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蝶变”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鄂尔多斯,旅游,高科技
  • 发布时间:2017-05-26 14:03

  2012年8月14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被全国旅游质量等级委员会评为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作为旅游区的国家4A级旅游区。今年2月13日,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鄂尔多斯市正以其实际行动进行着“蝶变”

  白天,驱车行驶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主干道上,双向八车道的道路中间建有5条绿化带。这片在2004年开始新建的城区,是先设计完道路再规划建筑建设,不仅道路宽敞、布局清晰,而且十分注重绿化美观。在4月末的春季,红花和绿叶将整座城市妆点得色彩纷呈。

  夜晚,走在康巴什的迎宾路上,路旁神东天隆集团大楼的外立面上,点点灯光组成的“欢迎”二字循环滚动,让人倍感亲切。多走两步,这样敞亮的“欢迎” 在很多高楼上都能看见。

  在伊金霍洛旗天骄众创园旁的一个居民区,《小康》记者走进一家小超市。“前几年我都在外地打工,去年才回来开了这间超市。”超市老板娘孙玉茹是鄂尔多斯本地人,带着孩子看店的她很安于现在的生活。“店里一天的营业额差不多有2000元,还不错吧。”她笑着说道。

  如今,鄂尔多斯市已不再如前几年媒体所报道的那样高楼林立却无人问津,越来越多人愿意到鄂尔多斯。2016年鄂尔多斯全市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还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更让人欣喜的是,今年2月13日,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几年,鄂尔多斯做了什么,让这座城市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发展旅游产业 整座城市变景区

  “康巴什”在蒙古语中有“老师”之义,这座新城从规划之初就有自己的目标:发展全域旅游,将整座城市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如今,康巴什已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在我的想象中,康巴什是一个荒凉,闭塞,人烟稀少的小县城,没想到这里空气清新,充满浪漫风情。特别是广场这组青铜组雕,‘草原母亲’‘闻名世界’‘海纳百川’‘一代天骄’‘天马行空’,令人震撼。”前不久,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发出如此感慨,游客们不仅领略和欣赏康巴什的建筑风格,更是对成吉思汗这位英雄的精神肃然起敬。

  在成吉思汗广场、中心绿化广场,一路一个树种、一街一种灯型,让游客惊喜连连。据悉,按照“绿在城中,人在绿中,园在景中”规划理念,精心设计一街一景,形成绿色环抱、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康巴什先后建成了31处公园广场,乌兰木伦湖全线成景开放,提升城市品位,平添城市灵气。城市绿化面积5680万平方米,生态水体面积54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为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亲近的空间,成为全国首座“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优质的城市环境,成为吸纳人气最亮丽的名片、最有价值的品牌。

  锦上添花的是,近年来,康巴什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浓郁的民族风情、草原文化,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服务功能,以品质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健康养生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六区提升”健康养生服务体系。即:以仕博国际健康城作为康巴什健康养生中心,促进健康养生产业的综合发展;以社区(村)作为康巴什健康养生支撑点,实现健康养生服务全覆盖;以精品旅游片区作为康巴什健康养生提升区,引领绿色健康养生新风尚。

  仕博国际健康城营销总监曹容向《小康》记者介绍说,仕博国际健康城项目是康巴什新区一个完整的多功能健康服务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规模为3.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健康科普文化馆与生命科学文化宫、健康运动馆、机构式养老服务区及旅居式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区、健康保健中心、健康餐饮区、健康文化商业区和影视报告厅等七大区域。健康养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加速了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了康巴什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十二年来,康巴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努力促进生态、产业、城市共融共生。

  2012年8月14日,康巴什新区被全国旅游质量等级委员会评为4A级旅游区,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作为旅游区的国家4A级旅游区。

  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遵循鄂尔多斯建设“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战略,康巴什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乌兰木伦景观湖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等20多个文化旅游景区,引进星级酒店12家,建成大型综合商业项目18个,扶持文博会展、赛车产业等发展壮大,累计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亿元。2016年,康巴什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成长为康巴什的支柱产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12家大型酒店、26家各类大小宾馆分布于康巴什新区各处,可同时容纳近5000人入住。康巴什区,现已成为鄂尔多斯及内蒙古城市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不仅仅康巴什大兴旅游,东胜区近年来也将乡村旅游项目做得如火如荼。驱车走进东胜区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灰瓦白墙的整齐人家,柏油路伴着一道绿色“巨龙”延伸至家门口,进了村子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画中。

  罕台镇灶火壕村村民王来的新房子盖好了,即将搬进敞亮新房的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盖房子,政府给我们补助一部分,我们自己出一部分,经济上完全能承担起,而且有车库有淋浴,和城里的条件一样。”

  灶火壕村位于东胜区南部,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鄂尔多斯市城市整体规划中东胜拓展组团范围。据史料记载,灶火壕不仅是清末时期西口路上盐道的临时驻地,更是一条由山西、陕西路经东胜通往包头以及蒙古国等地的商道驿站。“用我的牛马骆驼羊来换你的油盐酱醋茶”,这条路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它是一条蒙汉民族的团结之路、和谐之路。

  不过,过去,坐拥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灶火壕村却一直不温不火,原因就是村里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发展滞后。

  为突破发展瓶颈,灶火壕村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四型”农家乐。通过合理有效开发,拉近城乡距离、带动乡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民就业与收入;通过旅游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力求打造成“留住村民乡情、留住乡村风貌、留住田园风光”的“鄂尔多斯第一旅游村”。

  村民们更是积极抓住创业商机,纷纷建起了高标准农家乐,家里家外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灶火壕村,踏着青石板路,记者走进了融观光、休闲、美食、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西口风民俗文化园”,这里主要以“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走西口”为文化主线和核心内涵,展现了走西口艰苦创业的过程。

  村委会主任王学峰告诉《小康》记者,建成投入使用的“西口风民俗文化园”可解决周边村民30多人的就业问题,后续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带动100多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年纯收入约3万元。

  近日,经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东胜区灶火壕村被评为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攀“高”出“新” 兴城新驱动

  有人说鄂尔多斯的冬天像一幅写意画,雕青嵌绿,风骨劲峭。然而,在鄂尔多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充满生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心城市中部,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于2011年5月启动建设,2011年10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2月13日,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行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机器隆隆运转的车间、塔吊林立的工地以及高昂的干劲和势头中,人们嗅到的是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气息,听到的是铿锵有力的奋进足音。截至去年8月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800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261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79万元。

  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云计算产业园的鄂尔多斯至北京数据专线工程于2016年7月10日开工建设,将于今年内完成带电测试。这条光缆就像“高速路”,建成后将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准确度、低误码率、低成本的数据传输服务。届时,传输网络这一制约云计算产业园的最大瓶颈将变为“通途”。

  一个个重量级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正成为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起飞的强大引擎。园区先后引进紫荆风光互补立式风电机组项目、光能科技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项目等工业项目8个;引进慧辰资讯能源大数据(鄂尔多斯)应用与交易中心项目、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政务云平台项目、智能客服中心示范基地项目等优质现代服务业项目8个;引进九三教育等创业企业16家,协议总投资22.77亿元。与上海数据港、世纪互联、中国电信、北京伟东数据、“蚂蚁”计划、灵猫有数等项目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攀“高”出“新”,创新制胜。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驱动创新之轮,不断集聚优势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科技含量,推进转型升级。

  做一个小小的磁芯需经过7道工序,而由磁芯到电感器,又需要10道工序。每一个细节精心打磨,每一道工序精密细致,生产出来的电子元器件远销欧美,有口皆碑。下午时分,走进鄂尔多斯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一派火热。

  2015年,鄂尔多斯电子有限公司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了新的征程。一度,公司的工艺和技术曾落于人后。4年前,公司改制,重新启航。前年,公司迁址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环境、新氛围、好政策,让鄂尔多斯电子焕发出第二春。

  “我们的主要客户包括长虹、LG、九州电子、四川天邑康和、上海未来宽带、上海云视等,间接用户有华为、中兴、烽火等,市场逐步在拓展,近至香港、台湾,远至美国、德国,都有我们的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上半年,鄂尔多斯电子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

  作为本土企业,从事的又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的电子行业,能够一步一步站稳脚跟,与其“创新之手”密不可分。鄂尔多斯电子逐步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和升级,一边生产、一边研发,已有4项专利在手。近期又研发出网络变压器和大功率电阻器两个新产品,正在客户认证阶段,之后就能进行小批量生产。

  专利在手,创新在手,就能在同行业中形成领先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遍地都是“含金量”十足的企业和项目。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93项,授权124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外观设计3项,专利成果进行转化142项;软件著作权48项,成果进行转化16项;累计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8项,经费支持总计1456万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鄂尔多斯市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人才队伍方面,累计引进各类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余人,其中引进中科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4人;引进和培养自治区“草原英才”18人,鄂尔多斯“天骄英才”6人、“草原英才”14人、“鄂尔多斯英才”2人。

  同时,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了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为载体,1个自治区级人才改革实验区、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2个自治区级创业园为依托,3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13家产业技术研发机构、4家院士工作站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累计孵化企业和机构146家,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发展链条。启动建设鄂尔多斯市技术转移与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与中国科协共建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分中心,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建鄂尔多斯技术转移中心,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鄂尔多斯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协助和指导全市拓展合作渠道、导入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满足鄂尔多斯地区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内生需求。目前,各类科研机构已转化项目16项。

  当前,鄂尔多斯市正处在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以“高”“新”为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国际化,是它的选择,也是它的坚持。

  文/《小康》记者 郭煦 鄂尔多斯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