滴等企业构成百亿美元级的第二梯队。而新浪、搜狐等几十家公司构成数十亿美元的第三梯队。

  站在中国看互联网,2014年无疑是里程碑的一年。这一年网络强国序幕拉开,挑战也接踵而至。

  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标志着互联网发展第一次被提升到国家最高战略层面。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民普及率在2014年第一次突破50%的分水岭。网络空间开始超越现实世界,并且主导现实世界。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上的安全与发展第一次提升到与现实空间同等的高度,2014年堪称中国网络空间战略元年。2014年的另一大里程碑事件是阿里在美国上市,全面引爆中国互联网全球化进程。2014年堪称中国互联网全球化元年。阿里超级IPO超越Facebook,创下历史纪录,对全球互联网格局形成巨大冲击,开启“后美国时代”。

  经过20年的厚积薄发,中国互联网整体实力开始崭露头角,走向全球的态势形成,网络强国的序曲已经奏起。但是,网络强国之路并不是唾手可得,而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根本变革与蜕变。2014年,有一个更重要的、却被大多数人都忽视的事件,可能昭示的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2014年底,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量第一次超过中国人口总数。Facebook月度活跃用户(MAU)达到13.5亿,与中国人口相当。而2015年,Facebook活跃用户数新增2亿,年底接近16亿,超过地球人口的1/5。从2014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全球化的问题开始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是中国互联网20年来高歌猛进之后,第一次出现拐点,它是“13亿人思维”开始失效的拐点。“13亿人思维”还是“75亿人思维”,这是一个十字路口,将决定在下一个20年格局中的基本走向和最终位置。

  资本舞台上的中国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已经突破万亿美元。作为还只是概念阶段的中国互联网,能够获得风险投资、能够上市、能够达到10亿美元市值,就是最美的中国互联网梦。以新浪为例,1997年融资650万美元,1999年初获得包括高盛公司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元,是当时国内高科技行业获取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

  在三年的互联网冬天之后,中国互联网复苏的速度和力度都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2005年2月18日,盛大宣布收购新浪19.5%的股份,一时震惊全国。当时两家公司市值相加约为30多亿美元。陈天桥希望通过两强结合,打造市值5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虽然盛大收购新浪因为各方面原因最终功败垂成。但是,不到半年之后的8月6日,百度上市,市值50亿美元的梦想很快得以实现。

  2007年11月,阿里B2B香港上市第一天,开盘31港元,市场价值突破200亿美元,超越腾讯和百度,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纪录;2009年9月8日,腾讯开盘创下130港元新高,市值300亿美元,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亚马逊;2011年5月,腾讯市值超过500亿美元;2014年除夕,腾讯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借助微信红包的威力,当年3月,腾讯市值突破1500亿美元。就在腾讯一骑绝尘之际,阿里的上市再度改写中国互联网的基本版图。2015年,中国诞生的不是两家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而是两家市值2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

  2014年,阿里成功上市,融资额度超过250亿美元,并且在双十一前夕市值抵达3000亿美元,仅次于谷歌,超越Facebook和亚马逊。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2000年4月13日,新浪成功上市,融资额度是6800万美元。阿里融资的数字将是新浪当年金额的300倍以上。目前与阿里旗鼓相当的巨头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时,融资额大约2亿美元,阿里将是它的100多倍。而2005年,百度上市时的融资额度只有1.09亿美元,阿里将是它的200多倍。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是谷歌,市值为4000亿美元左右。2004年,谷歌上市融资19亿美元的数额也是石破天惊。但是,阿里融资的数字是其10倍以上。阿里将成为第一个撬动全球互联网格局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腾讯的微信开始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网产品。中美互联网产业全面博弈格局形成。

  但是,中国互联网从2014年年底开始,道路再次变得迂回。美国互联网公司则继续高歌猛进。2015年9月底,阿里市值跌至1380亿美元,距离高点下跌将近一半,这一天,亚马逊市值超过了阿里巴巴市值的两倍。一年时间,从阿里巴巴市值的一半变成了两倍,天翻地覆的逆转。一年来,Facebook和谷歌也涨势喜人。虽然腾讯表现比较争气,但是中国三强市值4000亿美元,比一年前大幅度缩水。而美国三强总和105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中美领军三大企业的比例跌破了1:2,回到了2:5的比例。而2016年8月,虽然阿里有所回归,腾讯也表现得不错,但是百度继续低迷,中国三强的总和也只是4900亿美元,与2014年相差不大。而美国三强继续昂扬向上,总和已经超过12000亿美元。中美领军企业的比例几乎要回到1:3的年代,几乎是倒退了5年。中美上市互联网公司整体的状况也基本与三强的走势类似。中国互联网,需要战略的觉醒,财富的梦想还要新的动力。

  回望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资本回报,一直让硅谷望尘莫及。资本不是一切,但强大的资本回报不但可以说明市场本身的潜力,而且可以逐渐改变人才和技术的流向。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前后投资阿里巴巴共8000万美元,在阿里再次上市后回报超过500亿美元,而这还没有计算未来阿里网络金融等其他板块的投资回报。投资腾讯的南非传媒巨头MIH,前后投资大约5000万美元,占腾讯35%左右股份,其拥有的股票价值也达到500亿美元,未来上涨空间依然巨大。

  一笔投资就可以获得500亿美元的回报,这让硅谷几十年来风险投资最成功的故事也显得相形见绌。因为阿里和腾讯的股东都有继续长期持有的意愿,未来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刷新。虽然,硅谷有一大批千亿美元级的高科技成功企业,包括微软、思科、苹果、谷歌等都曾经跨越过5000亿美元的大关。但是,一方面由于美国风险投资喜欢集体投资,一般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到了上市阶段,每家投资公司的比例都会比较低,少有几家会超过10%,像孙正义和南非MIH这样达到30%-50%左右的大比例投资者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美国风险投资长期持有的比较少,一般见好就收。所以,虽然美国公司目前体量远比我们大,但是投资者很难投资一个项目就用麻袋背回5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的资本神话创造了连硅谷都不可能达到的全新高度。

  “75亿人思维”

  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完整的20年,是中国崛起道路上一部真正的“光荣与梦想”。它有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发展的视野牢牢局限在本国人口、本国用户和本土市场,也就是“13亿人思维”。那么,我把下一个阶段,也就是2014-2034年,称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二个20年,也就是面向全球崛起的新阶段。这两个阶段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从“13亿人思维”升级到“75亿人思维”。这将是一个全新格局和境界的升级,中国互联网的崛起,需要为全球互联网乃至整个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第二个2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在全球崛起的主战场。中国互联网将面临新的挑战:一个是互联网如何顺利地融入社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如何“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强的话语权。相应地,中国互联网也将面临痛苦的裂变:一是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实现企业、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二是作为新兴的中国互联网文化,如何与全球互联网文化开放、共享、创新、自由、平等的主旋律顺利接轨。

  值得大家警示的数字是:扎克伯格的目标是10年之内,让全球70亿人能够高速、免费上网。而其企业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Facebook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50亿!那时候,我们中国互联网企业即使把13亿中国人全部变成自己的用户,都已不是同一个量级。

  所以,中国互联网大刀阔斧的全球化进程已势在必行。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市场、人才、资本、资源和经验都已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的只是我们的战略、视野而已。而如今我们有了华为、联想、乐视、OPPO、小米等企业,这层窗户纸马上就将捅破了!而正在发生的最短最热的互联网创业史,必将是影响未来社会最深最远的一段历史。

  让我乐观地展望中国互联网在第二个20年的精彩表现。让面向全球的“75亿人思维”成为中国企业家天然的思维模式!

  文/方兴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