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分钟

  • 来源:家教世界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14 11:03

  “不用真名”写作的作家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大卖后,J.K·罗琳赚了近10亿美元的版税,她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儿童作家”,被众多出版社当成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他们纷纷争着开出天价,希望能够买到罗琳的下一部作品。

  但罗琳却不想再借“罗琳”的名气,创作下去,她给自己起了另一个笔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恩,并用它完成了一部全新的、写给成人看的小说《布谷鸟的呼唤》。结果这部“新人”的新书上市后,迅速得到了评论界和众多读者们的一致好评,销量也非常好。

  直到一年后,罗伯特·加尔布雷恩就是罗琳的秘密才被披露出来。罗琳感慨道:“在无人热切期盼的情况下创作,我感觉轻松快乐多了,写作上的潜力也会最大可能地被挖掘出来,我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卖一双,捐一双

  汤姆斯鞋是一款价格便宜的布鞋,创办之初,布莱克只是想让世界上没有鞋穿的孩子都有一双自己的鞋,因此,创办的理念很简单:每卖出一双鞋子,就捐赠一双给第三世界的孩子。

  “卖一双,捐一双”的理念得到了很多人响应,有时,布莱克一天就能接到2200双鞋子的订单。在他卖出10000双鞋子的时候,他也捐出了10000双鞋子。

  布莱克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别人的命运。

  凭着良好的口碑,从来不做广告的汤姆斯鞋,截至目前已经卖出3800万双,这意味着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贫困地区的3800万双小脚拥有了鞋子的保护。

  孤儿希尔顿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酒店,是开创者希尔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希尔顿是个孤儿,年幼时又正遇到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只好四处流浪,靠乞讨为生。

  一次,小希尔顿流浪到了一座城市,接连几个晚上,他都躲在一间大饭店门廊的角落里过夜。某天半夜时分,他突然被一阵疼痛弄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饭店的门童正带着满脸的不屑使劲踢他。他刚一反抗,那个健壮的大男孩便把他拎起来扔到了10米外的雪地上,并对他大肆辱骂:“明天一大早,我们酒店集团的老板要来视察工作,你这个又脏又下贱的乞丐怎么可以在这里过夜,简直就是给我们丢人!像你这种人就应该钻进垃圾桶里去睡觉,这种高级的地方你做梦都不配梦到!”

  听闻此言,小希尔顿真是愤怒极了,他咬着牙,握着拳头,真想冲上去揍那个门童一顿。但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他指着对方大声说道:“等着瞧,早晚有一天,我会开一家比你们饭店更大、更豪华的酒店,记住我现在说的话!”不想门童却嘲讽地吹了一声口哨,这声口哨更是激起了小希尔顿奋斗的决心。

  那夜之后,小希尔顿历尽艰难找到了一家肯雇用童工的工厂,玩命地工作,并存下自己所赚的每一分钱。辗转数年之后,小希尔顿终于破茧而出,创立了第一家“希尔顿大酒店”,并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希尔顿酒店集团。

  真正的侠骨柔情

  金庸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

  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骜不驯,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有一天,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讽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为了维护校风和校纪,张印通将金庸开除了。

  金庸离校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他撑着油纸伞,心里满是惆怅。忽然,张印通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赶了过来。他一把拉住金庸的手说:“孩子,你不能就这样走了,你将来还要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想好了,我把你介绍到衢州中学上学,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一定会热情收留你的。这是我写的引荐信,你去找他吧。”

  风雨中,仿佛出现了一道彩虹。金庸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了维护校风、校纪,张印通铁面无私,将他开除;另一方面,张印通的内心又是柔软的,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那一刻,金庸似乎读懂了校长张印通的侠骨柔情。

  科技控李鸿章

  作为“洋务运动”发起人、倡导者和执行者,李鸿章带领着“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在科技实践应用上,李鸿章堪称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李鸿章最初关注的是军事科技。他曾写信给曾国藩,盛赞外国枪炮的威力:“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此后,淮军大量引进炸弹。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进口,1865年9月,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自主研发枪炮弹药。

  1869年访英,他带回一架镀金的胜家手摇式缝纫机,作为礼物送给了慈禧。同一年,访德时他与俾斯麦说到自己的枪伤,俾斯麦表示德国有一种机器,能看见人骨和内脏。李鸿章随即去了医院,电光一闪,他成为第一个照X光的中国人。

  李鸿章实际上也是中国近现代第一篇科普文章的作者。他的科普文章甚至远扬海外。1887年,他在香港《德臣西报》的论文称“医学同化学是姊妹科学,应给以同样的重视”。

  作为李鸿章幕僚的美国人毕德格,为他“用中文朗读了不下800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毕德格感慨道:“很难设想,中国还有哪一位高官像李鸿章这样,用这样的方式阅读了如此丰富的外国书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