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筛里的旧光阴

  • 来源:红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0-30 11:24

秋天的九月,大家正在收获胜利的果实。母亲也一样,白天刚从地里挑玉米回家,夜里就说肚子痛。鸡叫第一遍的时候,母亲坐到地上的矮板凳上,脚下放上竹筛。一阵痛苦呻吟后,我滑落到了竹筛里。过一两分钟,旁人从筛子里抱起我,断脐,拭洗,穿衣。我人生第一步就是这么从竹筛里启程,故乡世世代代,故乡所有的新生命,都如我一样,从筛子里迈开了第一步。

分娩时将婴儿直接生在竹筛上,这在故乡叫过筛,这也是故乡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习俗。

我曾设想沿着时光隧道返回从前,寻找过筛的确凿根源,以示我对远祖对时光的纪念。但岁月流转,山河起伏,王朝明灭,很多很多的印记早已残缺,甚至消失。过筛也一样,隐秘的时光里已无法考证到它起源的时间点,唯有过筛的因缘还如年轮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故乡沧桑的老根里。

说来过筛是与信仰有关。

故乡的翠竹长在房前,长在屋后,长在菜园一隅,村口郊外,山上山下,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一爿爿的翠竹。这些翠竹与山花丛林,与清涧小溪,与鸟鸣蝶舞,与牛哞犬吠,与母亲呼儿唤女拉长的音域,组成了山清水秀诗情画意的故乡。见过他乡河枯山秃、缺林少竹的故乡人,认为故乡的美是天地额外的恩赐,是天地情有独钟的垂怜,也是故乡世代对天地感恩与敬畏的渊源。想想,一滴水来到我们手里,它要经过多少的岩层,经过多少的化石,经过多少的残枝败叶,又要经过多少的千年万载,不息地渗透漫滤,才成为我们手中的一滴,天地造物,是多么地不易呀!又要轮回多少的岁月,才有我们今日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故乡。因此,故乡特设立每年七月中旬为祭拜天地的节日。爱屋及乌吧,翠竹也成为故乡人膜拜的对象。最常见的是,在竹根下,遍插有一根根燃尽的香,地上残留着碗筷祭品,有的竹枝还挂着一片片红布或白布,在风中悠扬着故乡人的心意。一种信仰在苍天下,在大地上,在翠绿的竹根旁自然形成了,同时它也为过筛的到来铺垫了一缕感性的情愫。

确切地说,过筛的主要根源在于翠竹。故乡对翠竹的膜拜情结,有一部分缘于对天地的神秘崇拜,另一部分是缘于日夜与翠竹相处,濡染了翠竹的心性,才结下深深的不解情缘。

在故乡,最接近人的便是翠竹了,当然稻菽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在饥荒年月,粮仓盛满的只是满腹的追忆。牛当然也是最接近人的物种之一,只是牛白天还要去劳作或吃草,这样牛在长夜里反刍的时候,才能哼出更深沉且略带伤感的歌谣。唯有翠竹,守候在房前屋后,不懈地向乡亲打着春天的手势,不懈地向乡亲唱着希望之歌。

翠竹,冰冰洁洁纯纯爽爽挺拔于沃土瘦地,以亭亭玉立的朴素联盟,以根连根的连绵缠绕,结成了势不可当的翠绿海洋;它不畏严寒酷暑,不惧暴风骤雨,不竭地发出沙沙的生命呐喊;它根系土地,接纳露珠霜霖,弥漫清香气息,飘逸迷人神韵;它一步一节脚印,温润里透射着若谷的情怀。竹风氤氲故乡,竹风荡涤故乡,一方水土里的故乡人,骨髓里早已洇染了翠竹品性:正直,虚心,朴素,不屈。

据记载,东汉以前的《尚书》《礼记》《论语》都是写在竹简上,即写在翠竹片上,所以,在植物界,翠竹是最早读书的植物,且将儒家学说铭刻于身。品性之上添加诗书的厚重,翠竹更显儒雅君子之风度,无形中也提高了故乡人对翠竹的仰望高度,终成图腾,同时翠竹的内涵、翠竹的底蕴,悄然促成了过筛的到来。

我想,或许是在翠竹身上开始出现文字的时候,或许是故乡第一次稻菽归仓的那一个早晨或黄昏,翠竹就以器具的形式来到了每家每户,从此翠竹由野生的植物变成了乡村生活的部分,从植物界归入了农业的范畴。

在故乡,翠竹编织的器具有箩、篓、簟、椅、床、笠、篮、箕、匾、筛等,它们都各司其职,让民间的生活不因缺少某些细节而断链,而竹筛是显示细节最多的器具。

竹筛是翠竹的另一种存在,它秉承了翠竹的所有内在品性,它按照月亮的造型来编织,大的月亮有二尺来宽,小的月亮有一尺来宽,筛身的孔眼则按星星的造型来编织,成千上万细密的孔眼,就是成千上万的星星。竹筛的编织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得有一双灵巧的手,得有一颗沉得住气和耐得住寂寞的心,不然编出的筛孔就大小不均,或筛身松垮。我常想,假如远古时候就有一些光鲜的名词,比如,白领、知识分子、工程师,那编织竹筛的人就是工程师,不过远古时候只淡淡地称呼他为竹匠。竹匠砍来翠竹,剖成同等大小的细竹篾,去掉竹黄,再按天地运行的经经纬纬将篾青交叉编织,让中间空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细密小孔,然后在编好的筛身上放置圆篾箍,将筛身与篾箍用篾青紧密绕好,这样一个简洁大方的竹筛就编好了。它也简洁地道出了那些年月里那些故乡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你必须筛去日子里的很多东西,生命中的明月才不会蒙尘藏垢。

竹筛的主要用途是将不同直径的物质颗粒筛选出来,让厚重、结实、饱满的颗粒留在筛面上,粉末微小的颗粒从筛眼漏走。可以这么说,一个竹筛清点了一季的农事,一个竹筛检验了一种品质的轻重。

之所以说承接竹祖秉性的竹筛有很多细节,是因为它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蔬菜时令季节,母亲把它当篮子,装起白菜萝卜放在屋檐下,等候风把时令里的水分抽干,等候腌缸把甜的心情换成酸的心情;换季的时候,母亲把它当晒簟,把小孩的衣物鞋袜放在里边,端到庭院中,让阳光细细地擦拭抚摸,衣物回到干净清香的底色了,竹筛却变得更深褐了;在节日里,母亲把它当托盘,把待下锅的馍馍、糍粑、粽子搁在它身上,一阵水火隔空欢叫奔腾后,起锅了,又把热气腾腾的馍馍、粽子珍藏在它怀里。有时它自己变成一角夜空,当新娘即将跨入新郎家厅堂时,它轻轻罩住了新娘脚下的灯火,新娘须跨过它,才能跨过门槛,才能步入厅堂,而在新娘跨过它时,灯火透过筛眼把满天的星光打在新娘的鞋底下,从此新娘的日子将红红火火,从此新娘的夜晚不再漆黑,因为夜空里有满天星光;有时它又是桥梁,祀祖时将祭品放在它身上,摆在祖宗的牌位前,此时它以桥梁的身份架通阴阳两岸,让世间汩汩的思念流到岁月的深处,流到列祖列宗的心海里。而在这些细节里,都轮回着这样一个相同的细节:每每收拾完竹筛里的物品,母亲总是爱怜地瞅着竹筛,轻轻地在它身上拍拍两下。母亲什么也没对竹筛说,但母亲的眼里已把话说出:多正直本分的孩子哟!

其实一个竹筛编织好后立马就来到母亲的手上,母亲的手一握上竹筛就不再放下。世世代代的母亲都如此,世世代代母亲的手就没离开过竹筛。竹筛也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显得贞静,才显得灵动,与母亲相得益彰。

当村庄睡了,山河睡了,天地都睡了,在民间的深处,会传来均匀、连绵的咕咕声。这声音被烛火温热过,已不那么冰冷;这声音被老牛反刍过,已不那么锐利;这声音被夜色筛滤过,已不那么生硬,相反,倒觉得柔和诗意。这声音传到耳边,你只会觉得熟悉中透着亲切,惯听中泛着温馨,有时还伴奏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可是,那时夜已很深了,夜的浪潮正在轻轻拍打着无边的寂寞。这便是母亲筛五谷杂粮发出的声音。

你可曾见过母亲执筛劳作的情形?母亲低头弯腰,双手摊开握住筛沿,以合适的圆圈为轨道,顺时针匀速画一个圈又一个圈,筛孔里则纷纷洒下金黄的玉米粉或金黄的米糠末。在这劳作过程中,竹筛告诉母亲一个哲理:人必须在劳动面前低下头,躬下腰,谦卑地面对世界,才能有金黄的硕果。而在一个圈叠加一个圈里,在一个夜叠加一个夜里,母亲犹如置身于苍穹的庙宇里,不绝的梵呗声声,不息的檀香袅袅,母亲终于领悟到了为人的真经—— — 真善美,解释起来呢,就是为人正直善良,勤劳朴素,知常守,懂规矩,有一颗地地道道的平常心。

你可知道,天为何总是那么湛蓝、那么清澈?那是因为有一个叫女娲的母亲,时时补筛天空。在我母亲小小的天空里,充斥着很多很多待筛的片断、待筛的情节,比如播种插秧、挑水浣衣、舂谷煮菜、喂牛喂猪,等等。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见母亲终日绕着炊烟循环往复地筛滤这些片断、这些情节,纵使那些岁月生活很艰辛,但我童年的天空,包括母亲自己的天空,都很充实很厚重很饱满,从筛眼漏走的只是灰色的色调,是寂寞,还有母亲的乌丝。所以,有母亲和竹筛在,天空总是那么素洁和美丽。

我常常想,世间风风雨雨,为什么故乡人总不觉得日子灰暗?包括我的母亲。我想该是这样的,因为有竹筛在身旁,有月光,有星光,有来自历史深处诗书的闪光,日子才不会那么灰暗。

世间,唯有竹筛最能读懂母亲的心。在竹筛的身上,烙印有母亲的手纹,浸有母亲的体温,镶有母亲坚毅的目光。竹筛明白,自己无法筛尽母亲心里隐藏的酸甜苦楚,它只能来到母亲的身下,守候在母亲的宫门,它要以自己不那么宽大的胸怀分担母亲分娩时的痛苦,它要把自身的诗书哲理,自身的星光月光,自身的正直虚心,转接到母亲的子女身上。它要在新生命降临时,把裹挟新生命而来的血腥、贪婪的习性一并筛掉,还给母亲一个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新生儿,还给母亲一个蓬蓬勃勃的希望。这是竹筛的希望,更是母亲的希望,也是所有乡亲的希望。这就是故乡传承一代又一代的过筛因缘。

其实,我,包括很多的人,在母亲的子宫里已是吸吮母亲血液的虫豸,是折磨母亲的尤物,你说不是吗?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推移,自 20 世纪 80年代后,故乡过筛的习俗就退出了新时代的历史时空。一身正气满腹经纶富有诗意的竹筛,知趣地退回时光的深处,默默地、谦卑地立在墙角。不过,如果你望上一眼,你就会看到一种感人的、让人变得沉静的哲学境界。它曾经为一个新生命服役,为一个家庭服役,为绵延千年万代的血脉流转服役,可它现在只安静地立在新时空的墙角,泛透着一种丰富、神秘的意味。

我常常想,时下为什么老是有人摇头叹息道德滑坡人情冷淡呢?细想起来,个人认为与分娩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分娩都是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医院里,婴儿一出世就要面对冷冰冰的器械,就要浸淫于迷乱双眼的苍白,墙是白的,床单是白的,医生护士也是白的,闻到的也是火药般的味道,有时还要戴上战斗机里的那种呼吸罩。人之初就降临于刀枪剑影的无情战场里,就面对苍白的烽烟,就呼吸硝烟的味道,而要斧正这初生的感性意识,又要花费母亲多少的心血呀!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与不对,你自己断定吧。

我的出生,乡亲们的出生,一面世就是皎月普照、星辰润色,我闻到的是芳草气息、大地气息、最自然的气息,洇染我的是翠竹的品味。纵然我不敏,我的乡亲也不敏,当然,我的乡亲是有不少很敏的,只是竹筛告诫我,为人要谦虚,在这里我只能说,就算不敏,但过筛后的我及故乡人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特点:正直,善良,简单朴素,感恩在怀。我觉得为人处世,有这么一个特点就足够了。

有时间,我会回到盛长翠竹的故乡,回到有竹筛的家园,跟竹筛谈谈心里话,跟翠竹作一番深入的交流。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跟我同行,或许你会带回一缕圣洁的月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