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泡沫中的“正面价值”

  房价泡沫,的确让普通的工薪族很痛苦、很焦虑。房价和工资两者之间,越来越缺乏关联,这让很多城市的“限购举措”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

  首付几百万,月供好几万,这么高的“购买门槛”,真的还用“限制购买”吗?

  房价泡沫的成因,不用赘述了,货币洪水、投资无门等等。但你必须知道,房价泡沫还有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即房子这种东西,它的产权(尽管只是70年使用权)保护是目前大多数资产中最好的。

  实际上,正是这种产权保护的有效性,让长期有着产权焦虑的中国人找到了货殖致富的久违感觉。这无疑是资金义无反顾地涌向房地产的因素之一,尽管不是唯一。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中国的帝制时代,和今天的投资者一样,商人们依然会把大量的资金用来置业,比如修建豪宅。山西盐商、票号老板那些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大院,以及精致得堪比皇家院落的苏州园林,都是钱堆出的土石方。

  那是个没有货币大洪水的时代,也是没有“京沪永远涨”预期的时代,但商人们为何依然要去投资房地产。究其原因,除了适应三妻四妾的家庭成员自然膨胀,改善居住需求之外,还在于房地产的产权保护效果是最显性的,也是最有效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些治理黑暗、皇权残暴的帝制王朝,皇帝对国民人身和财产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皇帝要拿走金银财宝太容易了,但远在富商、官员家乡的豪宅,皇帝要拿走则不容易。因为,要拿走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拿过去也没有用。很多豪宅都远离一省、一州的政治中心,地处穷乡僻壤,权力要拿走,价值不大。

  在这个意义上讲,富商、官员倾其所有在老家修豪宅,其实是出于一种增加掠夺者抢夺成本,以及削弱财富再转移后的价值,从而保护自身财产权的非常之策。这是一种无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国民个人的产权保护一直在进步之中。实际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房地产都是产权保护极为有效的领域。

  财产权的大热门,除了房子产权,还有股权。但股权的问题在于,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它只是“虚的财富”——除了套现的时候之外。拿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股权变动,其中充满了太多权力、信息的博弈,这就让股权这种东西充满了不确定性。显然,它不如房产证拿在手里踏实。

  当然,另一个强化了房子产权保护优势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明白高房价的真正逻辑。房地产泡沫,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刚性泡沫”。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就靠土地出让金,各地要吃饭要发展,还可能会维持高房价。而保护房子产权,则是这个“吃饭逻辑”的副产品。

  换言之,这里形成了一个逻辑链条,即地方政府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去保护私人房子的产权,因为逻辑上与其自己的利益攸关。这种事情,中国历史上很少发生过。某种意义上讲,就房子而言,现在无疑是中国历史迄今已来产权保护机制最好、最有效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怎么会不高?

  可以说,产权保护的有效性,这是楼市泡沫对于中国经济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正面意义。它时刻提醒我们:保护产权,才有百业兴旺。

  谭保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