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初中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是与时俱进发展,契合时代特色的必由途径。德育教育恰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以往旧课标影响作用,令德育教学无法良好的充分显现应有价值。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新课程理念,积极应对初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多层面人才培养建设,方能推进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务;德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7)6-0003-01

一、德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

1.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政治方向,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育内容决定的。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进行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等等,从而使德育目的、任务得以实现。

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阵地的学校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特别是初中阶段,正是年青一代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成长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生德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往往只关注手中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忽略现实生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适时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素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特征,而把关注点集中在教材上时,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凝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排斥单一的枯燥事物。德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内容较枯燥,缺乏新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手段,主动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事实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较单一,如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学生处于这种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进行拾金不昧德育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重复说明拾金不昧的重要性,教学模式较单一,如此学生接受的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凝重。

三、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发展规律

初中德育教学应明确实践目标,即应主力提升学生思想修为与道德意识,令其掌握我国有关法规政治,形成健康阳光的心态以及高尚优秀的品格。德育教学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建设初期,便明确了德智体美全面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而德育则被至于教育培养的首位,足以见得德育教育深受重视,同智力发展、体育锻炼、美育培养密不可分。因此只有做到合理协调,全面渗透融合,方能引导学生向着更加先进、文明的方向发展提升。同时,实践教学中,应基于精髓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方针,探究教育教学特征规律。应依据初中学生发展需求、身心特征,将其打造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并培养发展为有抱负、有思想、文明高尚、遵守纪律的新时期人才。

2.拓宽德育教育路径,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令学生树立爱国之心,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提升使命感与责任感,甘于奉献与积极创造。为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民族自尊心,勇于维护尊严。应令他们看到祖国的不断壮大与创新发展的决心,进而激发自身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以及骄傲感,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发展,努力打拼、不断进取。通常来讲,学校方面均会将德育教学设置为必修课,实施法规传授以及道德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在他类课程讲授阶段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历史课程同德育教育紧密相连,依据学科特征,应激发内含的德育内容展开科学教学。

3.更新教育内容,开展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德育教学应全面更新教育内容,由繁至简,逐步推进,体现教学管理的层次性以及系统性,进而便于学生消化知识。可引入代表性的历史故事,或加入学生们关心的时事政治内容。还可借助爱国歌曲、励志影片激励学生形成坚强毅力以及爱国情怀。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提升学生注意力,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令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提高探究热情。新课改影响下,课程内容得以精简,并添加了较多丰富生动的课外内容,这对德育教学来讲极为有利。基于该背景,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与杂志,令学生丰富素养,锻炼素质。还可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令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良好的吸收消化德育课堂教学所学内容,实现良好升华。

4.建立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要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初中各科目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丢弃那种呆板说教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而且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民主的方法,以更好地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身价与学生进行谈话,努力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皖西学院学报,2008(4).

[2]梁柏明,韩翠萍.创新初中年级德育工作的策略.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1).(罗玉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