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调查:融资难怎么解

  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存在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难,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融资贵的倾向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在速度、结构、动力上呈现新特征,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去产能、去库存压力,小微企业由于在经济形态、扩大就业、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其发展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各方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小微企业先天不足等原因,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金和人才不足、发展环境不良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多方联动,才能更好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本文以某市小微企业现状为例,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探索小微企业发展之路。

  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受困于流动资金不足。调查显示,某市小微企业多数属初创期、成长期,且一般是私营企业,现金和管理多由企业主掌管,很少用现代、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造成现金管理不科学、使用不合理,进而导致流动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在设立之初,由于自有资金较少,在满足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后,用于后期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往往不足,企业也没有能力或渠道扩充生产所必须的流动资金,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将大量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使企业长期占用流动资金,而企业留利有限,自我积累又少,筹资渠道狭窄,使得流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小,导致企业疲于借债、还债,从而影响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2.新旧贷款之间“断档”,抬高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小微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外源融资,有过度负债的偏好,往往是被迫、不情愿地加杠杆,形成了较大的负债压力,加之银行贷款都是“先还后贷”的管理制度,造成小微企业新旧贷款之间“断档”,催生了过桥贷款的发展。而过桥贷款价格是由市场资金供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利率都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小微企业只能被迫接受高成本的过桥贷款完成资金周转,无形中增加了融资成本。如某建材公司在5000多万的贷款中,银行正常贷款2900万元,过桥贷款中小贷公司贷款1500万元,私人高利贷700万元,小贷公司贷款和私人贷款利率分别是银行贷款的1倍和1.5倍。

  3.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导致银企关系趋紧。随着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效应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高发和不良贷款上升的态势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形势持续偏紧,信用环境持续恶化,市场信用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银行与企业间的不信任程度加剧,企业受困于货款回收不畅,资金拖欠严重,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归还贷款,贷款逾期,甚至部分小微企业有计划地串谋套取银行信用,使银行处于不利的信用风险之中。企业信用度下降、授信等级降低、贷款金额下降,如此恶性循环,商业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惧贷”情绪严重。

  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1.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乏力。财政力量集中于精准扶贫、保民生、保稳定上,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力不从心,除了落实国家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政策多、落地少。出台的政策规定更侧重指导性,缺乏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措施,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后配套服务落实迟滞,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在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地方财政注入的资金捉襟见肘,担保能力无法达到银行准入条件。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浓,部门之间抱怨多、配合少。不动产评估仍指定下属单位专营,否则抵押权登记就会受阻,林权抵押迟迟未建立确权、评估、流转等平台。地方保护对司法环境仍有一定程度影响,银行债权诉讼案件胜诉率高但执结率却较低。相关职能部门在企业信用培育和规范发展上权力分割,缺乏有效整合与沟通协作。

  2.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向重点大中型企业营销贷款,且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小,一些好的企业出现了银行扎堆“缠贷”现象。而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并未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不断加大,资金配置的“马太效应”依然较为明显,小微企业从其他渠道取得资金的成本依然很高。同时,部分银行承诺企业按期偿还贷款后会续贷,但当企业偿还贷款后又断贷。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嫌私营爱国有的信贷倾向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期限短、额度低,虽然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多,但适合本土化企业的产品少,贷款担保抵押及相关条件严,大多数企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存在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难,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融资贵的倾向。

  3.企业自身条件差,制约融资可获得性。多数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都有贷款,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都已经抵押了,新增贷款不易。部分企业靠租赁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无土地证、房产证或购置机械设备的相关税务发票,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贷款需要的抵押资产。加之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建立相对规范的财务账表,甚至资金流水也不通过企业账户,而是通过企业主或家庭成员的个人账户流转,银行无法跟踪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同时,国家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虽然夯实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但导致企业资产减值,因此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贷款难度加大。

  政策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灵活的金融扶持政策,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条件限制和利率水平,延长贷款期限,适当增加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减少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建设而造成的短贷长用问题。落实好国家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建议由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建立小微企业互助担保平台,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建立信贷风险共担机制。由财政、银行、企业按比例出资,对无法提供足额有效担保物的成长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风险保证,一旦贷款发生风险,则由资金池按比例承担损失,以撬动银行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2.加强信贷引导,落实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放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考虑小微企业的承受能力,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在贷款议价方面应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缩小利率上浮幅度。同时,金融机构要综合考虑企业长期综合营运能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已初见成效,企业营运困难是暂时的。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延长企业贷款期限,允许企业借新还旧,尽可能为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以便企业渡过难关,更好地发展。

  3.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开展企业规范化培育。小微企业创办初期既缺少资金,也缺乏技术和人才,最关键的是缺乏先进理念,企业经营不规范、财务不健全、诚信观念不浓厚、可持续发展前景不明确等非理性行为导致银行拒贷现象比较常见。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必须以企业自身规范发展为基础,只有企业有市场、有产品、有信用、有前景,银行就无需以“抵押品”作为贷款与否的必要条件。一是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前景研判、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体系,督促指导企业在规范经营中发展壮大。二是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兴业,通过评选表彰信用企业、诚信纳税企业、质量信得过企业等措施,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企业文化氛围。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企业融资规范化培育,建立平等互利的融资合作关系,培育一批明星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外部评级提升信用水平,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免抵押担保、低利率优惠的贷款支持,发挥正向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促使更多企业在规范发展中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4.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合作之所以存在诸多障碍,最根本的是缺乏信用基础。企业信用与银行贷款风险具有负相关性,企业信用越高,贷款风险就越小,企业信用越差,银行风险管控就越严。从根本上讲,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才是营造良好融资环境的当务之急。一是建立企业信用建设协作机制,由政府牵头主导,组织经济主管部门、司法部门、银行、企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把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作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途径,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增加失信人的违约成本,促进小微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意识。二是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培育,以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形式强化信用约束,增强企业诚信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平凉市中心支行)

  孙立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