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借壳引发行业资本大戏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顺丰
  • 发布时间:2017-03-01 14:48

  从今年年初吐露上市心声,到10月借壳鼎泰新材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短短数月,顺丰这架产业巨头插上了资本的翅膀。而对于纷纷逐鹿资本市场的快递行业来说,顺丰的上市将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

  169亿元借壳—2015年12月2日,艾迪西发布公告披露了与申通洽谈借壳一事。

  借壳—2016年2月28日,韵达宣布与复星集团、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东方富海、云晖投资等金融与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赴美上市—2016年9月30日,中通正式在美国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5亿元远超国内上市的三家“通达”企业。

  天天快递计划在2016~2017两年内上市……

  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值得如此关注。

  早年,顺丰掌门人王卫曾表示:“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然而如今,顺丰食言了。2016年10月11日,鼎泰新材重大资产重组获有条件通过,意味着物流巨头顺丰梦圆借壳上市。继圆通借壳大杨创世获批后,顺丰将通过募集80亿配套资金,资本大战正式开干。

  隐匿在无数“剁手党”背后的中国物流业,是一个疯狂而惨烈的行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史,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史、电子商务发展史,未来,也将在中国企业并购重组浪潮里完成它的生死涅?。

  借壳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场吞并和被吞并的资本大戏,才刚刚启幕。

  从2016年2月18日顺丰吐露上市心声,到2016年5月23日鼎泰新材发布重组预案,到2016年10月11日顺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短短数月,顺丰这架产业巨头插上了资本的翅膀。而对于纷纷逐鹿资本市场的快递行业来说,顺丰的上市将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战的武器是仓储、物流、加盟、电商、IT,那么未来大家的“弹药库”里将增加定增、并购、质押、EB等多种“资本武器”,传统物流业的七雄争霸,正式进入“产业+资本”立体火并模式。

  生死时速

  鼎泰新材拟置出原上市公司全部资产及负债(对价8亿)与顺丰控股100%股权(对价433亿)的等值股份进行置换。425亿差额部分来自向顺丰股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价为10.76元,发行数量39.50亿股。

  同时,鼎泰新材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定增募资80亿(发行价不低于11.03元,发行数量不超过7.25亿股)。主要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冷链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及物流信息技术研发、中转场建设等项目。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明德控股,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王卫,持股比例为55.04%。

  此次借壳方案亮点:

  一是方案几经调整,逐渐剥离金融业务,规避“史上最严借壳标准”。但调整又不构成对此次重组方案的重大调整,最终重大重组有条件通过。顺丰先后将旗下的金融资产剥离后借壳上市。

  2016年7月26日,顺丰控股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合丰小贷100%股权、乐丰保理100%股权和顺诚融资租赁100%股权,转让给明德控股或其指定的除顺丰控股及其子公司之外的第三方。转让对价7.16亿。

  2016年9月27日,计划置入鼎泰新材的顺丰控股,将向控股股东明德控股转让其持有的深圳中顺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31.80%股权及深圳市物流产业共赢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对价分别为2843.1万元、89.8万元。

  二是唯快不破。顺丰此次借壳,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在深交出问询函后,顺丰仅用5天就完成回复。就整个上市过程而言,顺丰借壳方案获得有条件通过,仅用时141天。如果回顾整个过程,你会发现顺丰非常“着急”—顺丰借壳加速、提速,很有可能是因为顺丰受到圆通借壳“大杨创世”的刺激,不甘落后。

  三是业绩承诺恐催生新“四大”。在此次方案中,顺丰承诺到2018年实现利润34.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2015年16.2亿元的两倍多,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此目标,也意味着顺丰的营业收入将在2018年出现大幅上涨,同时身处当下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我们可以大胆想象顺丰超过美国邮政、日本邮政、日本雅玛多和日本佐川急便的美好前景。所以,上市只是开始,不能松懈,顺丰上市之后的表现才是真正决定其能否成为新“四大”的关键,而这业绩承诺无疑对顺丰起了“督促”作用,时刻提醒其关心业绩表现。

  四是新富豪诞生。此次交易方案,顺丰的作价为433亿元,顺丰创始人王卫及其夫人的控股比例约为75.4%,交易完成后,王卫及其夫人的身价很有可能超过1500亿元。对比2015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分别以1905亿元、1384.3亿元、1117.6亿元位列前三。换言之,王卫很大程度上将成为继王健林、马云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富豪。同时,顺丰还有两家高层员工持股平台公司,两家公司考虑配套融资因素后持股比例分别为7.99%和0.06%,平台上的持股高层也有望跻身富豪行列。

  顺丰借壳仅用了141天,快于圆通的162天。在眼下的快递行业,谁上市速度慢,谁就有可能被人吃掉,资本之路夺命狂奔,谁都不敢懈怠。资本市场的举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顺丰在借壳上市之前,就有过一系列资本运作,自2008年8月成立后,尽管有代持的原因存在,但顺丰一直由王卫实际控制。

  2013年9月,公司以增资方式引入嘉强顺风、招广投资、元禾顺风及古玉秋创四个战略投资者。

  2015年12月,顺丰以增资方式又引入顺达丰润和顺信丰合两个员工持股计划,使得员工持在总股本的占比达到10%。深圳前海自贸区成立后,顺丰在前海自贸区成立了顺丰控股.顺丰控股发起人之一—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是2015年12月成立的。

  残酷游戏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标杆,顺丰以“直营模式+自有机队+信息技术”三枚重炮称雄市场。

  2015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73.08亿元,同比增长23.7%,公司快递相关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16.5%;实现快递票数19.69亿票,同比增长22.3%。2016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22亿元,快递票数5.32亿票。

  目前,顺丰的业务板块已相当丰富,涵盖了快递、仓配、冷运、供应链、重货运输及金融等业务,此次顺丰上市,将为顺丰的开疆辟土提供充足的弹药。同时,其定增用途,中间也暗含着未来的布局和战略,相信各家快递公司都会仔细分析。

  一是布局航空运输。此次定增募资主要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冷链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及物流信息技术研发、中转场建设等项目,顺丰依靠对航空机队、机场以及冷链等高端业务的布局,形成行业壁垒,丰富快递渠道,力图甩开国内其它竞争对手。

  二是提升全球化网络水平和IT技术。目前与国际快递企业相比,顺丰的这两项都不占优势,而这两项正是快递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资源。同时,想在国际市场上与盘踞多年的国际快递巨头“抢食”,无异于与虎谋皮。相比半世纪之前的市场空缺期,现在市场准入成本更高了,基本运作和后续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如果说摆在顺丰面前的这些是难题的话,上市无疑为其提供了一剂良方。

  从美国、德国等快递发展成熟的国家来看,自有货运机队是快递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统计数据看,全球前三大快递公司,UPS、FedEx、DHL的货运机队规模分别为649架(其中自有237架,租用412架)、648架和420架。

  快递行业将进入稳健发展期,初步测算,未来5年,行业复合增速在23%。行业格局方面,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快递市场从1960年以来就呈现寡头垄断格局,CR4持续保持在95%以上。2015年,FedEx和UPS在美国快递市场的市占率为45.2%和29.8%,集中度相当高。

  相对而言,中国目前行业内前四大快递企业圆通、申通、顺丰以及EMS市占率总和仍未达到60%,随着几家快递龙头企业纷纷通过借壳等方式登录资本市场,凭借募集融资、获取授信等资金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扩充市场份额,未来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将是大势所趋。

  五霸角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血拼。

  快递业,如果说以往是几大产业集团军的海陆空运力对垒(天网、地网、信息网),那么如今大家已经全面升级,插上资本翅膀进入核武时代,大举火并。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人吃掉,没有第三种选择,谁先获得大笔融资,谁胜出。

  如果仔细想想,中国国土版图巨大,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综合了疆土版图、南北地域、国民性格、产业逻辑等等方面,任何一个产业的进化史,都暗藏着战国七雄、三国演义、民国军阀混战、国共内战的故事影子—有时候,一个现代产业的进化史,比武侠小说的戏码更好看。

  上市之后,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会更加激烈,小企业会生存更难。接下来就会有大的企业兼并小企业,带来行业重组等。

  在快递行业,对于争霸快递江湖数年之久的“通达系”(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来说,IPO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其中,圆通领跑上市潮流,韵达、申通也或将在年内完成借壳,中通赴美上市也有了最近进展。

  除此之外,百世也有动作,加上此次的顺丰上市—至此,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几大民营快递企业都在积极向抢滩资本市场。

  一场行业的崭新变革正在开启,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由蛮荒式向标准化转型,谁将在日后的资本市场棋高一着,吃瓜群众们翘首以待。

  下面就具体来表一表各家的资本运作之路:

  圆通175亿借壳“大杨创世”—2016年7月28日,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上市通过获得证监会通过,创造了中国快递业的历史,回顾整个圆通借壳上市历程,只有短短的4个月。方案中,大杨创世拟以12.34亿元向蛟龙集团和云锋新创出售其全部资产,拟通过向圆通速递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作价175亿元购买圆通速递100%的股权。

  申通169亿元借壳“艾迪西”—2015年12月2日,艾迪西发布公告披露了与申通洽谈借壳一事。

  韵达货运借壳“新海股份”—2016年2月28日,韵达宣布与复星集团、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东方富海、云晖投资等金融与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中通赴美上市—2016年9月30日,中通正式在美国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5亿元远超国内上市的三家“通达”企业。

  天天快递计划在2016~2017两年内上市。

  百世汇通近期完成了第六轮融资,融资规模高达7亿美元。

  快递市场一直像龙卷风般向上飚升,卷起的体量越来越大,输血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三通一达”通过网络优势占据市场,但同时快递企业为了争抢客户开打价格战,最终导致多数快递企业进入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状态。对于这些快递公司来说,尽快通过上市获取资金,打开融资渠道,拓展行业市场,是当下最迫切的需求。

  考虑到国际快递业的发展和集中度,目前国内的快递行业,一定会走上并购重组整合、激烈厮杀的路线。大胆预判一下,随着中国快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行业集中度将会迎来一次显著的提升,最终也将会形成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市场将会留下3~4家大型快递公司。

  巨头产业链

  2016年,是各家快递巨头补充“资本弹药”的关键一年,补充完成后,马上干仗。具体怎么干法?我们来看看快递产业链的格局:

  国内快递市场按快递活动属性来分,大致可以分为电商快递市场(B2C、C2C)和商务快递市场(B2B)。商务快递(B2B)属于快递行业高端细分市场,主要由顺丰控股、EMS两家把持。

  在低端市场(C2C),上游电商强势压价—尽管快递行业CR8一直保持在80%左右,但是CR4却从2009年的77%下降至2014年的50%,行业龙头竞争激烈,二、三梯队后劲十足。激烈的内部竞争加之受上游电商的强势压价,行业利润空间遭受挤压。

  中端市场(B2C),B2C电商建立自营快递—B2C电商自营浪潮起始于亚马逊,各大B2C都在这块“痛点”上下功夫,比如:京东、苏宁、易迅等。电商自营物流由于相对于第三方快递公司在仓储、信息、资金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而能够获得超速发展,并且能够提供更快时效、更高质量的快递服务。

  高端市场(B2B),国际巨头虎视眈眈—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目前占据中国国际快递市场75%的份额,谁都知道中国快递业是块肥肉,FedEx、UPS、嘉里大通、雅玛多和欧西爱斯等都不会手软。

  快递行业“战国”时代已经来临。走过2016,各家快递巨头将如何运用手头资本,又将如何在产业链上干仗,是接下来的重点大戏,我们来分析下大家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大举并购、大打出手:

  一是上游智能装备。快递产业链上游为快递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所需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仓储设备、运输工具和末端配送设备,尤其是集成化系统供应商,将受益于快递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需求红利。

  二是生态圈建设。目前,国内已然有了不同样式的商业生态圈,菜鸟+通达系式的,顺丰+央企财团式的,开始了产业资本弹药的比拼,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要想在全新的竞赛场地脱颖而出,需要使出浑身解数。

  三是快递电动化。快递车电动化趋势将按照如下路径演化:微卡/客—轻卡/客—三轮/摩托—中重卡,预计未来5年四轮电动快递车将迎来爆发增长。

  四是智能快递柜。各大快递公司除了面临持续扩大的人员配置缺口,人力成本也将持续水涨船高。基于此,快递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主要涵盖无人机、众包及智能快递柜三种模式。在国外,智能快递柜模式,基于物联网,能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快件已有10多年历史,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智能快递柜进社区将成为趋势。

  五是众包物流。原本需要职业快递员配送工作转交普通人完成,众包配送员可在众包平台上抢单(类似滴滴与Uber),完成配送获得收益。

  2016年,是中国快递业资本大战的元年,身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你将目睹一次完整的“产业+资本”立体式的产业大战,不仅快递行业的人需要关注,甚至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应该仔细剖析其未来打法。

  以日本快递业为例,鼎盛时期有153家企业乱战,最终在惨烈的兼并重组过后,只剩下20多家,并最终形成三大快递公司(雅玛多、佐川急便、日本邮政集团)寡头垄断的格局。

  如何将多种资本运作手段有机组合,在产业链上将竞争对手吃掉,这将是动人心魄的故事。

  文/淼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