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客栈手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23 15:34
在丹巴,我先是住在摄影师三格开的客栈。那是一幢已汉化的嘉绒形制楼房,庭院满植苹果树、梨树、芍药和茶花。房子墙体以不规则的灰色石块垒起,刷避邪白灰,门窗框以红、黄、蓝三色描绘图饰。底楼是主人卧室、厨房及餐室,天井中央横着一块长而宽的树木剖面,做餐桌,两边各排一条原木,是条椅,靠东墙立一截树墩子,放置着茶罐茶具、几盆兰花。二楼、三楼是客房,每根回廊立柱下皆有一盆兰花,二楼朝东有一处五六平方米的敞开阳台,大红辣椒、金黄玉米在四面垂挂成天然帘子,阳台下是抹茶色的金川河水,屋内即可听见哗哗水声,河边自留地种着菜蔬。
摄影师三格和他的小院
一个小个子男人,扎一条蓝头巾,茜色夹克多日未洗,黑色冲锋裤沾满泥土,胡子拉扎、面色憔悴,见了我,说:“我是三格,欢迎、欢迎!”口气简淡或厌倦,似乎我来住宿,打扰着他了。但他很快拎来水瓶,往茶壶里填茶,我们在树墩子喝铁观音聊天。三格说,他喜欢摄影,西藏去了十几次,云南几乎走遍了,喜欢这里,一时间又拍不完,索性盖个房子住下,多出房间作客房:“我这里什么都是自足的。盖房子的石头从山上采的,房子是我设计的。这么大的房子,总共花了18万!18万,什么概念哪?在广州,在上海,半个房间也买不到吧?蔬菜自己种,我还种了苹果、梨,村民也会送水果来,水果便宜得要命。想吃鱼,河里捞啊。就是买点肉和米……”
晚饭吃的果真是从河里捞的鱼。几个广东摄影爱好者,连我8个人,在天井中的树干桌边排排坐下,鱼汤、辣椒炒肉、炒青菜、生切牦牛肉(难以咬动),星星大而亮,远处有狗吠,房屋以外漆黑一片。偌大的山村,似乎只有我们几个,尘世离我们很远。夜深,各自散去。我的房间住进广东女孩KINA。KINA说三格原在惠州开个公司,贷款许多,又喝酒、赌博,三天两头跑出去拍照,公司就维持不下了,房子卖掉也不够抵债,又与老婆离了婚……“他躲债来的。”KINA撇了撇嘴。
次日,三格带我们到巴底乡名唤“美人谷”的地方去拍藏寨。三格任性地选择景点,丝毫不让我们作主,颇感压抑。但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一个好的摄影师,是一个会把脚底磨穿的人。”他说他走遍了中国最美的乡村,除了丹巴,还有云南元阳的梯田、罗平的油菜花、婺源的民居。“为了一张好片子,我把家都搬到丹巴来了。”他站在土黄色的山坡上,半敞着怀,拎着相机,咧嘴大笑,小眼睛在镜片后一闪一闪。
三格又帮我们找了辆包车去八美、塔公。包车师傅姓陈,三十来岁,高大,面色红润,眼神温柔,最关键的,他乃是丹巴巴旺乡歌唱第一名。后来一路上,他一边颠簸在盘山公路上,一边歌唱,绵密细腻的嗓音似经严格训练。我们点什么歌,他都能随口唱出来,他说他背了几百首歌。只是经过巴底乡一个村寨时,陈师傅突然闭嘴不唱了。路边立有一木牌,上书:小心塌方,飞岩伤人。直到出了这段山路,陈师傅才告诉缘故:几年前,这个村子(他始终不肯说村名)人人爱唱歌,人人爱跳舞。有一年,一对新人结婚,村中年轻人都聚集在新人家中,喝酒,整夜围着篝火跳“吉庆锅庄”。月朗风清,一点异样也没有。酒酣,舞浓,歌声激扬,4个人出屋上茅厕,突见水涨到了房脚,就往外跑,看怎么回事……仅仅两分钟后,泥石流就覆盖了整幢四层楼的房子——新人、新人父母、所有正在唱歌跳舞的年轻村民,全都被埋葬,跑出去的,仅仅4个……陈师傅说,他就是跑出去的那4个人之一。从此,他们称这个村寨是歌声消失的地方。经过此地,就不歌唱,因为歌唱就流泪。
在桑丹客栈的小说构思
后两日,我搬到丹巴中路乡东坡桑丹客栈住。房子名“东坡”,藏语是“宝石”的意思,主人桑丹在文化局工作,画唐卡,这里也是四川大学美术实验基地。迎接我的是他的侄子江波,23岁,长发,戴顶鸭舌帽,穿着打扮颇有艺术家味道。中路乡比甲居藏寨更原生态,在村中山上行走,黄叶飞飞,阳光将民居染成金黄;空气中弥漫着树叶芳香、牛粪香,以及炊烟、土地、人及家畜的气息。入夜读《生活在别处》,梦醒,构思了小说《客栈》。小说的背景,即是东坡桑丹客栈:
“台阶尽头是块宽大的平台,一棵石榴树吊挂着红果子,虽已十一月,美人蕉、一串红、月季盛开着依墙站立。整幢房子散发着古老而明艳气息。二到四楼是客房,每层约十来间;二楼有起居室、娱乐室,隔着平台有一排矮房子,是厨房和餐厅。台阶以下的底楼,储存杂物、圈养牲口,外面是开阔院子,与田畴、菜地、果园相接,翻过围墙,就有小路直通到山上去。主楼客房毗邻一座碉楼,烟囱般孑然挺立……”
“晚上果真很黑。吃过饭,无事,靠着房前的栏杆闲站。栏杆正对着山,那些白日红门白墙散落在树丛里的藏寨,如今漆黑一片,零星的一二盏灯也很快熄灭,好似被吞吸到巨大洞穴里。楼下的4个广东人跑来跑去串门、大声嚷嚷,讨论明天的活动、看照片、将洗澡水弄得哗哗作响。这样不稳定的吵闹声极力要将我拉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那个到处轰响、忙碌、高速运转的世界,那个将豆大事件渲染得举世皆知、大街小巷都在交头接耳的世界,全都消退、喑哑了。那些声音消失了。远处的狗吠声零落,似乎在例行公事,却也将月亮吓住了,躲到云里去,星星却放肆地以为它们的钻石光芒能照亮天宇;风拍打着窗框,拨弄得树叶子发出声声叹息;隐隐似有水声,仔细听,又分辨不清。我完全陷落在属于乡村的黑暗里了,纯正的黑,伸手不见五指,星星的光亮仅反衬着更深、更浓、无法化解的黑。一种陌生的清爽感包裹着我全身。没有丝毫恐惧,这个隔绝的地方天然具备信赖感。这是我需要的孤独,完全属于自己的旅途,不被打扰的思绪,消失身份的世界,没有时间的空间……”
赵荔红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意思》《回声与倒影》《情未央》《幻声空色:赵荔红电影札记》《世界心灵》等。现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