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进攻徐州时,一个大队的兵力在杨家山受到国军一个排的顽强阻击。鬼子司令部下达死命令,必须在半天之内拔除这颗钉子,让后续大部队顺利通过山隘。
国军排长刚从黄埔毕业,血气方刚,勇猛如虎,隶属中央军编制。上峰给他的命令是死守杨家山,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等到援军到来。鬼子倚仗兵力与武器优势,气焰嚣张地发起一波又一波冲锋都被守军打退。半天已过,杨家山的守军巍然不动。鬼子火气攻心,调派飞机、大炮轰炸,却仍然无法攻下山头。
第二天,鬼子增派部队和飞机,对杨家山进行地毯式轰炸,守军伤亡惨重,却个个视死如归,奋力抵抗。又一天过去了,杨家山仍安然无恙。战至第三天,守军已伤亡过半,更要命的是弹尽粮绝,而援军迟迟未到。打红了眼的国军排长端起刺刀对战士们说:“鬼子上来,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大家做好了白刃战准备。
鬼子进攻了,整个山野一片吼叫声。国军排长站在战壕口,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大吼一声:“弟兄们,预备——”
突然,山头后面涌上一支新四军队伍,密集的火力打得鬼子潮水般后退。新四军排长对国军排长说:“你们的援军被鬼子堵在路上自身难保,师部见我排正在附近执行任务,命令我们火速前来增援。”
有了新四军的增援,形势逆转而上,国军不仅得到了粮食弹药补充,而且有了打游击战出身的友军的战术支援,更加士气高昂。新四军排长让大家迅速改进防御工事,将原来的直沟式战壕挖成壁凹掩体,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时,战士们可以顺势蜷缩在壁凹掩体内。
鬼子的飞机向杨家山倒土豆般地扔下无数炸弹,山顶都被削矮了一米,战壕里落下的尘土一脚踩下去淹至膝盖。轰炸停止后,鬼子狂叫着发起冲锋,从掩体里钻出来的守军迎头痛击,打得鬼子丢盔弃尸。
半夜过后,鬼子发动偷袭。几名端着刺刀的鬼子摸到了新四军排长背后,国军排长发现后,大吼一声,抱住新四军排长就地一滚,躲过了鬼子的刺刀,而国军排长的手臂却被刺中。战士们迅速开枪将鬼子击毙,接着用手榴弹将爬上山头的鬼子轰了下去。
打到第四天,鬼子见无法攻克杨家山,只得撤退。守军见鬼子走了,相拥欢呼。国军排长见新四军排长手里举着“满地红”军旗,严厉要求他放下,只能让青天白日旗飘扬在杨家山的山头上。新四军排长不肯,国军排长用手枪顶着他的胸口说:“我数到五,如果你不放下你们的军旗,我的子弹会教你放下!”
新四军排长岂非软蛋,他也用手枪顶住国军排长说:“我也数到五,如果你不放下枪,我的子弹会教你放下!”
双方战士见这阵势,个个惊呆了,却又不敢上前劝阻。两个排长口里同时数着:“一、二、三、四、五!”
“砰!砰!”两声枪响,国军排长与新四军排长同时倒地。见此,国军纷纷后退,让新四军军旗插在山头。双方将两名排长就地安葬,竖碑离去。
解放后,当地政府组织民众在杨家山修建了烈士陵园,并种植了四季常青的柏树。
这年春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撑着拐仗,提着篮子,里面装有两份祭品,颤栗地爬上杨家山。老人首先来到新四军排长墓地摆好祭品,用衣袖擦去碑文上的泥土,“杨大虎烈士之墓”清晰可见。老人再来到旁边的国军排长墓地摆出祭品,也用衣袖擦拭碑文,露出“杨小虎之墓”。老人慢慢爬上山头,凝视着两块耸立在山花丛中的墓碑,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广东 刘庆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