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不足?需从三维度破题

  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入高速增长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42.7万辆和40.2万辆,同比增长59%和60.4%,远超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不减,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

  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各项政策红利的催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成为社会的投资热点。然而,整个产业尚面临诸多问题与限制因素,诸如骗补现象、购车补贴政策退坡、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政策支持、产业配套三个方面。

  第一,核心技术层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核心电池技术研发和动力电池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目前,国内部分汽车动力电池厂商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不错进展,比如深圳沃特玛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和配套方面有所发展,其现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的产能高达12GWh,不仅在国内与多家商用车企业合作,在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

  然而,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现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标准尚未将单体电池热失控问题计入考核,由电池热失控问题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推广。换言之,电动汽车的安全技术是高性能电池技术应用的基础所在,把控安全技术环节是发展更大能量、更高密度的动力电池技术的前提。国内的汽车动力电池厂商如何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完善现行的生产使用标准和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领域。

  第二,政策支持层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及地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总体来讲,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市场推广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不同程度的补贴;交通便利方面,推出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资金投入充电站或充电桩公共设施建设。

  市场推广方面,通过在汽车销售环节给予消费者更多的补贴,迅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给予车企一定的补贴,进而激发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和研发投入。但是,高额的补贴政策以及尚不完善的监督体制,滋生了一批钻政策“空子”的企业,依靠骗补行为“发横财”。

  2016年12月底,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财政补贴将更多的投入在研发环节,减少在消费环节的补贴。这对补贴依赖性较高的车企将是新的挑战。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等资源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尚比较大,并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便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补贴退坡时代”已经到来,对财政补贴的投入方向、落地跟踪和政策调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长远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配套方面。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远远不足。以2016年为例,1-11月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34万辆和31.6万辆,增速高达75.6%和77.8%。自2012年起,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累计达8.178万个,车桩比例基本达到4:1,远远高于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1:1的标准配置。充电基建的缺口巨大,将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尚面临着“建设难”和“盈利难”两大难题。“建设难”主要是由于建设成本高和建设协调难度大,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主要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城市规划、设施建设、配电网改造、设施生产厂商以及运营商等方面,多方利益主体的相互协调难度大,导致整体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推进难度提升。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例如,在私人乘用车领域和城市远郊区,区域电力负荷等问题难以解决,大量停车位不具备安装条件。“盈利难”主要集中在运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弱、补贴政策难落实、以及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解决。

  首先,加大核心技术投入与研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件方面存在巨大短板。通常采用依靠市场来“引进—吸收—再创新”技术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技术发展落后于其他站在产业链上端的国家。加大核心技术的资金、人力、物力等多方资源的投入,真正自主掌握并创新核心技术,才是取得长远发展的根本出路。

  具体来讲,可以从“产学研”机制建立与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中心两方面来集中攻破技术壁垒。通过设立“企业—政府—高校”合作的模式,或者设立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有针对性地突破关键技术及共性零部件制造,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其次,调整政策支持方向。从补贴政策的方向来看,当前我国的政策补贴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来展开,主要对象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未来的扶持政策应更多的集中在多元化补贴方式与扩大政策扶持范围两大方面。

  在国外,很多国家采用减免税收的方式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美国,颁布《能源政策法案》和《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进行税收减免以及“旧车换现金”计划提供经济补贴;日本通过推进“绿色税制”的方式,减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时所需支付的多项税收,2010年,立项2300亿日元的资金用作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等。针对我国的现状,可以尝试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商企业进行减税等方式,促进各类企业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以及充电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此外,充分发挥价格与税收工具,使得补贴直达消费者,避免骗补等现象的滋生。

  再次,整合发展产业配套设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应从建设、运营与盈利三个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体来讲,分区域、分地域,采取不同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的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如在一二线城市的CBD区域,可以依托企业为主导,建设与运营充电基础设施。完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充电桩、充电站的布局,进而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多元化开发充电桩的盈利方式,实现“智能交通”与“互联网+”的结合,如提供广告等增加营收。

  对于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技术、政策与配套三大方面的问题,可以循序渐进同步突破,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调整补贴政策方向、加强产业配套能力,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