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鹿城40年环保变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鹿城,环保,包头
  • 发布时间:2017-05-26 14:00

  包头,这座以稀土、钢铁闻名的工业城市,却同时摘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荣誉,见证了包头全方位发力、建设天蓝地绿新包头的努力与坚持

  过去的两年间,包头市民隔三差五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美景,分享着一片蓝天碧水,并不时附上“包头蓝”的标签。

  包头的天蓝水清并不是一贯如此,今天的人们仍能从老照片里一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钢高炉未上除尘设施时冒出的红色含铁烟尘和受氟污染而萎缩的圆白菜。但政府的重视、科技人员的付出和每一个普通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最终让包头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些情景也永久地留在了影像中,成了被岁月尘封的回忆。

  环保的历史难题得以破解

  包头市南濒黄河,北依阴山,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化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素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包头成为了重点建设地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6个落户包头,这也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企业围城、重工业比重大、污染源多且主要污染源处于城市上风向等问题逐步暴露,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包头人的“心结”。

  包头市环保局副调研员王宏告诉《小康》记者,当初村民因氟污染被迫搬家、黄河水含酚浓度超标、工业废渣到处堆放、盐酸倾倒污染地下水……今天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很难想象,这些事情曾经发生在包头。

  由于能耗高、效率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布局混乱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以及人们对环保认识的不足,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包头大气氟污染、煤烟型污染、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放射性污染一度十分突出。1978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了《包头市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文,并配发题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评论员文章。

  包头市在全国较早组建了环境保护机构,1964年成立工业“三废”治理领导小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解散。1972年市革委会恢复成立“包头市革委会城建三废治理领导小组”,1975年将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包头市革委会环保处”。1978年包头市环境保护局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环保机构较早纳入政府序列的城市之一。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深入调查环境污染状况、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环保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包头市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从环境管理学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在全国率先提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思路,并进行探索实践,在受污染地区建立新的动态生态平衡系统,为全国树立了典范。

  环保是科技、技术密集型行业,无数技术人员为包头环境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其中就包括包头市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主任于晓征。

  “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承担着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等污染源环境监测与预警任务。”于晓征告诉《小康》记者,包头将预警中心与气象台建成了数字电路专网,成为自治区首个实现环保与气象部门远程视频、数字传输、天气会商功能的盟市。预警中心投运至今,准确预报发布了3次蓝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

  环保力度逐年加大,大企业的环保设施逐渐升级,从数据来看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想呼吸新鲜空气,使用干净的水,所以环保部门责任更重大。几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项目520多项。”王宏说。

  近几年来,包头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围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发展,实施了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围绕稀土新材料、核电燃料元件、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了一批高端项目,并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从“黑色”向“绿色”转变。

  “环保利剑”行动重拳治污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在全国地级市中,包头市率先与环保部合作编制《包头市环境保护总体解决方案》。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团队,按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顶层设计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一致的原则,创新实施了区域节能环保领域总体解决方案。

  据王宏介绍,包头市率先在全区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将主城区划分为10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3名执法人员、1台执法车及相应的执法设备,实现了城区环境监管的全覆盖。建立实施了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四结合四为主”巡查制度、后督察和约谈制度、媒体曝光制度等,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发现一处,依法查处一处、治理一处。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头市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不断提升,环境空气中4项污染物浓度均有明显降低,能够看见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明显增多,黄河包头段三个段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好转。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曾经人们对包头市环境的差评,外地人甚至笑称“包头”真是地如其名。

  对于包头环保来说,蓝天不能再“等风来”。近两年,包头市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2016年包头市空气优良天数为269天,同比增加20天,较2014年增加82天。

  2017年初,包头市环保局围绕监管执法做“加法”,加强环保标准化建设,给环境执法佩上“干将剑”,给污染企业戴上“紧箍咒”。

  2017年1月26日以来,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携手市环境监测站、公安机关等向环境污染宣战,开展“环保利剑”系列行动,找准“病根”,开好“药方”,精准治污稳步推进。

  据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办案人员介绍,截至目前,“环保利剑”一号行动、二号行动已收官,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三号行动正在进行中。

  截至3月底,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共出动执法车辆1135台次,执法人员4784人次,监察各类企业3745家(次),发现各类环境违法问题362件,立案查处96件,提请罚款处罚1800余万元,行政拘留26人,移送环境犯罪案件1起。

  在加强环境执法的同时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入企宣传,环境监察人员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作为专项行动的宣传重点。在检查的同时将相关宣传手册送到企业,行动期间共发放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手册3000余册,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新的环保法律法规,提升了自觉主动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意识。 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专项行动宣传。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其间,“12369”共接到涉及环境举报240余件,有效促进了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

  “我们全天候启动了监察与监测、公安机关的环保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移送公安等环保‘撒手锏’作用,以及平台调度、高空视频、在线监控”千里眼“作用,发现环境违法问题34件。‘五加二’、‘白加黑’、‘双随机’等机动灵活措施的全面实施,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式环境监察新格局,使环境违法无处遁形。”王宏说。

  文/《小康》记者 郭煦 内蒙古包头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