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 几个世纪的记忆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朱仙镇木版年画
  • 发布时间:2017-06-06 10:40

  “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说。

  作家冯骥才先生也说:“中国农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节律有关系。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要进入人们的心灵里边,这种心理就体现在年文化里。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大量的文化符号,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从北宋起,年画就已深入民间,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而朱仙镇木版年画,凭借考究的工序和工匠精湛的技艺,又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腊月二十八,家家贴画画。”

  由开封向南20多公里,就到了至清末仍商贾云集的“大码头”——朱仙镇。朱仙镇再往南五公里,是一个风里都裹着黄土味的豫东村庄——腰铺村。腰铺村住着一位年画大师,姚老先生已八十多岁,仍坚持木版做年画。一干就是六十多年。这天清晨,叩响垂着枯藤黄瓜的青檐门楼下的铁门环,贴着一对红绿装裹的福禄财神的门板缓缓打开,走出一位微驼着背、鹤发童颜、笑容可掬的老人,像极了门上的神仙模样。

  谈起朱仙镇木版年画,姚老如数家珍。“朱仙镇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

  他说自己学得手艺后,就在开封开了一家小的年画店。虽然只能根据市场需要随裁随印,但很多人买年画就为图个新光景,再加上各地家家必贴年画,因此,他的小店生意也不错。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我啊,琢磨出20多种样式,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在人们的风俗中,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姚老说自己为了让年画原汁原味,从选木、选纸、裁纸,到画稿、颜色炮制、印刷……几十道工序,他都要做足做精。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说起自己少年时最爱好画工笔人物画,熟读《四书》、《五经》。读书之余,苦练绘画,书法。

  要想成为木版年画的制作人,不仅要吃苦勤奋,更要有美术功底。像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向来十分讲究。千百年来,他们世代承袭、师徒相传沿用至今。

  姚老说木版年画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保持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又体现木版年画之木味。一幅上乘的雕刻主线版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像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

  姚老抚摸着木刻版,久久地,就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最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一段歌谣——

  “人说我画画。

  我说画年画。

  年画难画年年画,

  画不完人生百态苦辣酸甜,

  画不尽世间万象善恶忠奸。

  财神门神灶王爷,

  年画扎根在民间。

  一年三百六十五,

  天天盼的是过大年;

  四季那个秋与夏,

  走过冬天,又是春天,

  朱仙镇年画传万年。”

  交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个人都恋恋不舍。我想着,对于姚老来说,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

  文/寒一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