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焦点在哪里

  2017年1月,麦当劳表示已同意将其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的主体以21亿美元(20年期)出售给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私募企业凯雷集团。

  2月16日,总部位于北京的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向中国监管部门提出申诉,认为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之举可能会伤害员工和消费者。该公司的名字也曾出现于中国企业起诉苹果和可口可乐公司的案例中。

  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举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商务部会否接受第三方申诉

  吴辉(贸易法相关律师)

  中国商务部有权把第三方的申诉意见考虑在内。和君创业方面预计,此次申诉的审议需要至少两个月。该公司表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并不代表特定企业,而是“一般性”地保护国内品牌免遭强势外国公司的侵害。

  据其提供的资料显示,麦当劳占有中国快餐汉堡市场的53%,按照交易条款,麦当劳将对在华销售收取6%的特许使用费,而全球比例是3%,因此麦当劳涉嫌滥用其主导地位牟取高于平均水平的特许使用费。

  和君创业没有要求商务部阻止该交易,但力主予以严密审查并采取措施防止麦当劳滥用其在中国快餐汉堡市场的主导地位。申诉书称,随着麦当劳榨取高额特许使用费、合作伙伴利润降低,设法省钱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降低乃至消费者的健康堪忧。

  无论是中国商务部还是美国商务部,此前都有接受第三方申诉的先例。

  2012年8月,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和重庆大全新能源,这4家占据中国多晶硅产业80%份额的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受理了这一申诉。4家企业认为,欧盟对华多晶硅出口存在倾销行为,使国内行业受到冲击,损害严重,面临生存危机。

  2012年10月,在美国商务部公布对进口中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终裁后,美国太阳能公司SolarWorld再次向其提交申诉,要求扩大征税范围,要求对利用第三方产太阳能电池、在中国组装的太阳能组件征收关税。

  因此,根据国际惯例,和君创业有权向中国商务部对此次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提出申诉,关键在于中国商务部是否接受,并启动调查。

  截至目前,没有官方消息显示中国商务部已接受此次申诉。

  参考可口可乐案例,集中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元庆(公司法相关律师)

  2008年9月3日,大型果蔬汁生产商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179.2亿港元(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当时各界人士认为,这起案例会是中国首部反垄断法出台后实施外资并购政策的标杆,对以后国际企业并购案例将产生指导性影响。

  可口可乐公司于2008年9月19日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递交申请材料,商务部经过半年审查,最终于2009年3月18日正式宣布禁止这一收购行为。

  商务部对外宣告,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从市场份额及市场控制力、市场集中度、集中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该案例进行了审查。

  经审查,商务部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上述限制竞争效果。

  此外,集中还将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可口可乐这个案例对于本次麦当劳的案例具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麦当劳与可口可乐一样,在其经营的市场上,占有着绝对的市场份额。麦当劳出售特许经营权,将对其声称的“非正式在外就餐”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由于高额的特许经营费用,经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及员工待遇势必受到相关影响。

  国外劳工组织可能成为“拦路虎”

  炎阳良(国际商务研究者)

  最先对此次麦当劳中国业务出售行为提出质疑的,是美国一个名为“服务雇员组织联盟”的劳工组织。该组织称,这笔交易可能导致麦当劳在中国的12万名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变差。

  2月中旬,香港职工联盟会提出警告,麦当劳高达21亿美元的中国、香港业务出售可能会给香港工人的薪资带来严重影响,这一潜在交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目前麦当劳香港地区员工的薪资水平也只略略高于香港最低水平的32.5港币时薪,而在其他麦当劳出售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经销商总会承受巨大压力,因此他们给员工提供足够的薪水变得越来越难。

  美国和欧洲的工会组织曾在众多跨国并购、出售案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据调查,欧美企业并购失败的十大原因中,有八项直接或间接与劳工组织、人力资源有关。

  事实上,企业并购因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主,除可能对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影响外,公司员工对其原有法律地位可能的变化和劳动条件可能的变更,更成为一种普遍的担忧。

  1992年11月,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购买了秘鲁国有Hierro铁矿公司98.4%的股权。该铁矿本已濒临倒闭,但从被收购伊始,当地各种名目的罢工示威便成为公司继续经营发展的困扰。

  2016年3月13日,美国黑石集团宣布将以65亿美元向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出售旗下的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公司。2016年4月,黑石集团下属的某工会负责人致信美国财政部长,要求由财政部领导的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调查此次交易。此后更新消息称该工会人员收回了要求。

  麦当劳此次计划出售中国业务,国外劳工组织可能会成为“拦路虎”。至于出售行为对于员工究竟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更慎重缜密的分析。

  与出售特许经营权或与资金压力有关

  林奇力(职业经理人)

  此次出售中国地区业务,麦当劳被质疑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打包销售特许经营权会提高未来20年经营者的经营成本。

  中国大陆、香港和韩国属于麦当劳的高增长市场,即发展速度较快,有较高特许经营潜力的市场。目前在中国的麦当劳门店多采用直营方式。截至2015年,只有超过30%的餐厅由被特许人持有和管理,被特许人为52位。

  自2013年以来,麦当劳在营收、利润上持续下降,因此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2016年7月,麦当劳公布了当年第二季财报,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9亿美元,包括战略费用总计每股亏损0.20美元。因此,外界很容易将资金压力与出售特许经营权关联起来。不仅是中国市场,麦当劳还计划出售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特许经营权,为期20年,两国特许经营总值预计超过4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业特许经营条例的规定,特许经营就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的经营活动。同时,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显然,在中国市场,麦当劳是符合以上条件的。但是其被质疑的关键点并不在此,而是在那70%的直营店。这些门店目前不用缴纳特许经营费,但在中国业务被出售后,它们将不得不在未来20年里,分担21亿美元的成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