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其社会意义和现实诉求无须赘言,我由此联想到十年前看过的一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高纬度颤栗》,同样是一部由李雪健、王志飞、李强等一众戏骨力撑的品质之作,剧情已经不甚明晰,至今记忆犹新的,却是剧中多次出现的白桦林场景。
白桦树的树干上生长着一些衍生物,就像一双双黑色的“眼睛”,看似天真无邪,却又似乎洞察一切。随着镜头的不断旋转,仿佛有无数双意味深长的眼睛,默默地凝视着你,摄去你的心魄,让一切的贪念和罪愆无处可逃。
读罢丁捷的新作--反腐纪实文学《追问》,心中五味杂陈,望着窗外幽沉的夜色,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双双白桦树的眼睛,洞察人性之幽微,也烛照着人间百态、荣辱悲欢和世道人心。
近年来我国反腐形势之严峻、社会影响之深远,是有目共睹的。作家和纪委书记的“双重身份”,让丁捷本能地具备了一份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他在中纪委和江苏省纪委提供的六百多个案例中,遴选出二十多个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法违纪之典型,最后与其中十三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长时间交谈,获得了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及心灵历程的第一手材料,最终完成了这部流布深远的作品。
反腐涉及到当下中国的种种敏感现实,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如何把握创作的分寸,的确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出于对现实复杂性的考量,也为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丁捷对访谈素材进行了重新组合、精心萃取。据作者本人说,每个主人公的故事,大约三分之一是真实发生的,另外三分之二的信息和细节则来自于别人的故事,没有与现实的一一对应性。
这种“高仿真”的写作模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勇气与严谨背后的细心与温情,这一点从丁捷放得很低的写作姿态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替社会和民众代言的雄心壮志,他不追求写出一部“春雷一击,震撼四野”的伟大的反腐文学作品,他没有建构类似二月河那样追溯家国天下的历史维度,也没有像周梅森那样提升到“人间大道”、“国家公义”这样的社会高度。对于那些政治生命已然终结的贪腐人员,作者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的鄙夷的神色,没有声色俱厉的斥责与批判,他只是把冷静、平视、悲悯的目光,投向简单的两个字:人心。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认为“人”是一个处于“自主性”与“可堕失性”之间的吊诡的存在,“人是万物的裁决者,同时又是一个低能儿,一条泥土中的爬虫。”从政治层面上讲,腐败产生的内因是理想的泯灭和欲望的膨胀,外因是制度的疏漏和监管的缺失,而从文学创作的层面来说,一个作家就应回归本位,把笔墨的重点真正转移到“人”身上来。
《追问》
作者:丁捷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定价:42.00元
文/李释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