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球大数据峰会在成都召开 云物大智 大数据创新衍无限可能

  近日,第二届全球大数据峰会在成都召开。本届峰会以“创新·衍生”为主题,内容包括D20(全球大数据领袖闭门峰会)、全球大数据领袖峰会、国家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建设启动等板块,涉及智能政务、物流、交通、金融、电信、工商、电子商务、房产、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卫生等多个行业或领域,将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挖掘大数据的价值、集聚大数据的成果,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

  大数据的实现是需要次第的

  据了解,以2016年为例,全球产生数据交互量是16ZB,1ZB相当于10亿TB,全世界平均每个人会有3T的数据量,2020年是现在的3倍,而2025年会是现在的10倍。每年产生如此巨量的数据,那么对数据的采集、挖掘、存储以及分析展现,我们做的如何呢?大数据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在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看来,大数据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现在只不过实现了对数据更加有效的利用。随着5G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且随时随地存在才会真正带来大数据时代。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云物大智是一个次第论的说法。从云计算到物联网,再到大数据,最后到人工智能是需要遵循发展脉络和步骤的。在他的理解当中,云计算是无处不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能力,而要真正实现这种能力的无处不在就需要理解云的概念和本质。

  云其实一种公用资源,它应该支撑某种新型生活和工业的业态,而它的发展方向就是将各种计算能力变成各种边缘计算能力或者边缘智能,最终支撑万物互联的实现。万物互联就是物联网,就是将通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电子、芯片、传感器等所有的这种技术发展集大成,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并最终实现一个由上下文语义构造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将支撑大数据的实现。因为大数据需要一个具有上下文语义的社会的支持,这种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比如说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医院、一个交通网络等都需要有时间和空间的一种信息支持。当信号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信号发掘之后才会有大数据。

  所以说大数据的实现是需要次第的,而大数据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原因,最终的目的需要产生洞察力,而洞察力也不是最终的目的。产生行动力才是最终的目的,产生行动力就需要一个社会把“云物大智”全部构建起来,才能产生真正的带有觉知能力的行动力。

  大数据助力大健康产业更上一层楼

  人机互联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价值和改变,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有一些深刻的背景和行业需要,在呼唤着互联的深度和粘度持续发展。其中一个关键背景就是对健康现象的认识,如今对生物、基因的分析还很不足,还需要在人的生理、社会环境、行为甚至意识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从生命科学和各种药物研究过程中,对健康情况深度的观察,会对医生固有的知识体系带来新的认识。而在一些比较大的疾病手术上会有一个多学科团队,在多学科工作的环境上,无论是它的数据,它的工作流,它跟患者的互动上面,都需要大数据介入辅助帮助。

  以精神健康问题治疗为例,由于它的隐藏、病期的长期性、阶段差异性以及临床上的一些化验和影像检查难度,决定了涉及精神类医学或者健康的服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精神健康问题,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合理有效地面向精神医学的服务?行业内有些企业采用了认知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就是把患者全病期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包括情绪上、行为上,当然也包括生理上的大量数据按时序、时间、情绪波动周期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结果给患者尽量进行精准的画像,然后把画像的数据开放给医护人员、社区的全科医生或者一些家政服务人员,这样可以开放帮助他们设计制造护理或者照护的服务内容。

  人工智能与数据经济

  其实上面的论述都提到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不过,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其背后都有一个经济逻辑。在这个经济逻辑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行业内有关人士认为,目前行业内大多数标榜是人工智能的企业实际上仅仅处于对现行数据做收集整理、融合以及对现实数据做自动化分析和程序化处理的阶段,还远远达不到人工智能的程度。

  同时,行业内还存在着众多的数据孤岛链,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能力,最后都要落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上,帮助政府、企业、消费者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只有这样的大数据才有价值,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经济。从实践上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才能驱动社会数据经济的发展。三者是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的,而不是单独发展。

  本报记者 路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