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计算 IBM TrueNorth人脑芯片揭秘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IBM,TrueNorth,人脑芯片
  • 发布时间:2017-02-10 11:21

  机器人代替人类,大规模应用于制造业中,这被世界各国认为是个共同的趋势,尽管这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但谁都知道机器人的革命不可避免,正如当年英国工业革命时出现的“机器吃人”一样。

  事实上,只要你置身于任何一家汽车工厂、芯片工厂中,都会看到大量的自动化机器手,它们从事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让人类获得解放。在战场中,可自主发动攻击的无人机已磨刀霍霍,虽然受到强大的道德阻力,但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天终将还是会到来。

  计算机的出现,帮助人类在计算力方面获得解放,并促使50年来技术的革命性飞跃。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又让人类获得体力上的解放—我们今天在讨论无人驾驶、VR虚拟现实,纯机器人工厂,接下去,我们都想制作出完全以假乱真的机器人,它拥有人类一样的外表,也拥有人类一样的运动能力,更关键的是,它还拥有人类一样思考方式的大脑,比如说,你可以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的机器人“大卫”中看到未来机器人的真实样子。

  任何一个庞大的工程,都是从最基本的单元开始的,IBM近期解密的“TrueNorth”智能芯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未来。

  冯.诺依曼计算架构不适用机器人时代

  在介绍“TrueNorth”芯片之前,我们要先来分析现行的计算机系统。我们知道,无论是“天河”超级计算机还是银行所用的IBM大型机,数据中心的x86服务器、商用的PC或笔记本电脑,或者譬如智能手机、单片机、数字电视控制系统等等,它们都遵循相同的基本架构:CPU负责计算任务,数据和指令存放于内存中,两者通过数据总线交换信息。这种工作机制一般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在冯·诺依曼结构中,计算与存储是分离的,在工作中,内存与CPU必须不断地反复交换信息,而这种过程不仅导致运行速度慢、也要浪费了很多能量,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引入的多核芯片和高速缓存技术极大幅度的提升了运行性能,但是其能耗并没有获得本质性的降低。更要命的是,数据的处理永远是无法实时完成的,这是因为CPU和内存的通信延迟永远存在。

  第二点,现行的体系架构中,CPU更适合进行线性的数学计算,尽管这种数学计算能力可以远远超出人类的大脑,但它只能完成具有既定结果的任务,比如算术演算、语言分析、知识获取等等,很难完成诸如环境感知、形状识别等非标准的任务。简单点说,就好比是人类的左脑与右脑,现行计算体系只相当于人类的左脑、却很难达成右脑的功能。

  我们其实可以将人类大脑当作一部超强的生物计算机,我们知道,大脑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有的负责语言能力、有的负责数学能力,有的负责视觉识别,有的负责逻辑思维等等,这些单元分布于大脑的各处,彼此通过神经元实现信号传递。相对于计算机总线,神经元的传导速度其实非常慢,但它的数量非常巨大、达到千亿个量体,且每个神经元都通过成千上万个突触与其他的神经元相连,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神经元网络。信号的传导是分布式和并发性的,这与巨型规模的并行计算系统极为相似,这也有效地弥补了单个神经元的不足。比如,当我们眼睛看见某个物体,光信号通过视网膜进入大脑的感官区域,生成图像,同时这些信息到达所有的功能单元计算,让我们可以得出全方位的评判。

  人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耗非常低。虽然神经元的数量如此庞大,但它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开启,不需要使用时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保持很低的能源消耗。当然,计算机的能源是电力,而人脑使用的能源是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不知疲倦地运行,而我们人类每天都需要睡眠,在睡眠时大脑的各个功能单元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以备次日的接受任务。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与人脑其实没有本质性不同。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致力于在软硬件上对人脑的工作模式进行模拟。在硬件层面上,近年所采用的多是大型计算机集群,比如谷歌的深度学习系统“Google Brain”,微软的“Adam”,以及IBM的“Watson”等。其中Google Brain采用了1000部超级计算机,并且这些计算机都搭载了高性能的16核处理器;IBM Watson则基于数量庞大的Power计算平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性能强悍、但是能耗巨大,而且并行能力根本无法与人脑相提并论。

  突破:IBM展示SyNapse

  认知芯片

  早在2008年11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Systemsof Neuromorphic Adaptive Plastic Scalable Electronics(自适应弹性电子神经系统)”研究项目,简称“SyNapse”,这个项目旨在设计一种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系统网络,终极目标就是开发出非冯结构的下一代计算机。IBM及五所大学参与了这个项目。

  2011年8月,IBM公司率先宣布获得突破性进展,它成功地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SyNapse认知计算芯片“——这种芯片模仿了由神经细胞及突触构成的人脑构造,即由“神经细胞’单元负责计算,突触负责信号的开关通信,但它并未使用生物有机材料,而是完全基于现行的硅半导体芯片构建。

  IBM一共制作出两种类型的SyNapse认知芯片,两者都基于45纳米SOI工艺,具备256个负责计算的数字处理器(相当于生物中的神经元),其中一枚芯片内配置了多达26万2144个可编程的突触,另一枚则配置了6万5536个具备学习功能的突触。与传统计算芯片不同,SyNapse芯片的每一个神经元都包括CPU、内存和突触部件,信息的处理完全都在本地进行,而且每个神经元内部的处理数据量都不大,传统计算机的CPU-内存瓶颈就不复存在。同时,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的控制方便快捷地相互沟通,每个神经元之间都直接联结在一起,只要接收到其他神经元发过来的脉冲信号,这些神经元就会同时作出响应。

  籍由这套运行机制,SyNapse芯片可以无需准备直接运行程序,实现了类似人脑的实时分布式、并行处理。IBM介绍说,这种认知芯片的长处在于图像识别、联想记忆、信息分类等模糊应用,与现行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互补。而在实验测试中,原型系统已经可以处理像玩”Pong“游戏这样复杂的任务,基本实现了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当然就目前来说它还是非常简单,单核脑容量仅与低等的昆虫相当。

  与人脑一样,SyNapse芯片只有需要它们的时候才会启用对应的神经元,其他神经元则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它的运行功耗只有70毫瓦—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进化:更强大的TrueNorth处理器

  2014年,IBM再次发布了它们的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了设计出拥有100万个神经元的“TrueNorth”芯片,晶体管集成度也提升到54亿个。TrueNorth芯片包含多达2.56亿个电突触,100万个神经元可以通过这些电突触联结在一起。

  与传统计算机用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衡量计算能力一样,IBM使用SOP(每秒突触运算数)来衡量这种计算机的能力和能效。TrueNorth芯片默认工作在0.8伏电压下,此时它每秒可以执行460亿次突触运算,而它的功耗仅为70毫瓦,一块小小的纽扣电池就能驱动。而要完成同等并行度的神经网络计算,传统计算机需要动用大型计算集群才能解决—两者的能耗尺度完全不可比拟。再者,TrueNorth芯片只有区区几厘米大小,和一块常规的x86处理器差不多,成本也要低得多。

  IBM向外界展示了TrueNorth芯片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它使用了以30秒每帧正常速度拍摄的十字路口视频,视频中包括行人、自行车、公交和卡车等,虽然只是原型程序,TrueNorth芯片已能够实时地识别出这些目标对象,准确率达到80%!相较而言,如果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来编程、执行同等的分析任务,那它的速度要比TrueNorth芯片慢上100倍,也就是根本做不到实时的识别,同时能耗却是TrueNorth芯片的一万倍!两者的差距完全是不对等的。

  人类大脑虽然强大,但它是单独的生物个体,两个大脑之间是无法直接通信的。在这一点上,TrueNorth芯片就充分展现了硅工业的优势:任意数量的TrueNorth芯片可以联结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大脑一样。这种能力显著超越了人类!而只要动用48枚芯片,就可以构建4800万个神经元的认知系统,其实际能力相当于一只老鼠的大脑。显然,芯片的数量越多,系统的运算能力就越强,你可以理解为智商就越高。

  2016年3月,美国劳伦斯.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宣布,向IBM购买一套搭载16个TrueNorth芯片的认知计算机。该系统共有1600万个神经元和40亿个突触,根据合同,IBM将给LLNL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包括模拟器、编程语言、集成式编程环境、算法和应用库、深度学习工具等等,这也是我们所知,非冯结构计算机的第一次应用。LLNL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借助这套平台,将神经突触架构、系统设计、算法及软件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或者说,是探索这套系统的应用边界。

  IBM的最终目标是能设计出包含百亿个神经元+百万亿个突触的超级芯片,同时将整套系统的功耗控制在1千瓦左右、体积在两升左右(10厘米×10厘米×20厘米),相当于人脑的尺度,而处理能力可以达到人脑的十分之一。

  TrueNorth认知计算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与人脑非常相似,TrueNorth的长处在于认知、识别、判断的能力,而密集计算能力就不是它的强项。在现行的神经网络计算系统中,一般是通过深度学习来获得人工智能,这样的系统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力,所以一般都是由GPU来完成,这也是近几年非常火热的GPU通用计算应用——当然,这种趋势今天仍然在继续。而像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设备,如果要执行人工智能相关的任务,就必须通过网络和远程数据库来获取结果。我们所说的GoogleBrain、IBM的Watson,其实都是这样的模式。

  而TrueNorth平台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态,比如它可以作为一个协处理器装进手机,从而高速、快捷地完成认知、识别任务,而消耗的电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IBM介绍中,目前在地球监测等科学研究领域,应用TrueNorth芯片可以获得理想成效。我们知道,科研机构会在地球各处、尤其是海洋中放置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监测温度、风力、地震波、大气压力、海浪、电磁辐射等各类参数,过去这些参数的处理最初是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低下、准确率低,现在则换成具有超强计算力的数据中心。但在具体的认知层面,还是需要由对应领域的专家完成。而借助TrueNorth认知系统,对于地球的监测可以实时地、自动地完成,显著提高监测的效率和结果,比如可以更准确地预报出长远的气候变动趋势,通过岩层和大气的参数、提早识别出地震,让人类拥有充分的应对时间。

  TrueNorth芯片的信号与大脑中的电脉冲高度相似,这一点让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仿真程序。IBM的科学家认为,用TrueNorth可以很好地处理人类感官的信息,比如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关键在于程序员能够为此进行编程,而这又涉及到对人类行为的仿真。我们所见一个非常现实的好处是:现在的电子假肢已经可以从人脑中直接获得脉冲信号,但传统的计算芯片无法实现实时的处理,若TrueNorth方案一旦获得成熟,那么这种电子假肢的灵活性,将超过人类所拥有的真实肢体—你可以获得千里眼、也可以获得顺风耳、或者变成大力神,而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个名词,就是“超人”!

  困难与挑战

  TrueNorth芯片展现了不可预知的未来,但很多传统的计算机专家对此并不看好。比如我们知道,无论Google Brain还是IBM Watson,它们的认知能力都基于机器学习,而机器学习都依赖于既有的经验,就像人类一样,从婴儿到成年,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拥有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才会形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现行的机器学习系统,都是通过超级计算机,在海量的资料数据中寻找关联、提出假设、记忆,据此得出答案,同时根据结果再学习—每一个这样的过程,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只有海量的计算才能够完成。其次,机器学习的算法必须经常调整,以此精确地模拟现实社会的情况,这种灵活的可编程能力,我们暂时还无法在TrueNorth芯片中看到。

  从硬件结构上看,TrueNorth的确是对大脑的高度仿真,而大脑的判断机理,又是基于深度学习而来,人类将多年学习的成果存储在大脑中的某处,需要时才调用出来—这一点,TrueNorth目前还是无法仿真。也就是说,它能够具有判断的能力,但无法将海量学习的成果存放起来,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

  对此,IBM的研究人员清晰地给出了答案:TrueNorth好比是大脑中的判断逻辑,而深度学习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计算机集群进行—比如,我们现在向IBMWatson提出一个关于疾病的问题,Watson会给出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我们并非医学专家,其实还是很难对此判定。而结合TrueNorth认知计算,系统会给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这就相当于,有一个世界顶尖的医学专家,可以随时听候你的差遣。

  IBM为TrueNorth发布了一套开发工具,当然对它的编程还是非常困难的—这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正如当年编程只能用汇编一样,发展到现在有了大量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库可用;随着时间的推移,TrueNorth的开发平台也会逐渐成熟。TrueNorth当前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非冯结构的计算机,实现了对人类大脑的精确模拟,在认知计算领域获得突破,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打下了基础。

  搭载TrueNorth芯片的未来机器人,可以在大街上认出你并喊你的名字,随着运算力的增强,TrueNorth机器人会拥有高于你的智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人类的知识库中,每一个机器人都是所有行业的专家,每一个机器人都和其他机器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惊悚的未来机器人世界—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到的一个名词,就是“天网”。

  前瞻:人类世界尚未做好准备

  对于技术的探索,是每一个科学家难以禁足的诱惑。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人类问造物者,为什么要创造我们?造物者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机器人大卫也有这样的疑问,人类的回答也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

  在众多计算机科学家中,比尔乔伊已经淡出世人的视野,他是SUN公司的创立者,TCP/IP栈、VI编辑器、SPARC处理器以及Java程序语言的作者,这位计算工业的达·芬奇,早在2000年曾发布一篇檄文:“未来为何不需要我们人类?”,他认为随着机器的智能化程度增高,人类对机器将会越来越依赖,最终离开了机器将无法生存。而机器最终将掌管一切。比尔乔伊最终退出计算机科学界,成为一名著名的反科技主义者。

  TrueNorth向我们人类展示这样的未来,但最终的开关,应该要掌握在人类的手中。这种模拟人类的认知计算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诱惑的同时,也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尽管诸如《终结者》、《我,机器人》、《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之类的影视作品相当多,但人类社会从来都没有认真对待,我们始终认为,具有意识、判断力的机器人只是科学幻想,永远不可能成真,机器人就是工厂里不知疲倦的机器手,我们从来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在街上向你问好,随时向你解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或者几分钟内给人类做一个高精密的大脑外科手术。

  文/张健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