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谢若博博士 :为儿童创造清洁和有利的环境

曾在加纳遏制了一场脑膜炎

谢若博的家乡在荷兰,他的名字直译是罗伯特·谢尔比尔(Robert Scherpbier),谢若博是他起的中文名。接过他的名片,《环境与生活》记者不禁感慨他的多元文化背景,一个典雅的中文名瞬间就拉近了与中国人的距离。

1992至1996年,谢博士曾在非洲国家加纳的卡杰比(Kadjebi)行医,那里是加纳最贫穷的地区。谢博士在当地一家医院工作,该医院需要负责给20万人看病,却只有两名医生,其中之一就是谢博士。1993年初,医院突然接收了许多脑膜炎患儿,其中多人死亡。谢博士感觉不妙,迅速与当地官员直接交涉,说服他们及时为该地区的儿童接种了疫苗,成功预防了一次脑膜炎的暴发。此后,他就被任命为该地区的卫生服务主任,开始了自己的公共卫生事业。

在被记者问起相关细节时,谢博士仰起脸,颇为感慨 :“很感谢你们对我的深入了解。我现在坐在这里,想起这事也有20多年了。非洲有的地方的风俗是把亲人葬在河道两边,每当雨季来临,河水泛滥,一些尸体就会进入河中,污染河水。当地人民因为缺乏洁净的饮用水,所以容易暴发流行病。”

儿童更易受到环境污染影响

采访的主题是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那么,儿童健康是否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谢博士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然,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谢博士接着解释 :“儿童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成年人快,呼吸频率更快,同时儿童的肝脏、肾脏以及免疫系统消除毒素与环境威胁的机制都还不成熟。水、土壤和空气污染是儿童面临的最大风险。”

《环境与生活》记者接着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驻华办事处是何时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做了哪些努力来保护孩子们免受污染之害?”谢博士微笑着说,他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为儿童创造清洁和有利的环境,特别关注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基金会支持世界各地科学家的研究,分析科学家收集的数据,并取得环境污染影响儿童健康的证据。

“只有10%儿童如厕后洗手”

最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主要是通过成立专门的项目来实施,例如在1994年成立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项目,主要是儿童和妇女提供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消除与水及粪便污染造成的儿童疾病与死亡,其中也包括由于地质条件造成的水源污染,如氟砷污染。现在,推广消除人类排泄物污染的卫生设施,主要是厕所和洗手设施,仍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谢博士说着站起身来,指着自己办公室墙上张贴的多张大幅照片,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那些镜头记录了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些孩子,虽然他们周围的卫生设施很简陋,但他们一样有着明亮、纯洁的眼神。代表处发起的项目就是要帮助这些孩子改善卫生条件。而千里之外的那些儿童,他们的命运也许已经因为基金会的努力而改变。当前,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也很受社会关注。谢博士坦言,留守儿童在营养、个人卫生和入学普及率方面都更糟糕一些。“儿基会也在实施‘爱生学校’框架下开展‘学校全方位环境改善’项目,目前在全国6个试点县(重庆市忠县、云南省弥勒市和剑川县、广西省三江县、新疆自治区疏勒县和贵州省织金县)实施和推广。这些学校里的卫生设施将充分考虑儿童需求而设计,并顾及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比如洗手池的位置建得高低错落,方便孩子们使用,增加女童的厕所坑位以满足需求。但据我们的观察,只有约10%的儿童如厕后洗手。我有一次甚至看到老师也在如厕后没洗手。”谢博士感叹,“所以,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让孩子们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是学校未来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这方面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支持习主席提出的“厕所革命”

确保儿童享有清洁和安全环境卫生设施的权利,已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2030新战略计划的重要目标。谢若博强调,儿基会强烈支持习近平主席2015年7月提出的“厕所革命”,并帮助中方在示范社区提供模范的环境卫生设施。

此外,基金会还与各国政府合作,为儿童提供各种平台,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成为未来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的思想领袖。通过参与,儿童获得了拥有未来的权利,并成为可持续消费、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倡导者。

2009年,儿基会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和英国文化协会合作,选派了5名中国儿童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儿童气候论坛。基金会还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夏令营。目前,已有1000多名各国儿童参加了夏令营。

谢博士还跟记者分享了代表处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一些案例。例如,为了确保儿童饮用水安全,代表处自1999年以来与中国水利部和卫生部合作筛选高砷水源,让当地居民免受砷的危害。另外,代表处还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让民众不烧砷含量高的煤。基金会还支持建立了农村供水标准和水质监测网络,目前运转良好。

东西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相差大

谢若博坦言,中国在公共卫生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谢博士经常下乡,他说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儿童死亡率的差异是巨大的。东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5‰,而西部部分地区则高出8倍。如果全国都达到北京(2.7‰)或上海(5.4‰)的标准,那么每年将有20多万名儿童的生命得以延续(2011年数据)。”在说到这个数据时,谢博士的眼神充满期待。

在中国,许多欠发达地区仍用煤炭或麦秆等做饭和取暖,其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成长也有严重负面影响。谢博士说 :“据统计数据估算,中国约有7500万名儿童暴露在这种室内空气污染中,其中5600万名是农村儿童。”驻华办事处的应对措施有推广清洁燃料,加强通风系统等,他们还与清华大学合作设计了两款空气净化器。

编写儿童与家长环境健康知识手册

未来,驻华办事处还会在中国实施哪些项目呢?谢博士向《环境与生活》杂志透露 :“基金会与环保部刚刚启动合作项目,将支持进一步评估儿童接触污染物风险和建立风险沟通能力,评估儿童及家长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支持改善环境健康的政策和技术准则,编写儿童与家长环境健康知识手册等。”

说到这里,谢博士起身从书架上找出3本书,向记者展示 :基金会为贫困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试点项目编写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家长手册》;在基金会推动下,国家卫计委编写的《母子健康手册》;基金会与卫计委、民政部和全国妇联合编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咨询卡》。谢博士最后开心地说,驻华办事处的努力能造福中国的孕妇与婴儿,这是切切实实的劳动成果,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