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本是老实人

  师父,我是个老实人。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面前如此自白。

  此语一出,恐天下众人无不要气破肚皮。其实先不必恼羞,细细考校孙悟空的行状,看他可否戴得起这“老实人”的桂冠。

  《西游记》中,石猴出世后在山中的生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野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他自述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如此率性修真,慈心善念,不妄不诳,非老实人何?

  为参访仙道,他终于拜入菩提门墙,“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不觉倏六七年”;洗耳用心,悟彻妙理,修法习功,“早过了三年”。如此勤勉努力,任劳任怨,不懈不怠,非老实人何?

  刻薄人士说,“老实”是“笨拙”的别名,对孙行者来说,果然如此。

  后来,行者被八戒发现。行者道:“老孙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这一洞里妖精,都认不得,怎的偏你认得?”八戒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行者随往后面,走到厨中,锅底上摸了一把,将两臀擦黑,行至前边。八戒看见,又笑道:“那个猴子去哪里混这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

  大圣坦言:“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他没有机心,不会藏拙。

  有人问得好:犯上作乱,觊觎“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宝座,岂是老实人所为?

  其实,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不管是养马还是看护蟠桃园,孙悟空无不是恪尽职守,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认可;所谓“闹天宫”,是实实在在的一场捣乱闹剧,闹得彻底,乱得缤纷,却自始至终不见丝毫“欺天罔上思高位”的迹象。

  那么,如此“老实人”,却又怎样成为敢向九天之上的至尊叫阵的美猴王的呢?

  欺骗——精神的伤害远远比肉体的伤痛更令人刻骨铭心。欺骗的种子最终要结出仇恨的果实。

  花果山上的亲人们问起大王的天庭经历时,他几欲泪流:“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煞人。”然而,老孙终究是老实人,怎抵得住金星老儿的如簧妙舌,于是再履天职。老实的悟空,赤子之心,哪里勘得破种种阴谋阳谋、算计考校,如何能参得透层层内幕、隐情潜规则?

  大圣道:“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的回答才让他知道,说什么“官品极矣”,原来是欺蒙、是哄骗。

  诬陷,多少次历史车轮失去方向,都是拜这个魔鬼所赐,孙悟空也成为它的牺牲品。水帘洞主拜访东海龙王,本是“紧邻”间的友好往来,那龙王口称“上仙”,腹中却拟定弹章:“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施法施威,骋凶骋势……”蟠桃园里的仙女解脱了大圣的定身法术,到王母面前轻描淡写的一句“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拷打”,牢牢地判决了孙悟空的前程。

  三界携手,终于将桀骜的美猴王压在五行山下。

  讨伐、打压、肉体的摧残还不算完。两界山(过去的五行山)下,唐僧把孙悟空收在马前,经菩萨指点,还要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戴金箍。

  精神的欺骗是世间最大的敌人。刚刚还在教训徒弟“出家人不要说谎”的唐三藏,正是一番天衣无缝的谎言骗得大圣坠入算计,再不得自由。一道金箍牢牢地扎在孙大圣的脑袋上,箍住他的手脚,束定他的反抗精神,完成对英雄的最终收伏和改造,莫非从此也结束了一个英雄传奇的时代?

  忽发奇想:大圣行者岂是甘于寂寞的人?有一天走离斗战胜佛的宝座,也并非不可能。如若真有那么一天,行者吹响“集结号”,那些老实人——真的,假的,奔命的,混日的,饭桌前的,光环下的,立即站在行者麾下的,有几人欤?

  关丙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