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汤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新战士,游击战争
  • 发布时间:2017-03-07 11:08

  “我要亲自送麻晓立回家。”战斗刚刚结束,周纯全就急匆匆说道。

  麻晓立是刚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的新战士,年龄才16岁。在东高庄他要入校的时候,负责招生的嫌他年龄太小,不想要他。他充满稚气的脸上急出了一层汗,腔调高了起来。周纯全听到动静后,踱着步子走了过来。一了解,原来他的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他痛恨日本鬼子,所以要求参加八路军。周纯全看他可爱的样子,就把他留了下来。让他一边当通讯员,一边参加抗大的学习。周纯全喜欢文体活动,用两片秫秸篾子就能吹出一首首歌曲来。麻晓立两眼放光,要跟校长学习,但总吹不成腔调。看他着急的样子,周纯全就会呵呵笑起来。

  面对现实形势,周纯全提出了边战斗边学习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让教学和战斗结合在一起。这次周纯全指挥抗大一分校直属团队又参加了铜井战斗,经过一夜激战,拔掉几处据点,还缴获了敌人不少武器。

  周纯全说完上面那句话后,又摩挲着麻晓立缴获的丹麦造九二式重机枪,神情更加凝重起来:“你说说,这孩子才来这么短的时间就牺牲了,他的爷爷知道以后还不知有多么伤心,所以我必须去看看老人,安葬小麻……”

  麻晓立是连顶村人,当周纯全和战士们把他运回来的时候,看到唯一的孙子已经成了这个样子,老人家的眼泪不断线地流下来。

  天气很热,应该马上安排下葬。要安葬,前面需要有一个哭丧仪式叫泼汤。当地的风俗是在村前或村头田地里的土地庙前树立一个死者灵牌,由主持的人引领挑着米汤罐子到牌位前烧纸、浇汤,本家的同辈和晚辈们跟在队伍后面嚎啕并跪拜,目的是使死者在黄泉路上不受饥饿,也用迷魂汤堵住鬼神的嘴巴,让亡人升天后顺利进入天堂。

  同来的人感到有些为难,把眼光都转向自己的校长。

  周纯全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尊重老乡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块参加这一仪式,送我们的战友麻晓立同志上路,让他一路走好。”

  “使不得,使不得,”麻晓立的爷爷一边摇头一边又留下了眼泪,“他这么个小孩子,怎么能让年龄比他大的上级同志去泼汤呢。使不得,使不得。这都应该是小辈们的事情,可不能让上级同志做这事儿。”

  周纯全说:“老人家,我35岁,麻晓立同志16岁,我只是比他大19岁,他是我的小弟弟,算是同辈,完全可以啊。”

  沂蒙山区的泼汤仪式,一般需要重复多次,最隆重的是送七顿汤,就是重复七次。经过商量,决定为麻晓立送七顿汤。主持者在前面挑着盛着小米汤的瓦罐,向土地庙前设立的麻晓立牌位走去。周纯全他们排队随着人们来到麻晓立牌位前跪下来,主持人用勺子从瓦罐中舀出米汤泼到地上,帮忙的人点着纸钱烧一次。然后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人们略事休息后,把锅里的米汤再装一些到罐子中,再重复下一次的泼汤仪式。

  第二次跪下的时候,周纯全感到了困难。他曾经受过伤,腿脚不是太灵活。原来他非常喜欢足球,伤好后再也不能上场了。这次为麻晓立送葬,他往地上跪的时候,双膝会不听指挥猛的接触地面,磕得膝盖生疼。要站立起来,又很难把膝盖挪离地面。但他坚持着,只是动作比别人略微缓慢一些。通讯员想过来帮他一下,被他瞪了一眼,使劲拨拉到一边去了。

  到第七次跪到地上的时候,周纯全感到实在有点坚持不住了,膝盖处钻心疼,两条腿好似连四两劲也没有了。他抬头看了一下麻晓立的牌位,眼前好似又出现了他跟自己学习吹秫秸篾子的着急样子。他眼角再次湿润起来,深深吸一口气,把所有的劲都攒到两条腿上,双手先按在身前的地上,身子使劲往前倾着,先慢慢抬头,接着开始把膝盖使劲挪离地面,然后一点一点往起直腰,费了一番劲,总算是站立了起来。

  按照惯例,送汤结束后,所有参加人员要在主家就餐。但周纯全和战士们却要告辞了,麻晓立的爷爷拉着他的手说:“咱家里穷啊,就是一顿粗茶淡饭,现在已经晌午歪了,不吃饭怎么行!”

  周纯全握着老人家的手:“大爷,咱们的队伍有纪律啊。我们能来为自己的战友送最后一程,表达我们的哀思就行了。大爷,也希望您节哀啊。今后有什么困难,及时向咱们的队伍反映,向地方上的同志说也一样。大爷,我们走了。”

  周纯全带着自己的这几位学员向东高庄走去,参加送葬的人对他迈动着僵直双腿的背影看了很久、很久……

  山东 高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