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限流,是对景区盈利的伤害,更是对公民福祉的剥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优化现有景区的治理水平和运营模式,不妨学学德国著名的天鹅堡景区的限流方式,既不会拦截和限制游客的体验,又不会减少景区的收入
不久前,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全行业要紧紧围绕全域旅游这条主线,突出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始终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旅游行业将开展“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旅游景区及其重点区域将核定游客最大承载量,测算每个重点区域、每条线路和整个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摸清景区停车场最大容量,制定游客分流预案。
据了解,在“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中,各地旅游部门将督促旅游景区制定流量控制方案,对景区重点区域流量实行分级监控管理,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进行控制。在人流集中时段采取疏导、分流措施,保证游客游览安全。
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仍应该清楚地知道,限流的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并且,仅仅机械的限流,反而是对限流机制本质的违背。
设定承载力,实施限流,是国际上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通行做法。然而,该做法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拒绝游客”,而是科学地引导游客。同时,任何一个经营性景区,都不会有拒绝送上门来的游客利润的动机。
德国著名的天鹅堡景区曾经面临着同样的游客压力,但是天鹅堡景区并没有单纯的限流,而是围绕新旧天鹅堡核心资源,不断开发出周边的休闲配套设施,包括近处的大湖度假区、博物馆群、特色厅、马车游览线,以及远处的雷登民宿带。更重要的是,只有天鹅堡收取门票,其他的所有休闲度假场所,并没有门票。同时,天鹅堡核心景区会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进行限流引导。
如此,天鹅堡景区的到访游客非但没有因为限流而减少,而是大大增加了。游客们到达后,被引导进周边的免费休闲娱乐设施中进行游览和度假,可以说,这是在变相地等待进入天鹅堡进行参观。天鹅堡周边的餐厅和民宿也十分红火,当地收入因为核心景区限流而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游客也没有因为限流减少了享受体验,而是增加了各种免费的享受。限流出现了,游客们却觉得天鹅堡更加具有游览价值和游览深度了。
无疑,天鹅堡景区的限流是一种双赢的限流,游客的体验没有被拦截和限制,景区的收入也没有减少。这种双赢的限流、这种旨在增加游客到访量的限流,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景区思考和学习吗?
西方推出承载力标准和限流手段,目的是什么?不知道我们的景区是否做过深度思考。当我们作为基层研究工作者深入德国和瑞士的核心景区对游客引导政策进行考察和研究时,我们发现,西方景区限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性开发。保护性是定语,开发是主语。如果限流伤了游客的兴致,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进而减少了游客到访量,这种限流是不明智的,是景区经营者和游客的双重魔咒。
此外,限流和供需不平衡有关,需求过于集中,而供给不足,就造成拥挤。可以从分散需求和优化供给入手。
在旅游活动中,和其他消费不同的是,分散需求可以从增加闲暇时间、落实带薪休假、错峰出行入手,这是比限流更有效的手段,能大大缓解限流带来的宏观挤出效应。
优秀的旅游资源存量不多,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宝地,机械的限流,是对景区盈利的伤害,更是对公民福祉的剥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优化现有景区的治理水平和运营模式,需要打好组合拳,例如,提高景区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排队和滞留。
文/魏翔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