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品牌的“黑”历史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 关键字:饮料,历史,可口可乐,芬达
  • 发布时间:2017-09-08 10:02

  可口可乐

  1885年,美国乔治州一位54岁的医生兼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了新药,他将可乐果、葡萄酒和秘鲁古柯叶子的提取物,制成一款深色的糖浆。这位医生认为这种新药具有提神、镇静的作用以及减轻头痛的作用。次年,美国发布了葡萄酒禁止令,于是医生将这款糖浆衍生出了一种不含酒精的饮品版,而这就是可口可乐的起源。可以说,可口可乐本质上最初基本作为药物,就等于是可卡因、咖啡因和酒精的混合物。而且有意思的是,后续可口可乐饮品当时是作为葡萄酒的替代品进入市场的,结果却一度被宣称为“最神奇的壮阳药”。然后又过了两年,这位发明者就去天堂了。

  实际上,可口可乐的英文名coca cola也正是源自它的两种最不寻常的原材料,coca取自cocaine的词根coca,cola取自kola nut的kola。当然,不要听到可卡因、咖啡因和酒精什么的,就将最初可口可乐糖浆定性成一种不负责任的危险饮料。毕竟当时人们对于医学以及药物的认知不比现在。比如说,虽然可卡因是古柯叶的提取物,而且常人认知里都认为这是毒品,但古柯叶入药能补肾助阳和镇痛,而且被古印第安人奉为“圣草”,只能说这玩意是把双刃剑。再来看看可乐果,作兴奋剂和疲劳恢复剂,其主要成分为咖啡碱约2%及微量可可豆碱、香精油、糖苷、可乐碱,非洲土著嗜好直接咀嚼,因为它可以减轻因饥饿而造成的痛楚,但经常咀嚼则会令牙齿染色。

  看到这里,我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不用担心,当前咱们所喝的可口可乐早已和最初的成分不同了。由于一度美国人滥用可卡因,所以1903年时可口可乐公司就放弃了含有可卡因的配方。而为了避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也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公司也自1955年起就停止使用可乐果,改以人工香料及咖啡因萃取物来取代。

  再来说说售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现存最古老的自动售货机是由日本的俵谷高七于19 0 4年所发明的“自动邮票、明信片售货机”,而可口可乐公司也在1934年就把可口可乐专属自动售货机投入到了芝加哥街头进行使用。而关于可口可乐和自动售货机的趣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敲敲度娘家的门去看看。还有,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不销售可口可乐,即朝鲜和古巴。所以,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coca cola”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英文词汇,仅次于“OK”了。

  另外再来说说另一个毁三观的事儿:圣诞老人这位穿着红棉袄的白胡子胖老头的形象,想必没有人不知道,可实际上眼下大家所熟知的圣诞老人的形象,是可口可乐公司搞出来的。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与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珊布签约,让其创造一个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罗·普兰蒂斯为创作原型,因为他长了一张快活的胖圆脸。可口可乐公司坚持,圣诞老人皮毛大衣的颜色必须是明亮的可口可乐红。圣诞老人就这样诞生了,其实他就是一个基督教改革者、异教神祗和商业形象的混合物,关于这位老人的黑历史,咱们放到以后再来说说。

  芬达

  芬达的“黑历史”还得从可口可乐说起,二战前期,可口可乐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已经在德国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各国之间的矛盾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销量,因为精明的管理层完全没让德国大众知道这是美国货。1939年时,德国已经有了43个可口可乐的装瓶厂和许多分销商。尤其在希特勒当政之后,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的管理高层深谙营销洗脑之道,极力将可口可乐和纳粹绑在一起。于是乎,可口可乐居然成了德国法西斯的“爱国饮料”。

  其实希特勒一直是美国货的粉丝,而且当时的可口可乐代表着美国式的先进、高效的生产方式,希特勒觉得用它能给自己的政党提升先进形象。于是两边一拍即合,一直很默契。不过这件事在开战后发生了点变化,美国断绝了一切和德国的关系,货物当然是不能运的,于是德国可口可乐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料—可乐糖浆(就是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到现在还保密的那个受到超高级安保的绝密配方)。再加上,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的负责人死于车祸,于是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急需研发一个新的“爱国饮料”。

  So,可口可乐家的万年老三“芬达”在这种情况下,被新人负责人Max Keith利用当时德国仅有的原料给鼓捣出来了。“芬达”在德语中意思是“幻想”,不过,当时的芬达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不太一样,它是棕色的,而且是苹果味的。对!苹果味的才是正儿八经的原配。就这样,纳粹的脑残小年轻们得以在没有可乐的情况下坚持到了战后。战后,芬达这个概念被母公司回收再利用,慢慢拓展到了全球。而当年的德国小年轻,被美国大兵押解着,突然看到美国街道上的可口可乐广告牌,惊讶地问:“你们居然也有可口可乐?”

  不过这段黑历史也有好的一面,给饮料装瓶需要大量的流水线工人,而这些工作都是分给犹太人奴隶来做的,所以芬达的出现让很多犹太人逃脱了被屠杀的命运。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诞生8年后,也就是189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个名叫Caleb Bradham的药剂师,用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及可乐果制成了一种用于促进消化和提神醒脑的新药。对,没错,碳酸饮料都是这些炼金术士鼓捣出来的。同样的例子还有1929年诞生的七喜,它最初也是作为用于缓解宿醉的药。当时的名字更是有趣—“锂化柠檬酸苏打水”,因为它原先含有一种叫做柠檬酸锂的镇静剂。不过最后能从将近600个汽水品种从市场上消失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存活下来,说明七喜本身还是很受认可的,这都是题外话了。

  而百事可乐原来的名字叫作“布莱德的饮料”(Brad‘s Drink),好直白的名字不是?好在之后,Caleb Bradham还是决定换个名字,于是他把英文里消化不良dyspepsia的词根pepsi和可乐果kola nut中的kola拼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Pepsi cola。也有一说,是因为百事可乐里含有胃蛋白酶pepsin,不过这不重要。

  关于两大可乐公司超过100年的相爱相杀的历史,足够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我们这里只需要简单聊聊当年。当年的可口可乐占据了全球饮料市场70%的份额,剩下的才是百事可乐和其他各种牌子来分。所以无怪乎,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可口可乐的一半,然而结果仍然没啥区别。直到后面好容易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局面才得以扭转,欲知详情还是出门左转找度娘吧。

  来说说百事可乐这辈子最有趣的一个“黑历史”事件。1995年,一则百事可乐的广告开始在全美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个金发小男生穿戴完毕准备出门上学,他一身衣服都是用百事可乐的积分兑换的。小男生随后出门,驾驶一架战斗机去上学了……当时百事可乐这则广告最逆天的一句宣传是:700万百事积分即可兑换一架鹞式战斗机!

  正常人看到这个广告的正常反应大多是:哇,60积分换一件T恤!但美国有个叫约翰·莱纳德的21岁商学院大学生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不追求最好的呢?700万积分,这意味着莱纳德必须在一年内喝掉1680万罐百事可乐,平均每天要喝4万多罐,才能在广告的截止日期即1996年10月15日以前攒够得到这架飞机所需的积分。不过,莱纳德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百事可乐公司曾许诺,百事可乐消费者只要已经拥有15积分以上,就能以每10美分1积分的价钱购买余下的积分。他计算了一下,只要花70万美元就可以买到700万积分,非常划算。毕竟鹞式战斗机在1995年价值3380万美元,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吃亏!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莱纳德当然没有70万美元,不过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服了5个投资者给他投资了70万美元……很快,在律师的陪同下,莱纳德把15点百事积分券和一张70万美元的支票放在了百事公司面前。

  公司发言人说:“显而易见,鹞式战斗机是一个玩笑。”百事可乐公司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以“无事生非”为由驳回莱纳德的请求。没有等来战斗机的莱纳德和他的律师立即予以反击:他们在弗罗里达州的一个法院起诉百事可乐公司,针锋相对要求对方给付AV-8B型鹞式战斗机。但很遗憾,这位大学生败诉了。法院认为,但凡一个客观的人都不会合理地认为这个广告的意思是真的,消费者不可能真的获得一架鹞式战斗机。裁决同时指出,广告片中那个小孩完全不可能是一个飞行员,他父母都未必会把车钥匙交给他,更别提飞机了。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广告中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幽默是得到允许的。不过,出事以后,百事可乐公司小心地修正了自己的广告:鹞式战斗机不再是700万积分,而是7亿积分才能获得。加拿大的百事可乐公司还在广告中加上了字幕“Just Kidding”。

  红牛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或者是“困了累了喝红牛”这两句广告词估计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人都耳熟能详,然而,红牛到底是来自哪个国家却很少有人能答对。甚至可能还有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还有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之分。

  红牛原本是泰国“ 饮料大王”许书标(Chaleo Yoovidhya)于1966年在曼谷创设的一个机能性饮料品牌,品牌所有权隶属于泰国TC制药公司,其产品经常被夜班工人、长途货运的驾驶或泰拳(蹴道)选手拿来当作提神与健身用。在泰国,类似红牛的饮料很多,红牛的价格其实也很便宜,150毫升装只售0.3美元。

  1984年时,曾在宝洁亚洲地区分公司任职的奥地利商人Dietrich Mateschitz因为对这款饮料的喜爱,决定将这款产品的配方与商标权买下。他找到许书标,两人一拍即合各投50万美元,各自持有49%股权(剩下2%由许书标的儿子持有,也就是说泰方实际控制奥地利红牛51%的股权),共同创建了奥地利红牛公司。奥地利红牛公司开始改良红牛饮品的配方加入了碳酸,变成一种气泡饮料在奥地利销售(没错,红牛在欧洲属于碳酸软性饮料)。相较于传统的提神饮料,Mateschitz以一种非常流行、时尚的方式来包装产品,获得空前的回响,而广为年轻族群接受。1992年红牛(撇开泰国版的Krating Daeng不计)首次外销到奥地利以外的国家—匈牙利,并且在之后很快速地扩展到超过100个国家以上的广大市场。

  而中国红牛,则是1995年泰籍华裔商人严彬旗下的华彬集团在取得红牛品牌授权后,引入中国的。中国红牛获得授权比奥地利公司晚了11年,但直到2014年奥地利红牛才正式进入中国,成立了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正是在红牛归属权混乱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的红牛配方也不完全一样。其中欧洲版的红牛属于含碳酸软性饮料的一种,它以强态能量饮料的形象出现,含有多种营养素及咖啡因,因此常被用来当作提神甚至健身饮料来使用。而以泰国为主的部份亚洲国家所销售的红牛,则是属于不含气的传统提神饮料,其中,菲律宾及泰国红牛甚至还有生产红牛咖啡饮料。此外在奥地利和英国,红牛的配方为咖啡因、牛磺酸、葡萄糖醛酸内酯、维生素B族、蔗糖和水;在加拿大,红牛中不含咖啡因和牛磺酸;而在丹麦、挪威和法国,红牛因含高剂量咖啡因而只能在药店销售;在我国台湾地区,红牛中不含葡萄糖醛酸内酯。

  文、图/任我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