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短片试水 国产VR电影将进院线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VR,电影,院线
  • 发布时间:2017-04-26 15:06

  VR(虚拟现实)被公认为信息技术的下一个风口,也是影视行业的新兴热点。不过由于技术难度、用户体验等问题难以攻克,VR电影进入院线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国内动画电影公司米粒影业有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米粒影业董事长张青日前向《综艺报》透露,由该公司制作的VR动画电影《大闹天宫》预计于2018年“春节档”试水院线。据他介绍,影片时长约为15分钟,预定售价60元左右,届时观众将在影院放映厅佩戴头戴式或眼镜式VR设备,辅以影院音响效果,感受VR电影带来的全新视听体验。

  第六届导演协会副会长尹力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表达了对这种新尝试的看法。他认为电影除了艺术属性外还具有科技、工业和商业属性,这决定了电影院和电影产品必须有较高技术含量,“包括VR在内的新技术将使未来电影的面貌产生革命性变化。”

  张青对VR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第一个尝试新生事物的人,要么成为先驱,要么成为先烈,“我相信成为先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寻找大流量渠道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不同品牌的VR眼镜、VR头盔层出不穷,各种VR体验店、VR乐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正是在这一波浪潮中,米粒影业旗下的米影科技开始涉足VR线下体验业务。2016年1月,米影科技在上海成立国内首家电影主题VR乐园。按照米影科技的设想,每位玩家的体验价格是100元,按照每天接待240位客人计算,一天的流水为2.4万元,半年时间可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然而现实未如预期,时隔一年,张青告诉《综艺报》,目前VR乐园的整体接单量不够,“赛车、射击等VR游乐设施都是单人的,接单率特别低。”米粒影业开始考虑如何提高接单能力,让单次产出变高。

  寻找大流量渠道,正是米粒影业尝试VR电影进影院的缘起。在张青看来,影院是边际成本最低的生意,“一旦片子做完,系统布下去,每次的播放成本很低,盈利水平也能随之上升。”与之相反,体验馆只能做单人生意,即使排队的人很多,限于接待能力,仍然挣不到钱。“VR业务一定要走多人的渠道。”张青说。

  张青的说法也在其他VR线下体验从业者口中得到印证。乐客VRCOO杨翔明表示,在VR体验馆的所有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是地租。如果VR电影进入影院,利用现成的场地,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影院庞大的人流量。2016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超过13亿人,这在VR业者眼中无疑是值得发掘的“富矿”。

  VR电影进入院线,面对的是一片荒芜的处女地。张青自认是这个行业的“拓荒者”。米影科技首先开发了一套VR影院系统,“这是进入院线渠道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米影科技已经完成“VR影院系统软件”开发,申请了5项专利和16项软件著作权。张青介绍称,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一是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压缩和解压缩决定了文件格式,其中有我们的专利技术,这意味着其他厂商制作的VR电影必须购买我们的专利格式才能在这套系统上播放,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格式带来其他收益。”二是加密的播控系统,能够保障内容不被盗版,同时还具有票房统计等功能。

  有了VR影院系统,若没有VR内容,仍只是屠龙之术。米粒影业此前就有制作VR电影的计划,正在策划打造涵盖传统院线电影和VR电影在内的《西游记》IP系列,《大闹天宫》就是其中之一。此次,米粒将《大闹天宫》VR电影与VR影院系统打包,形成可以售卖的整套商品。

  设备方面,张青表示,《大闹天宫》会选择和专业厂商合作,“合作的优势是可以挑选市面上最合适的设备,比如高性价比、高舒适度、宽视角等各项指标都达到高标准的VR眼镜来合作。”

  米粒影业设想的VR影厅采用无线方案,无需对影厅进行硬件改造,尽可能降低改造成本。除了利用现有影厅外,影院还可开辟专门的“VR影厅”。“‘VR影厅’不挑高度,影院里不能用作普通影厅的闲置场地都可以改建成‘VR影厅’,而且改造成本很低。我们非常欢迎这种方式,不会对传统电影放映造成替代,更有利于我们产品的推广。”在张青看来,按照这个思路,“米粒影业试水的VR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院线电影,只是借用了影院的场所。对于影院来说,是在院线电影之外搞了个‘副业’,属于包场经营性质。”

  最近一段时间,张青一直在与各家影院沟通VR电影的可行性,“从目前沟通的结果看,大多数影院都比较认同。”张青表示,一般而言,影院对影片的最大诉求是排片量要大。相比长片,VR电影较短的时长很有优势,可以提高影院的排片频次;而且VR电影“包裹式”的沉浸感,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影感受。

  米粒影业将在今年3月-11月针对影院进行密集的沟通和销售推广。张青的目标是在影片上映前确定100-200家合作影院,“根据我们的测算,100家差不多是回本线,达到200家就可以实现盈利。”选择合作影院的标准,张青最看重的是影院的人流量,凡是人流量大、产出高的影院,无论地域都是他们的合作目标。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平塔(Pinta)工作室是一家游戏背景的VR内容开发商,其制作的《拾梦老人》VR交互动作短片近日刚完成正片制作,已提交海外电影节参展。

  在平塔工作室CEO雷峥蒙看来,VR电影在影院上映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配合。例如,播放设备从何而来?谁来承担这部分成本?播放周期是否与普通电影持平?15分钟的电影到底有没有人买单?“这一系列问题都还是问号,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VR电影的商业链条当中,影院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综艺报》采访了多家电影院线,他们都对VR电影抱有兴趣,同时也存在很多疑虑。

  星美集团渠道事业部副总裁范嘉东认为,现在影院间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严重,还要面对视频网站等的冲击,像VR电影这样的新事物都应大力发展。同时他也表示,对于影院来说,配置VR设备相对比较简单,“经常变换不同的内容,对于VR电影才是特别重要的。”

  保利院线发行总监袁海彬并不认为VR电影在影院铺开是件简单的事情,“毕竟每套VR设备的成本不低。”不过他也表示,他们会考虑与米粒影业的合作。“关键看分账形式是否有诱惑力,如果有利润的话,我们肯定会考虑合作,但不可能每个厅都去铺,那样成本太高。”

  针对影院最关心的合作模式问题,米粒影业提供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影院完全买断式;第二种是影院承担设备成本,并参与影片分成;第三种是影院完全不承担任何成本费用,仅从票房收入中获取部分分成。“这是双方权衡的过程,最终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判断。”张青说。

  与米粒影业不同,平塔工作室并没有选择电影院线作为VR作品的渠道。其首部VR动画电影《拾梦老人》选择了全免费方式,通过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推送。雷峥蒙认为,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拥有自己的渠道和VR终端,是VR电影未来的主流渠道,其他线下体验渠道只是作为补充。“第一部作品的目标是证明我们的制作能力,在后续衍生品开发以及第二部作品筹备中,我们会有商业价值开发的考虑。”雷峥蒙说。

  定价问题是VR电影的另一个关键。早前张青曾对外表示《大闹天宫》的定价将为30元,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他表示,30元的票价定低了,可能会翻一倍到60元左右。“我当初的想法被很多院线否定了,并不是票价定的越低看得人越多,这不符合商业逻辑。”不过,《综艺报》采访的部分院线人士对60元票价的态度有所保留。袁海彬直言,从技术角度来看,观众对VR电影应该会有观赏新鲜感,“但15分钟的片长太短了,60元的票价肯定不合理。”

  张青认为目前观众对VR电影的认知度并不高,更多是出于尝鲜心理,很难寄望于观众特意赶往影院观看一部15分钟的VR影片。“我们更多希望利用影院的自然人流,观众在观看传统电影前后的空余时间里,可能会对VR影片产生观影需求。”也有人提出采用传统电影与VR电影捆绑销售的方式,对此,袁海彬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表示,这种方式会构成“结构票价”,院线无法操作,“发行票价通知里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搭载销售电影票。”

  用视觉冲击产生情感激荡

  VR电影能否取得成功,最终还要看观众是否接受这一全新的观影方式。实际上,自VR电影概念提出以来,争议一直未曾停歇。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电影需要故事情节作主线,VR影片能否讲出完整故事?沉浸式的观影方式,是否会让观众因焦点分散而无所适从?

  易目唯文化传播机构创始人、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产业工作组组长包冉一直对VR电影持批判态度。在他看来,VR电影的概念本身就不成立。“VR的视角都是第一视角,VR游戏是成立的,但电影与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影具有固定的艺术结构范式,观看者与被观看内容属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因此包冉认为,所谓的VR电影在艺术本质上与传统电影有很大区别,反而更接近于小剧场话剧,演员会走下舞台来到观众中表演,使观众和演员处于同一个空间。

  张青对VR电影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15分钟的片长是VR电影的早期版本。“1895年第一部电影问世,时长仅有一分多钟,随着人们对故事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影才变得越来越长。VR电影的优势在于沉浸式的视觉观感,更多通过视觉上的冲击产生情感上的冲击。”张青表示,传统电影注重故事策划,通过90分钟至120分钟的剧情让观众产业情绪积累;而VR电影的美术策划和视觉策划重于故事策划,用画面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VR电影更适合视觉系导演,而故事系导演可能就不太会使用VR技术。”

  同样从事VR电影制作的雷峥蒙坚信VR是未来娱乐消费的最佳体验方式。“VR在情感表达的能力上比传统电影更强,沉浸式观感让观众更容易倾情在影片中。观看普通影片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VR电影就如同观众置身情境之中。”

  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宽银幕到IMAX,对电影制作水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影视觉特效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VR电影的意义在于其视觉特效要比普通电影乃至3D电影更强,某些特殊题材就特别适合VR电影。”张青表示。

  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被称为是虚拟现实的“3I”特性。不过,张青这次并没有在《大闹天宫》中加入交互性的玩法。在他看来,电影与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游戏是互动的,而电影是不互动的。“电影毕竟以观赏为主,互动会干扰用户的观影。”

  至于VR电影360度全景观看是否会造成焦点分散的质疑,在张青看来,这并不是问题。VR电影也会有故事焦点,但观众如果不看这个焦点也无妨。“VR电影还有个优点,可以反复看,每次看的内容都不完全一样,并且不影响观众对整体故事的理解,这就是VR的趣味性。当VR影片的信息量大过观众一次观影所能完全掌握的程度,就产生了反复观影的需求。”

  与巨大的信息量对应,VR动画电影的制作工作量也非常庞大。张青告诉《综艺报》,15分钟的《大闹天宫》后期工作量比90分钟的普通影片还要大,米粒影业参与该项目制作的人数超过100人,其中投入了20多位IT人员,每秒钟的制作成本在两万元左右,全片成本超过2000万元。

  展望VR电影前景,张青表示,从VR领域投资来看,“内容制作方面的投资规模占比从去年的16%上升到今年的37%,说明大家对VR内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至于VR电影的制约因素,他认为VR硬件仍是很大的痛点,“用户体验还不够好,不过未来随着VR市场需求的释放,VR硬件供应商也会加快硬件升级步伐,助力VR内容行业做大。”

  文/黄柏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