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未来是“订制”海尔集团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 来源:震旦月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15 17:19

他想到海尔有一款天樽空调,就是将出风口设计成圆形,并用空气射流技术使空调吹出匀风,凉而不冷,防治空调病。但它是柜机,并不符合自己小户型的需求。于是,本身就是设计师的他立即动手,将创意和设计草图发布在海尔的供应商管理平台上。海尔也同时发起了针对空调外形的创意征集活动。很快,DK收到了纷至沓来的点赞和回复,有对外观发表建议的,面对如此多的意外之喜,海尔开始认真起来。并通过旗下开放设计平台HOPE吸引了包括来自中科院、三菱等30多位设计师共同参与虚拟设计,同时与用户多轮沟通,经过10多个方案的反复运算后,鸟巢样式、APP智能控制、兼具除甲醛和加湿功能的“天铂”空调设计图样出现在公众面前。

以消费者为导向,推出“众创汇”

也许正是这次创意来源的启发,海尔2015年3月首度推出订制平台“众创汇”,主打的就是基于用户社群交互的“众创订制”。所谓“众创订制”,是由用户提出创意(需求),当创意点赞数超过一定阈值(门槛值)或关注热度后,会得到众创汇平台设计师的认领,通过设计师和用户、网友们的多轮交互,设计出完整的方案。最终方案的支持数达到一定标准并通过研发和模组商等资源的虚拟验证后,工厂就会制造样机,开启众筹预售。在这一过程中,海尔变身为平台,让用户直接设计、研发、供应商乃至生产机器。不过,你的创意能否变现,一切仍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

既是生产者(producer),也是消费者(consumer),产消者的身份越来越普遍。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产消者(prosumer)一词。他更早的成名作《未来的冲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

自动化和数位化的深度结合使得托夫勒40年前的构想成为已可预见的现实。企业如何将概念内化成成功的商业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2B(consumertobusiness,消费者对商家)模式下,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对消费者开放了入口,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之中。从提出需求,到参与产品研发,再到用户回馈,更新需求完成产品反复运算,C2B模式应该是一个自演进的完整生态闭环。但现在,这个环节还没有做到无缝连接。首先,如何更准地提炼需求?众创汇为使用者提供了交互平台,将产品开发的决策权让渡给消费者,并不意味着企业丧失了探索需求的主动权。让用户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单凭好的订制模式还远远不够。

海尔探索的另一个方向是社群经济。通过与宝宝树、红星美凯龙、HelloKitty等垂直平台与品牌合作,建构跨领域的生态聚集群,最大限度集合各个垂直领域的不同用户社群,收集第一线、最广泛的用户需求。例如海尔会与宝宝树合作构建母婴社群,在其中发现为宝宝衣物订制洗衣机的需求,从而研发出体积小巧、洗衣更轻柔亲肤的洗衣机。

其次,如何使使用者能够深度参与产品的研发环节?由于行业存在一定知识壁垒,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参与只能止步于提出需求,剩下的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但发掘用户需求本就是企业的应有之义,信息流的改变使使用者能够直接面向厂商,其中的商业模式却没有变化。C2B的精髓在于,企业要能够精准定位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用户。

打造HOPE开放创新平台

海尔推出了主张价值共用的开放设计平台HOPE(HaierOpenPartnershipEcosystem),用户既可以在上面发布技术需求(受者),也可以发布技术方案(传者)。众创汇亦可以通过后台的大资料匹配,快速精准地匹配到HOPE上合适的解决方案。这颠覆了以往单向的研发模式,让更多专业的使用者参与到产品研发之中。从设计到落地的所有的关键资源,我们都有一套完整的分享机制。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探索。众创汇平台负责人王晓虎表示,从使用者交互到产品设计、创意实现、创意变现、产品反复运算,海尔谓之MTD(MindtoDelivery),众创模式在不断地反复验证中,也在逐渐变得丰富。

家电产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制造业服务化。在众创汇的产品名录里,有能够语音录入食材,提醒保鲜期,推荐菜谱的冰箱;可以通过手机遥控,随心烘焙的烤箱;记录睡眠曲线,自动调节风速与温度的空调等,这些由使用者推动诞生的产品,无一不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个性化服务。产品的附加价值—内容服务逐渐超过产品本身,这是传统家电厂商从未涉及的领域。

海尔“众创汇”热门创意作品

企业探索个性化的边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资源,以及整合跨界资源的能力。海尔今年发布了U+智能生活平台—海盟网,志在连接互联网内容服务资源与物联网智能设备,重构企业生态圈。比如,美食天下、掌厨等平台的入驻丰富了其冰箱、烤箱App的生态。在海尔的构想中,未来的海盟网类似于智能手机的AppStore,不仅要变成开发者趋之若鹜的平台,还想成为准入门槛的制定者。这一愿景的前提是,终端足够多。在这一点上,海尔可能要花另一个十年来构筑。

最后,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绝不是一期一会,产品研发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使用者如何助力产品反复运算,以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这可能要有赖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罗卡定律说:“凡有接触,必有痕迹。这一定律正在被数位技术所量化”。

试着设想一下,现在,我们对所坐的椅子没有任何设计方面的贡献,但未来,椅子从使用者交互到产品设计、创意实现,海尔谓之的MTD(MindtoDelivery),在众创模式不断地反覆验证中,也逐渐变得丰富。

可以记录你的身体曲线、坐姿习惯、时长等资料,这些资料会自动传输至云端,云计算和大资料将说明企业分析提炼出真实需求,从而转换成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方案。更甚至,利用3D列印技术,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地获得自己的专属订制。

也就是说,即使消费者没有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他依然可以说明完善产品、改进产业结构,甚至发现新的商机。资料真正变成了人类自产的自然资源,并最终回馈给产消者本身。数位技术将是决胜企业未来的关键,企业应及早储备,未雨绸缪。(陈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