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桌面平台游戏能力大比拼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移动,桌面平台,游戏,能力
  • 发布时间:2010-12-02 13:54
  我们在上期对主流移动显卡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测试,不过依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测试到高端的移动显卡,因此没能将高端机型的游戏性能展现给大家;另一方面是测试之后我们冒出了一个想法,同时恐怕也是很多对游戏感兴趣的朋友的共同疑问:用笔记本电脑玩游戏,与用台式电脑玩游戏,到底有多大区别?尤其是桌面显卡与移动显卡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性能差距,这也是近期许多读者给我们来信所想要了解的问题。

  没错,想得到的是,将笔记本电脑拿来与台式电脑比性能,其结果就像将台式电脑拿来与笔记本电脑比便携性一样毫无悬念。只不过,胜负与胜多胜少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两个问题,就像我们在打听一场重量级足球赛事的胜负之后,基本上都会加上一句:“赢了几个?”我们现在想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

  当然了,将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的性能进行比较和量化,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难题。不过有意思的是,笔记本电脑(或者说移动平台)和台式电脑(或者说桌面平台)在高中低档次划分上有些步调一致,基本上都能够以4000元以下、4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因此,我们就能通过低、中、高三个档次的依次对比,来看看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之间的游戏性能到底有多大差距,而我们的重点将放在显卡的性能对比上。

  由附庸到娱乐核心

  移动GPU发展小传

  不要着急着开始,在揭开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娱乐能力差多少这个谜底之前,我们先来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实:与桌面平台不同,移动平台娱乐能力最核心部件—移动显卡最开始只不过是笔记本电脑的一个无关紧要的部件而已,在应用中的地位远非现在的可比。而当时间指针转动到距离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OSHIBA T1000登场25年、距离NVIDIA公司推出GPU的概念11年、距离NVIDIA发布第一款移动GPU—GeForce2 Go 100 10周年的今天时。显卡(显示核心)已经成为决定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否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了。

  这些变化,都是在悄然的进行着,但影响却并非止步于GPU本身。当这些变革隐隐袭来时,随之带来的是笔记本电脑的娱乐属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进而观念上逐步得到市场的接受。

  未来不易探寻,过去却可追忆—追溯笔记本电脑25年历程中是怎样由一个纯粹的商业工具演变为个人娱乐终端会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过程,而经过这个过程,才能够更为清晰地明白,我们不是一时兴起要找到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之间的娱乐差距。

  史前蛮荒期

  11年前,桌面PC经过长达5年的显卡混战最终由GeForce 256宣告了GPU时代的来临。而在此之前的笔记本电脑领域,尚无明确的“显卡”概念,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都运用各自不同的视频控制单元处理视频信息,此时的视频图像处理,是为了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正常使用,羸弱的性能让它完全黯淡在笔记本电脑核心部件之外。1990年以前,用户对于高品质视频的渴望就是拥有一台的彩色显示屏幕。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芝在推出拥有VGA分辨率、彩色10.5英寸STN屏幕的T5200c的时,在业界所引发的震撼效应了。那时的笔记本电脑,还是高端专业人士的高端专属品。早期的用户,注重的是笔记本电脑的实际效用和工作属性,各大厂商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如何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满足笔记本电脑在运算能力上的提高。这是技术使然,但同时也是用户与市场需求使然。

  移动GPU新世纪

  20 0 0年,“移动”逐渐成为电脑硬件业界大势所趋,笔记本电脑开始全面挑战传统的桌面PC。NVIDIA公司也正是在这一年,正式发布了第一款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GPU—GeForce2 Go系列,这距离它自己提出GPU概念仅仅相隔一年。有趣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英特尔刚刚推出了奔腾4处理器。基于NetBurst架构、以追求运行频率为主要目标的奔腾4,其移动版Pentium 4-M因为较大的能耗和发热问题而受到市场和客户的广泛批评。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英特尔才重启炉灶,针对移动处理器市场重新推出了Pentium M处理器,并在3年以后最终成就了在移动芯片组领域最为人熟知的“迅驰(Centrino)”品牌。

  2001年,NVIDIA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ATI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动GPU—Mobility Radeon系列,将两家公司在桌面PC的战火延伸到了笔记本电脑领域。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在新世纪的头几年给笔记本电脑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气象,特别是许多笔记本厂商希望借这些移动GPU打造“独显笔记本”的市场印象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早搭载GeForce2 Go系列或者MobilityRadeon系列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了东芝的Satellite 3000系列、戴尔的LatitudeV70 0系列、联想的昭阳V系列、华硕L3800系列等,这些笔记本电脑普遍搭载了Pentium Ⅲ-M或者Pentium 4-M处理器,256MB或512MB内存,其GPU搭载的显存均在16MB至32MB之间,早期版本还是使用SDRAM作为显存。这些现在看来十分简陋的配置却让当时笔记本电脑的娱乐属性有了质的变化。当《极品飞车》这样当年的指标性3D游戏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时候,代表的是一种观念的巨大转变—笔记本电脑原来不光是冷冰冰的“劳动工具”,也是可以用于娱乐的!

  不过,这些早期的移动GPU也遇到了如Pentium 4-M一样的问题—性能瓶颈、散热问题、功耗对笔记本电脑续航能力的挑战等等,这使得当时笔记本电脑的娱乐体验与桌面PC平台依然有着云泥之别。

  走向前台

  当时间来到本世纪第一个10年末端的时候 ,移动显卡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解决了功耗与性能之间难以寻求的平衡之后,整体效能有了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过度到了“全民娱乐”的时代,早在2004年就有厂家打出的“娱乐型笔记本”、“游戏型笔记本”旗号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笔记本电脑细分市场。

  正如所有市场进入后竞争时代都会出现市场划分细化、厂商战略差异化一样,随着笔记本电脑市场饱和度日趋提高,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近日就发表的报告称,尽管受到全球经济回暖的利好刺激,2010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将达到2.095亿台,比去年的1.669亿台增长22.5%。但这22.5%的增速将是未来5年的最高值,预计今后4年笔记本市场的增速都不会超过22%。在这样一个日趋饱和的市场中,走差异化战略道路、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就成为了所有厂商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上网本、平板电脑的出现的实质也是对这种市场细分化、个性化的一个反应。而对于传统笔记本电脑来说,大力引入娱乐元素,甚至更向下细分出“影音本”、“超级游戏本”、“高清本”等概念就成为应对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市场生态的重要手段。而移动显卡也完完全全地进入到笔记本电脑核心部件的核心阵容当中。此时的移动显卡,不仅游戏性能有了飞跃,物理加速、通用计算等等都扩充了它们的功用,更为关键的是,厂商研发设计产品、用户选购机型以及实际使用当中,移动显卡都成为必须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难以直观地知道移动显卡与桌面显卡的差距,也难以清晰地认识到笔记本电脑与桌面机型在娱乐方面的差距,所以,接下来,我们将要开始的是前所未有的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娱乐能力大对决。

  对决,从低到高

  如前文所说,正是因为发现桌面PC与笔记本电脑在以售价为基准的定位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所以我们才会设计这样一个不算太严谨,却非常直观与实用的对决擂台。整个对决的过程将按照低、中、高三个档次进行划分,每个档次的移动平台选取这个价位段最具代表性的组合,譬如Core i3与Mobility Radeon HD 5450,与之对应,桌面平台也选取这个价位段最具代表性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这两者之间在定位上是一一对应的,低端部分选取的都是各自领域入门级定位的产品,中端与高端亦然,但具体到显卡型号与规格,却并非完全相同。那么每个定位都有着哪些热门产品,它们之间在规格上有什么差距,最后选取的是哪一款产品呢?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我们会在分析测试结果之前告诉大家。

  低端平台

  在中低端移动平台当中,采用了AMD移动处理器的机型数量相比之前大大增加了,不少的AMD Athlon Ⅱ X2处理器出现在了4000多元价位的机型当中,并多是AMD Athlon X2 P320/P340,间或也会发现一些AMD Turion Ⅱ X2P520等的身影。总体来看,AMD处理器在这个区域当中的型号不算多,分布也并没有太过明显的规律。一般而言,出货量较大的品牌会选择AMD Athlon ⅡX2 P320,而一些讲求性价比的机型也会青睐AMD Turion X2 P520。

  在这个区域当中,Intel的Core i3依然是占据着优势地位,采用Core i3的机型依旧是中低端的主流。目前市售机型中常见的Core i3处理器多为Core i3330M、Core i3 350M和Core i3 370M。实际上除却超低电压版之外,Core i3处理器也就这么三四个型号,目前比较少见的也就Core i3 380M一款而已。这几款Core i3处理器规格大致相当,主频方面拉开了一定距离,处理器性能有一些差距,但是如果就整体性能来看的话,差距并不算太明显。所以从分布上来说,这几款处理器也没有太多的固定规律。

  回过头来看看桌面领域,入门级市场的状况与移动领域恰好相反,这个区域AMD占据着优势,它的AMDAthlon Ⅱ X2 245/250至AMD Athlon ⅡX3 440都是热门产品。Intel则依然是Pentium E5400打主力。

  移动显卡在中低端领域的产品很多,型号相对也比较复杂,大体上来看,NVIDIA与AMD属于旗鼓相当的状态。NVIDIA方面,GeForce 310M是最为普遍的型号,而近期GeForce 415M也开始在市场中较多地出现。AMD方面更为复杂一些,主流是Mobility Radeon HD5450/5470,也有一些Mobility Radeon HD5430/530v等更低规格产品,部分机型还采用了上代产品Mobility Radeon HD4330/4550等。这种几代型号同时出现的情况是笔记本电脑特有的现象,移动显卡的新旧交替总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对来说,桌面领域就要清晰得多,NVIDIA的GeForce 210与GeForce GT 220、AMD的Radeon HD 5450/5550就统御了中低端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仅仅是从这寥寥数款产品的测试数据当中,我们其实就已经可以得到一些规律了—越是低端定位,桌面显卡与移动显卡之间的差距越小。最小的差距在Mobility Radeon HD 5450与Radeon HD 5450、GeForce 310M与GeForce 210之间,并且是移动显卡领先桌面显卡10%以上。而到了GeForce GT 415M与GeForce GT 220之后,桌面显卡就领先于移动显卡了,这时的差距就已经在50%左右了。

  中端平台虽然我们看到中高端移动平台出现了一些AMD的身影,譬如说AMD Phenom Ⅱ X4 N930/N940,但这个区间依然是Intel的Core i5处理器的天下。Core i5处理器有Core i5 400M系列与Corei5 500M系列,其中Core i5 450M与Core i5 520M是其中的主力型号,大多数的中高端笔记本电脑都会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从价位来看,定位高性价比的机型会将价格控制在5000元左右,并提供Core i5 450M;而以高性能为诉求的机型则会选择Core i5 520M或者Core i5 540M,以带来更好的整体性能。桌面领域虽然也有多样的产品可选,但最热门的产品依然简单清晰,这是市场洗涤的结果。Intel方面,千元级的Corei5 750/760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AMD方面,AMD Phenom Ⅱ X4 955/965与AMD Athlon Ⅱ X4635/640则算是出货量较大的。

  中端领域,移动显卡“两代同堂”的情况有所缓解,NVIDIA与AMD在这个区间的产品非常丰富,定位也比较的清晰, 很好进行梳理。NVIDIA方面,随着GeForce 400M系列的逐渐铺开,GeForce 300M系列虽然还有少量的GeForceGT 3 3 0M预装到一些机型中,但GeForc e GT425M/445M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GeForceGT 445M,已成为中端高性能游戏机型的首选之一。AMD方面,中端领域已经全面升级到了Mobility Radeon HD 5000系列,其中主力型号是Mobility Radeon HD 5650。中端领域,没有任何一款AMD的移动显卡有Mobility Radeon HD 5650这么常见,几乎任何一款定位高性能的搭载AMD移动显卡的中档机型,都会选择Mobility Radeon HD5650。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看到Mobility RadeonHD 5730的几次出镜,但Mobility Radeon HD 5750、Mobility Radeon HD 5770就基本是稀罕事物了。

  中端定位下,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在游戏性能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GeForce GT445M、Mobility Radeon HD 5730与GeForce GTS450、Radeon HD 5750之间,在所测试的四款游戏平均帧数的对比上,甚至达到了一倍左右的差距。这种状况也进一步验证了一个规律:定位越高,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游戏性能差距越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移动平台也并非惨不忍睹,在中高画质设置下,四款测试游戏都达到了40fps以上的帧数,运行流畅,游戏性良好,可以带给玩家很好的体验。所以,在帧数与效能上,中端移动平台相较桌面平台差距较大,但就部分3D游戏的体验来说,两者相差并不悬殊。

  高端平台

  与中端和低端平台有所不同,英特尔在高端市场上完全占据了主动,特别是在高端移动处理器方面,更是处于没有对手的大好形势,这从高端笔记本电脑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英特尔平台就能看出来。具体来说,英特尔针对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推出的移动处理器属于Core i7系列,其中4核心Core i7 700系列在顶级笔记本电脑上最常见,绝大多数性能强劲的大尺寸游戏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了Core i7 700系列(例如华硕G53/G73等)。Core i7 600系列虽然采用了最新的32nm制程,但性能表现一般,因此在市场上比较少见,而规格最高的Core i7 900系列在市场上也不多见,只在Alienware M17x之类的少数发烧级游戏笔记本电脑上出现过。桌面平台方面,英特尔依然是以Core i7系列为主力。不过从规格表不难看出,桌面平台Core i7系列处理器的硬件规格要明显高于移动系列,主频甚至要高出一倍左右,只是功耗方面的差距也在一倍以上。

  与移动平台英特尔一枝独秀不同,桌面平台方面AMD凭借AMD Phenom ⅡX6系列与Core i7系列在市场上博弈,尤其是最高端的AMD Phenom Ⅱ X6 1090T在中高端市场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显卡方面依然是AMD和NVIDIA的对台戏,两边的主角分别是Radeon HD5800(桌面)/Mobility Radeon HD 5800(移动)系列和GeForce GTX 400(桌面)/ GeForce GTX 400M(移动)系列。

  相对来说,Mobility Radeon HD 5800系列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不但由于上市时间早,相关机型更为丰富,而且目前最强的游戏笔记本电脑Alienware M17x也采用了MobilityRadeon HD 5800系列(两块MobilityRadeon HD 5870组成CrossFireX)。与处理器的情况相似,移动与桌面显卡之间的规格差距仍然明显。

  与硬件规格方面的情况相似,我们选用的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在测试成绩方面同样差距明显,包括3DMarkVantage和4个3D游戏在内的测试项目中,桌面平台的成绩要比移动平台高1倍左右,优势巨大。不过移动平台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测试的所有3D游戏中都能在高画质和1920×1080分辨率下流畅运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笔记本电脑在游戏方面的潜力。相比之下,NVIDIA GeForce GTX 460M的表现要稍强于AMD Mobility Radeon HD 5870,考虑到前者是GeForce GTX 400M系列的低端型号,而后者是Mobility RadeonHD 5800系列的高端型号,因此GeForceGTX 400M系列的整体性能应该优于Mobility Radeon HD 5800系列。有消息称AMD即将发布最新的Mobility RadeonHD 6000系列显卡,或许借助更高规格的帮助在高端平台能扳回一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