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0-11 11:08
【摘要】所谓问题意识其实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而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以及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会不自觉地从事各种探索活动,采取各种方式,力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换句话说,问题意识就是促使人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根本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高速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好奇心最为旺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也会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ISSN1001-2982(2017)6-0004-01
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究竟具有哪些实际的意义呢?不提问题并不代表就真的没有问题,相反,当一个人没有知识和想法的时候才不会提出什么问题,而问题提得愈多,所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多,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会随之加深,知识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扩展。由此可见,提问也是人们学习和进步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虽然问题意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发展都大有裨益,但是,目前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无怪乎有这么几点:第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思想泛滥。第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缺乏“提问”的机会。第三,就是学生本身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轻易不敢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随大流。那么了解了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以后,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融入进去呢!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般来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主要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敢提问,另一类就是不会提问,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关的措施。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那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班级里提问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难道真的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吗?当然不是如此,关于这一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应该认真反思了。学生之所以提问的意识越来越弱,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各种问题的答案都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即使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些同学有一些更好的想法,但是出于考高分的安全性来考虑,很多的老师依然是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直接把答案背下来,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关于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花大量的功夫去教学生怎样解决问题,而是采用题海战术,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做题目,让学生能够见各种题型,并把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给记下来,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就导致了很多在考试中考出高分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说“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想法”之类的赞美之词,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而在不断地提问中培养出一定的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我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在课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提问,但是大部分的情况却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除了心理问题,还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提问,不知道该从何问起,这样就涉及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提问的技巧。关于这一点,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在上课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一条条的列好,而是留一些空间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问题,然后总结出来。像是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定理和公理,这时候教师不要忙着把这些定理、公理让学生背下来,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公理、定理,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推理中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提问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做数学题,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推理能力。而在各种思维中,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不能用一条路子来禁锢学生的思想。例如,我们在做数学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开放性题型的比例,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指固定在一个思路上。还有,在数学问题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例子,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答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空间会不断地得到扩展,发散性思维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而在这种基础之上,学生在更加开阔的思维层面上也就更容易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它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发挥数学学科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当学生将来进行深造或者是走向工作岗位以后,都会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贵,李思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教师版,2011.
[2]莫华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2002,(23):30-31.(杨毛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